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意志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引發資本市場廣泛關注。
德意志銀行亞太區公司研究主管馬力勤(Peter Milliken)在報告中指出,得益於製造業優勢、科技力量崛起等因素,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或將消失。
中國企業盈利能力
有望穿越週期呈現超預期上行
據德銀分析,2025年將是投資界認識到中國在全球競爭中領先地位的關鍵一年。中國企業在多個製造和服務領域提供了高價效比和優質產品。得益於政策重心向消費端傾斜的結構性轉向,疊加金融開放政策的利好,中國企業盈利能力有望穿越週期呈現超預期上行。
德銀認為,上行週期已於2024年開啟,未來發展勢頭強勁並有望再創新高。
近日,中國低成本人工智慧DeepSeek-R1模型引發全球關注。德銀認為,這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得到認可的重要標誌,顯示出中國在高附加值領域的突破。
中國製造業優勢日益凸顯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勢日益凸顯。德銀表示,從最初在服裝、紡織品和玩具領域的崛起,到如今在基礎電子、鋼鐵、造船等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軌跡令人矚目。特別是在白色家電、太陽能、電信裝置和高速鐵路等領域,中國企業的表現更是異軍突起。
2024年底,中國在汽車出口領域的快速崛起同樣引起全球關注,國產高效能、外觀吸引人且價格具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中國製造業的實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印證,包括出口規模、專利申請、人才儲備、產業叢集等。
中國經濟和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
德銀表示,中國經濟和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2024年,中國出口增長7%,對巴西、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出口分別增長23%、19%和18%,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東盟國家增長13%。
中國對東盟和金磚國家的出口現已相當於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總和,且過去五年中,對這些目的地的出口市場份額每年增長兩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足
德銀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多方面。
德銀表示,在幾乎所有行業中,中國都擁有世界領先的公司,並不斷搶佔市場份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擴大了中國的潛在市場;自動化方面領先優勢顯現,約70%的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安裝,推動了生產力優勢。此外,家庭存款增長放緩至名義GDP增長率的兩倍,但自2020年以來,儲蓄增加了10萬億美元,預計這些儲蓄將在中期內流入消費和股票市場。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