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烏戰爭從所謂的“現代化戰爭”,轉變為一場原始的“壕塹戰”之後,火炮的在戰場上發揮的重要作用就越來越大。
只不過,對於曾經擁有2000餘門口徑超過100毫米火炮的烏克蘭來說,由於軍工體系的各種弊病,所以很早就出現了有炮無彈的狀況。為了支援烏克蘭,北約各國一方面拼命搜刮各種俄製口徑的炮彈,同時也開始向其提供北約制式的155毫米和105毫米口徑的火炮。於是,一時之間烏克蘭至少從西方國家獲得了超過300門(臺)的先進155毫米口徑火炮,其中不僅有美製的M-777、M-109系列,還有德制的PzH-2000、英制的AS-90、波蘭的“蟹”式、義大利的FH-70、斯洛伐克的“諾拉”和瑞典“弓箭手”。可以說,烏克蘭的炮兵,已經成為北約制式火炮的“展銷會”。
在此過程中,法國必然不會甘居人後,早在開戰不久就將自己的“凱撒”的自行火炮送到了烏克蘭。根據法國方面的統計,包括法國援助的在內,已經有40餘套“凱撒”被送到了俄烏戰場。而且在戰爭中有著優異的表現。於是,烏克蘭再次採購了6套“凱撒”自行火炮。
如此,加上法國承諾透過法國烏克蘭支援基金資助採購12套凱撒自行火炮系統,以及其他各個國家所60個套。2024年烏克蘭將獲得超過78套“凱撒”自行火炮。不過,這一數字已經是法國軍工部門生產的極限,能否按時交付或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凱撒是一種自行火炮裝置(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
當然,不論法國能否按時交付“凱撒”,都無法否認該炮是一款優異的自行火炮。根據公佈的資訊可知,“凱撒”的機動性由雷諾dCI6柴油發動機和手動變速箱提供動力,使其能夠實現90公里/小時的最大公路速度和50公里/小時的越野速度。續航里程達600公里,可自信地透過40%以上的陡坡和30%的邊坡。此外,它可以涉水深達1.20米,無需事先準備。
當然,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凱撒”火炮易得,但是155毫米口徑彈藥難求。要知道,法國每月的炮彈產能不過3000枚
。如果出現有炮無彈的狀況,那麼這些“凱撒”到了前線,只能成為俄軍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