源自美國地質局公開的訊息,2024年的美國繼續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稀土開採國,年挖掘數量為45000噸(是稀土淨含量,不是礦物的重量),與上年的41600噸產量相比,新增了8.17%。
美國自身的稀土精煉產量為1300噸,上年為250噸,同比暴漲420%,創下歷史新高,他們也在奮發圖強啊。美媒驕傲地提到:愛荷華大學的實驗室已製得了純度高達99.9999%的稀土金屬,比中國的99.99%純度更高。
在西方國家的多年努力下,美國聯合澳大利亞、日本、愛沙尼亞及其他夥伴國已構建了一條不依賴於中國的稀土產業鏈雛形。雛形,兩個字不能少。中國的稀土精煉產能全球佔比雖已跌破90%。
但依然擁有略微超過85%的比例,優勢還是很強。更加重要的是,全球與稀土精煉相關的低汙染專利超過一半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目前,只有中國擁有稀土全領域的精煉能力,其他國家僅具備部分稀土的精煉能力。
但美國對我國的依賴度降低,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地質局公開的報告顯示:2024年進口了8000噸稀土化合物,310噸稀土金屬,如下圖。這8310噸的進口量中,70%來自中國,馬來西亞佔比約為13%,日本供應了美國所需的6%的稀土金屬及化合物。
2024年美國從愛沙尼亞進口的稀土化合物及金屬佔比5%,從其他國家、地區進口的比例合計在6%左右。
報告中還特別提到:美國從愛沙尼亞、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進口的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屬的主要來源是澳大利亞,中國也是重要來源之一。澳洲的稀土產量在2024年僅次於中國、美國與巴西。
與奈及利亞、泰國並列第四,年產量約為13000噸。報道稱,美國與澳大利亞在馬來西亞、愛沙尼亞等地投資建設了稀土精煉廠,礦物主要從澳洲購買。精煉後,再出口給美國企業。
此外,日本、馬來西亞、愛沙尼亞等國也從中國購買稀土化合物與金屬,轉手倒賣至美國。所以南生這篇文章的標題就變成了:美國2024年進口的8310噸稀土金屬及化合物,至少有70%來自中國。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礦出口國
看完了進口,再來看美國的出口,2024年的稀土精礦出口數量初步統計為4.3萬噸,與上年的2.07萬噸相比,翻了一倍。
寫到這裡,南生要痛批美國地質局,公開的資料似乎很不嚴謹啊。去年釋出的報告顯示:2023年的稀土產量是4.3萬噸(如下圖),但今年新公佈的報告卻改成“2023年的產量為4.16萬噸”,下調了1400噸。
還有美國稀土精礦的出口量,前一年的報告寫的是“4萬噸”(如上圖),但今年的新報告卻將2023年的出口量下調至2.07萬噸。誤差值能有這麼大嗎,腰斬啊,幾乎完全是推翻之前釋出的老報告。
抱怨完了,接著說正事!2024年的4.3萬噸出口數量是“精礦”,稀土化合物含量通常不低於50%,這意味著:美國再一次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礦出口國。
所以說美國及其夥伴雖然號稱已建立了一條不依賴於中國的稀土供應鏈,但只能稱為“雛形”。一是規模有限,難以大規模商業化運營,很容易虧損;二是能精煉的稀土偏向“輕稀土”,無法全面覆蓋。
於是我們看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美國在將他們挖掘出來的稀土原礦,經過初步加工,形成精礦後,再出口至中國——超過我國稀土礦進口量的90%。然後,再從中國企業手中購買精煉完成的稀土化合物、金屬,佔比超過70%。
我國早已不再出口稀土原礦、精礦了,自身的稀土消費量更是超過了自身的產量,已成為稀土淨進口國。不僅如此,還在嚴控與稀土低汙染精煉相關的核心技術出口,在技術與成本上雙重壓制西方。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分享和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