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林宋 張瀚允)“現代醫學診療下殘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管理是中西醫協同干預的重要戰場。”11月22日,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主辦、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支援的第十六屆健康中國論壇·中醫藥科學與文化主題單元上,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醫院心內首席專家劉紅旭提出,隨著循證醫學對中醫藥臨床實踐指導的不斷加深,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的規範化診療取得長足進展。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醫院心內首席專家劉紅旭
透過對近10年中醫及中西醫防治冠心病主要型別的指南和專家共識進行分析,劉紅旭發現,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藥是被推薦防治冠心病的主要藥物之一。結合科學研究及臨床實踐,透過使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中藥,配合現代醫學中的支架植入術,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狀,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趨勢,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常伴隨發生,兩者有著共同的發病機理和危險因素。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專業主任曲淼介紹,缺血性腦卒中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等導致的血管壁病變引起,這些病變可造成血管狹窄、閉塞或血栓形成,進而中斷區域性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導致缺血和缺氧性壞死。目前,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重點仍在大動脈的再通和再灌注,以防止血管閉塞和狹窄,而腦梗死發生後不僅會造成區域性腦組織直接損害,還會引發區域性甚至全身的免疫炎症反應,因此,提高腦梗死治療效果還需要更有效地控制炎症。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專業主任曲淼
曲淼表示,目前,中成藥在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方面的顯著效果已經被現代科學研究證實,腦缺血損傷後產生的病理環境不利於內源性神經的修復,中藥可以透過促進營養因子的釋放和抑制炎症來改善微環境,抑制細胞凋亡和膠質增生,改善神經元的病理損傷,促進神經血管單位的恢復。
“發揮中西醫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取長補短、有機融合,更好地服務廣大患者。”劉紅旭表示,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為中西醫結合診療提供了更多的科學依據,未來應繼續加強科學研究的實驗設計,不斷探索中醫藥與現代醫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構建中西醫結合的全方位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