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南亞創投圈炸開了鍋。
起因是印尼明星獨角獸eFishery造假風波。春節前夕,一份調查報告顯示,eFishery可能在過去幾年中虛增收入和利潤宣稱2024年前9個月錄得1600萬美元利潤,但經過調查發現公司實際虧損3540萬美元。這是近年東南亞創投圈最大造假事件。
身後投資人蒙受了損失。在此之前,eFishery完成多輪融資,最高估值達到14億美元,躋身印尼獨角獸陣營。其中,所執掌的軟銀願景基金多輪押注,最終持股比例超過8%。
如今公司暴雷,孫正義的這一筆投資岌岌可危。
東南亞明星獨角獸造假
坑了一批風投
端倪早已顯露。
去年12月,eFishery曾致信公司股東稱,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Gibran Huzaifah與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產品官Chrisna Aditya已被停職並接受調查。正是Gibran Huzaifah,一手創辦了這家獨角獸。
時間回到十多年前,Gibran Huzaifah還是一個印尼大學生。在一節水產養殖選修課上,Huzaifah聽教授講述越南鯰魚出口,發現印尼也同樣有著巨大的機會,於是用兼職賺來的錢租下兩個魚塘。
(左為Gibran Huzaifah)
畢業時,Huzaifah 已經有了70多個魚塘和一家鯰魚加工廠,由於魚飼料和人工投餵成本過高,Huzaifah想出用智慧手機操控投餵魚食,並在2014年找來專攻技術的大學校友成立了一家新公司eFishery。
成立之初,eFishery並沒有被使用者普遍接受,Huzaifah抵押掉所有資產仍難以為繼,於是將目光轉向了風險投資機構。然而VC也鮮有熱情,Huzaifah曾在採訪中直言:
“在2018年以前,99.9%的投資人都會拒絕我。”
沒想到轉折出現了。多方周旋之下, eFishery終於在2018年拿到4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eFishery一舉成名是在2022年1月,公司拿下9000萬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淡馬錫、軟銀願景基金和Sequoia Capital。這是孫正義第一次出手eFishery,彼時公司聲稱已經部署了數千個智慧飼料供應商,為印尼24個省的30000多名農民提供服務。
2023年,eFishery繼續拿下2億美元D輪融資,投資方再次重新整理記錄由阿布扎比投資機構42XFund領投,馬來西亞最大的公共養老基金Kumpulan Wang Persaraan、瑞士資產管理企業responsAbility、500 Global以及Northstar、淡馬錫、軟銀參與。
此時,eFishery估值達到了14億美元,成為全球水產養殖行業的首家獨角獸企業,也是印尼乃至東南亞當年跑出的唯一一隻獨角獸。
這份榮光一直持續到2024年底,公司的一名董事收到一份實名舉報信。信中表示管理層沒有如實向董事會和股東彙報公司的真實情況和業績,此外公司還存在大量壞賬以及其他沒有彙報的嚴重欺詐行為。
拿到舉報信,董事會立即委託相關機構進行正式調查,根據調查報告草案,eFishery在過去幾年中都在虛增收入和利潤
“該公司此前向投資者展示了2024年前9個月錄得1600萬美元利潤,但實際虧損3540萬美元;實際收入估計為1.57億美元,而非投資者被告知的7.52億美元。此外,eFishery管理層還誇大了前幾年的收入和利潤。”
如今回看2018年那輪“幸運”的融資,欺騙的種子早已種下。當時,公司在A輪融資時計劃的400萬美元只融到不足三分之一,Huzaifah當即決定將公司業績誇大20-25%,並上調了當年盈利能力的預期。很快,400萬美元成功到賬。
此後,公司一直保持著兩本賬,ERP裡存放公司的真實賬目,修改後的假賬則用Excel方式彙報給董事會和投資人。為了讓資料更加真實,管理層透過各種方式建立了五家空殼實體和公司進行交易,而根據虛高的業績,公司2021-2023年給管理層和相關人員支出了近400萬美金的獎金。
這些虛假資料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知名風投機構,包括孫正義的軟銀。根據2024年12月的報道,軟銀在eFishery的持股比例約為8.74%,是eFishery的主要投資方,也是最大受害者之一。
“狂人”孫正義:要賭就賭大的
這已經不是孫正義第一次被騙了。
猶記得2017年的一次聚會上,孫正義見到一位叫亞當·諾伊曼的年輕人,正帶著自己的創業專案WeWork前來融資。
雙方僅僅交談12分鐘,孫正義就認定眼前這位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是“下一個偉大科技公司CEO”,此後軟銀大手筆押注,前後為WeWork砸下超過100億美元。然而6年後,這個被鉅額融資喂大的獨角獸宣佈破產。
不久前,投資界曾報道過一位90後創業者Joanna因融資造假被逮捕,她的AI教育公司AllHere Education接連拿下十多家投資機構的融資,其中就包括創始人特別感謝的軟銀旗下基金。
