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巴以衝突開始外溢,也就是胡塞武裝宣佈對途經紅海,與以色列和以色列人有關的商船發起攻擊後,美國至之所以著急上火,不僅因為對以色列的無底線支援,更是因為美國作為秩序的建立者和維護者,對這種現象有直接責任。不過現在,從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來看,美國似乎找到了可以用來潑髒水的“替罪羊”。
《金融時報》1月24日報道,美國官員在“過去三個月”,多次要求中國向伊朗轉達警告,要求伊朗停止支援在紅海襲擊商船的胡塞武裝,還特別宣告是多次提出,但“中國方面幾乎沒有提供幫助的跡象”。或者說也不是沒有,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高官與中方官員商議此事後,中國只發出過“溫和宣告”,沒有對伊朗施加壓力,這才是美國所希望的。
看起來,是中國“辜負”了美國的期望,沒有在這個重要的國際事件中發揮出美國想看到的作用。實際上,這就是美國政府不願承擔無力維護秩序的責任,想把禍水東引,將巴以衝突效應外溢、紅海航線受阻的錯甩給中國。
從《金融時報》的描述來看,美國政府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和伊朗“有更深的商業和外交關係”,意思就是中伊兩國關係不錯,中國在伊朗那裡說得上話,話的份量也不輕。22日,美國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在記者會上的發言,部分印證了這個觀點,他表示“華盛頓歡迎中國發揮建設性作用”,接下來的話是希望中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渠道”,阻止伊朗向胡塞武裝提供武器彈藥。
這是一個不太明顯但也不算隱藏太深的陷阱,柯比的這番話等於將中國和伊朗歸在同一陣營中,只不過角色分工有所不同,外交重點也不一樣,但總體上是站在一起的。這種預設中伊兩國是盟國或準盟國的話,會讓聽者認為中伊兩國也承認了這個事實,不自覺地就站在美國的觀點這一邊,也認為中國應該“勸”伊朗。更深一點的陷阱,則是針對伊朗,如果對中國的外交原則不太瞭解,會以為中國將幫助美國警告伊朗,部分不明就裡的伊朗人可能就此猜忌中國,是一出不折不扣的離間計。
同時,美國官員們還重申了紅海的重要性,不僅對西方,對中國也是如此,比如聲稱中國與歐洲的大多數貿易路線都要經過紅海,巴以衝突外溢,受害的不僅是西方,中國對外貿易也不會倖免,潛臺詞就是紅海航路受阻這件事中國非管不可,這是第二個陷阱,偷換概念。
第二個陷阱是對第一個陷阱的補充,強調中國此時出面對伊朗施加壓力,幫助美國恢復紅海地區的秩序,必要性絕對存在,而且還不低。或者說,美國官員們的意思是,中國幫美國,就是在幫中國自己——你看看,鍋都準備好了,就看中國什麼時候主動背上了,不主動背,美國也亮出了輿論武器,讓中國“主動”。
不難推測,在美國雙管齊下的攻勢前,如果中國不同意,或同意了但沒有做到,或沒有做到讓美國滿意的程度,那麼那些在紅海被胡塞武裝襲擊了的船,蒙受損失的船東,就可以把責任從美國身上轉移到中國身上。甚至說的極端點,美國政府屆時會動用一切輿論武器,將巴以衝突導致全球經濟復甦低於預期的鍋,全部甩給中國,就像幾年前要求中國就新冠疫情向美國賠償10萬億美元一樣,換湯不換藥的伎倆。
可惜的是,這個把戲過於簡單了,不僅在政治上相當幼稚,就計策本身來說,也不是一個稱得上全面周密的計策。美國政府不會得逞,不僅是因為大家都沒忘巴以衝突是如何擴大的,也沒忘是誰支援以色列殺害平民,更沒忘胡塞武裝早已點明,襲擊的物件是與以色列和以色列人有關的船,只要和以色列沒關係,任何商船都可以安全透過紅海。
或許在美國和以色列看來,他們自己就是全世界,他們自己有難,就是全世界有難。
況且,美國一邊圍堵中國,一邊要求中國在這種時候替美國背黑鍋,可見美國高層精英們還是那套思想。實際上,美國並不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什麼作用,以免中國會擴大影響力,但是到了“必要”的時候,美國希望中國可以站出來,替美國承擔指責。當然美國精英們怎麼想是他們自己的事,至於能不能做到,結果也很明晰。
歸根結底,美國對目前的國際局勢焦頭爛額,根本原因還是西方國家抱著“西方中心論”不放,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傲慢地對待任何非西方國家。否則,如果能在一開始對以色列施壓,只進行有限報復,而不是把軍隊開進加沙,製造令世界震驚的人道主義災難,美國又何至於使出這麼低劣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