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已經將近1個月沒有訊息了,他上一次公開亮相還是在去年12月29日,為在馬林卡戰役中表現出色計程車兵頒發獎章。自那以後,他就在媒體和公開場合中“徹底失蹤”了,這也引起了外界的廣泛猜測。
本月初,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地區發動導彈襲擊,併成功摧毀了位於塞瓦斯托波爾附近的一處俄軍指揮所。對此,有不少傳言稱,格拉西莫夫當時就在裡面辦公,烏軍突如其來的導彈將他給炸死了。
【截至目前,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已經“消失”將近一個月了】
只不過,該訊息並沒有得到任何證實,烏克蘭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在回應此事時,也只是強調“無法確認這一訊息”。
從目前來看,格拉西莫夫沒有公開露面,應該有三種可能:
一是休假。與西方國家不同,每年1月7日是俄羅斯的聖誕節,是俄羅斯的法定假日。而且,目前俄烏前線戰事也處於僵持階段,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了,所以格拉西莫夫這時候選擇休假,也是比較合適的。
二是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需要住院治療,就像去年9月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一樣。當時卡德羅夫一度失蹤了將近半個月,有媒體懷疑“卡德羅夫身體出了問題”,甚至還有傳言稱“卡德羅夫已經被下達了病危通知”。因為有人發現,當時曾有車臣牌照的車隊出現在莫斯科中央臨床醫院附近,該醫院是全俄最好的醫院,專為高官、寡頭服務。
【去年9月,有傳言稱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病危”】
第三個可能,那就是“被安排療養”了,或許是克里姆林宮認為格拉西莫夫指揮不利,給他安排到後方了。只不過,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因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俄軍在前線打得還不錯,成功防住了烏軍的反攻,甚至還打下了一些難啃的“硬骨頭”,比如開頭提到的馬林卡。
當然了,不論是哪一種可能,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也好,被克宮安排到後方“療養”也罷,就算格拉西莫夫徹底退出指揮一線了,也無法從根本上影響到前線局勢。從目前來看,俄烏衝突已經演變成了一場消耗戰,雙方比的是人力和物力資源,至於指揮官的作用,其實是比較小的。
【俄烏衝突已經演變成了一場消耗戰】
現在的前線局勢,已經不像衝突初期那樣了,那時候指揮官的作用是很大的,需要時刻坐鎮指揮,因為戰線每天、每時、甚至每分鐘都在變化,需要指揮官當機立斷,做出正確的選擇。
實際上,格拉西莫夫的兩場成名戰——第二次車臣戰爭和俄格戰爭,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以速戰速決的方式結束了衝突,將格拉西莫夫的指揮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格拉西莫夫的指揮下,俄軍攻下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
1999年8月,第二次車臣戰爭開打後,格拉西莫夫被普京任命為“西線”進攻指揮官,指揮軍隊作戰。在此期間,他汲取了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教訓,採取穩紮穩打的方式,用陸軍裝甲部隊配合空降兵、特種兵的奇襲、突擊、圍剿等戰術,不斷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攻下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控制了車臣絕大多數土地。
2008年8月,俄格戰爭爆發,格拉西莫夫率領著俄軍王牌部隊——第58集團軍越過高加索山脈進攻喬治亞,用了不到5天的時間就打服了喬治亞,所以這場戰爭也被稱為“五日戰爭”。自那以後,格拉西莫夫在軍中穩步升遷,官至現在的俄軍總參謀長,進入俄軍最高決策層。
【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高度評價格拉西莫夫,說他是“一位強大且難以預測的敵人”】
到了後來,他開始把自己的軍事思想總結起來,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美國的“混合戰爭”理論,提出了“格拉西莫夫學說”。所謂“格拉西莫夫學說”,就是主張將戰爭與政治、經濟、資訊、人道主義和其他非軍事活動結合起來,各個體系一盤棋,以最終實現戰略目標。
格拉西莫夫的軍事學說,非常受軍事界的推崇,就連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都承認:“我成長在俄羅斯軍事學說裡,我認為軍事科學依然鮮活地存在於俄羅斯。我學習格拉西莫夫,我讀過他的所有著作,他是最聰明的人,我對他抱有很高的期待。”
總的來說,不論是從俄烏衝突的局勢來看,還是從以往的戰績來看,格拉西莫夫都不太可能會退出指揮一線,除非有特別重大的意外情況出現。退一步來說,即便少了一個格拉西莫夫,其實對俄軍的前線局勢也產生不了多大影響,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雙方還是以消耗為主,誰也無法徹底打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