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潘俊田/文 2月4日,商務部、海關總署釋出公告稱,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出口管制,即日起正式實施。企業出庫上述物項應當依照相關法律的相關規定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請許可。
一家國內稀散金屬企業相關人士介紹,按照以往的經驗,被納入出口管制清單的金屬有可能迎來一輪價格上漲。2023年鍺被納入出口管制清單後,鍺的價格從約1萬元/公斤上漲到約1.7萬元/公斤。長期看,由於被限制的品類主要集中金屬原料、簡單加工產品或特定用途的高階產品,這會推動國內企業持續提升產品加工能力,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產品。
此次被納入出口管制清單的金屬包括鎢、碲、鉍、鉬、銦。這五種金屬在自然界中稀有、稀少、稀散,礦種產量不大,但是用途廣泛,涉及領域眾多。比如,半導體、光伏、國防、醫療裝置等。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電子半導體等領域的發展,上述金屬逐漸供不應求。比如因應鋼鐵行業更多轉向不鏽鋼、特種鋼產品的生產,以及硬質合金的廣泛應用,鉬、鎢消費量持續增長;由於環保因素,歐美國家在多個領域禁止使用鉛,使得鉍的需求大增;而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的銷售則推動了銦價的暴漲。
中國是上述五種金屬的最大儲量國和生產國。其中,中國鎢儲量約230萬噸,佔全球總量的60%;鉍儲量約24萬噸,佔全球總量的75%;碲儲量約1.8萬噸,佔全球總量的61%;鉬儲量840萬噸,佔比超過50%;銦儲量約8000噸,佔全球總儲量超70%。
2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此前,我們已向有關國家和地區作了通報。對鎢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鎢等相關物項生產國和出口國,長期以來,堅定履行防擴散等國家義務,根據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需要,依法對特定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次增列相關物項,體現了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管制理念,有利於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有利於更好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有利於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出口符合相關規定的,將予以許可。”
上述企業人士稱,被納入出口管制清單的金屬如能得到審批許可,依然可以出口。2023年商務部決定對鎵、鍺、銻、超硬材料和石墨材料進行出口管制,此後,相關企業即一直在進行出口管制的報批。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加強內部審計機制,對出口業務進行進一步的合規審查,尤其是需要核准出口事項的最終用途和目的地,以確保滿足出口管制的要求。
根據此前經驗,管制措施落地後,相關金屬價格或迎來一輪上漲。
2023年商務部決定對鍺進行出口管制之後,2024年國內鍺的出口量下降了100多噸,鍺價也從約1萬元/公斤上漲到約1.7萬元/公斤。
“從全球市場來看,上述五種金屬受到出口管制後,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可能會上漲,相關的原材料企業也能夠獲得更高的議價能力。從國內市場來看,下游企業會更加依賴本土的原材料廠商,企業議價權也會增強。”上述企業人士說。
上述企業人士進一步介紹,本次列入出口管制的物項,多為金屬原料、簡單的加工產品或特定用途的高階產品。對金屬原料,企業可以提高加工能力,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產品,進而實現順利出口,對特定用途產品,企業需要加強審查。
比如,被列入出口管制的鉍相關物項中,第一條為“非1C229項下管制的金屬鉍及製品,包括但不限於錠、塊、珠、顆粒、粉末等形態”,這些產品可以理解為金屬鉍,而如果加工成氧化鉍,即不在出口管制之中。再比如,鉬和銦的相關物項中,只列明瞭用於製造導彈部件的鉬粉、磷化銦、三甲基銦和三乙基銦。
氧化鉍在國內主要用來作電子陶瓷粉體材料中的重要新增劑。根據中聯金資訊網,從2015年到2022年,金屬鉍出口量一直高於氧化鉍,但2024年,氧化鉍出口量已經超過金屬鉍,2024年中國共出口約4000噸金屬鉍,8500噸氧化鉍。
該人士表示,2019年國內對稀土進行出口配額管制以後,全球稀土價格大幅上漲,國內稀土企業也在逐步整合了國內稀土資源,從出口原料轉向出口高附加值的產品,誕生了一批優秀企業。
潘俊田經濟觀察報記者
產業與政策中心記者關注能源與製造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微信z1346357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