更早一些,還有號稱要做下一個微信和Facebook的中東創業者亞伯拉罕·沙菲,他創立的獨角獸公司IRL因謊報使用者資料暴雷,而這份造假資料卻從軟銀等一眾風投機構那裡融資了大約 1.7 億美元。最終,孫正義和一眾投資方將沙菲告上法庭。
孫正義似乎總是躲不過這些轟動全球的創業騙局。他豪賭的性格體現在每一筆鉅額投資裡面。
細數孫正義流傳甚廣的投資專案,一方面有著極高的風險偏好,另一方面,他對“有故事”的創始人極度信任。正如他曾在一次論壇上提到,在第一次見到馬雲時,5分鐘就被對方打動,並堅信阿里巴巴會成功。這樣的風格幾乎貫穿了孫正義的整個投資生涯。
在IRL暴雷後的一次採訪中,曾有前軟銀員工向媒體透露,其實從一開始就有工作人員對這家公司的業務狀況感到“有問題”,但軟銀內部還是被“非常有魅力”、“非常雄辯”的沙菲說服了。而這些缺乏透明度的資金問題,幾乎在所有暴雷的公司中都存在。
事實上,如此孤注一擲的投資風格曾在矽谷被奉為圭臬,不少敢於冒險的基金爭相模仿,也造就了一批偉大的公司。但缺點也顯而易見
回望過去幾年,孫正義締造的1000億美元願景基金幾乎橫掃全球知名科技獨角獸,但也釀造了風投史上的最大窟窿。以至於軟銀從2022年第二財季開始虧損,連續虧損四個季度,直到2023年9月ARM上市,這位叱吒風雲的投資狂人才挽回一局。
不過,孫正義並沒有打算停下來。不久前,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OpenAI、軟銀集團和甲骨文將合資成立一家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新公司,計劃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
據官方介紹,軟銀和OpenAI作為星際之門專案的牽頭,將由軟銀負責新公司的財務事宜,OpenAI負責運營事宜,孫正義將擔任董事長。
毫無疑問,AI是當下和未來最大的風口之一,孫正義曾因錯過OpenAI早期投資和賣出英偉達股票而幾度悔恨,這一次大手筆押注,必然也被他看作擠進AI牌桌的最後機會。這位投資狂人的風格還是如此明顯。
幾天前,孫正義與OpenAI創始人奧特曼聯手成立合資企業“SB OpenAI Japan”,軟銀承諾,每年計劃投入高達30億美元。兩位野心家相遇,故事還在繼續。
一級市場的信任危機
每一個造假事件,無疑都在吞噬著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的信任。
隨著信任缺失,對賭也愈發被搬上了談判的牌桌。過去一年裡,關於對賭的討論喧囂塵上,不少創業公司因在極具挑戰的市場環境下無法完成對賭條款而進退兩難,關於投資機構是否濫用對賭和回購條款的爭議也不絕於耳。
但不可否認,它們的出現正是VC/PE為了應對被投專案的重大違規情況。為應對這種道德風險,對賭協議逐漸演變為風險定價的補償機制:透過設定淨利潤、使用者規模或上市時限等量化指標,將企業承諾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款。
這一機制表面上或許更像雙向約束,然而更多體現了市場信用基礎的脆弱性當交易雙方無法建立互信時,複雜的條款設計反而成為信任危機的具象化表現。
正如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曾公開提到那樣,“創業群體良莠不齊,投資機構在企業端資訊不對稱,同時又有LP壓力,是弱勢群體,這個回購條款也就是我們僅有的一點工具了。”
此外,一系列暴雷事件也進一步加大了盡調團隊的工作量。一位投資機構盡調團隊成員提到,如今投前盡調必須瞭解創始人家庭情況、夫妻感情狀況等,為防止後續出現財產分割問題,甚至江浙某地企業盡調需要了解私生子及其控制的企業。“每一條新增的條款,都是曾經血與淚的教訓。”有投資人感慨。
另一邊,不少創始人對投資機構的質疑也在圈內蔓延。為防止意向投資方“白嫖”,創始人在接洽時習慣於隱藏關鍵資訊,一些話語權較大的企業甚至直接說明大部分資料不公開,而這又進一步加大了投資機構的決策難度,為未來暴雷埋下隱患。
本應是伯樂與千里馬的兩個角色在這場信任危機中無限拉扯,新的矛盾由此衍生,隨著一級市場紅利期逐漸回落,投資圈裡不乏爭議不斷甚至對簿公堂的事例。而彼此防備的城牆一旦建起來,要消解則需要漫長的時間。
回到eFishery事件,一次造假帶來的信任危機或許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大。此事之後,全球投資機構對印尼市場望而卻步,為此印尼一家投資機構給被投企業創始人發了一封非公開信,並呼籲創始人“堅持誠信”
“eFishery案件應成為一個警鐘,提醒我們不能將估值作為唯一目標。我們不應該以一切代價追求增長,而是要專注於企業的成果。你希望你的企業產生什麼影響?你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吸引投資者的方式是構建一個以誠信和韌性為核心的企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盈利能力、優質收入和可持續性……”
他們還給了這封信一個題目,叫《成功沒有捷徑》。經歷一級市場多年沉浮,這句樸素的話,依然適用於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