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0月孫衛東離任中國駐印大使後,中國遲遲沒有派遣新的駐印大使,空缺跨度長達15個月。
這在中國外交事務中是罕見的,也是中印自1976年恢復互派大使以來從未有過的。即使是關係一直緊張的美國,雖說也出現了外交空窗期,也不過5個月,而印度出現的空窗期,足以令印度上下坐立不安了。
至於其中的原因,相信印度自己心裡清楚。自孫衛東大使離任回國,印度就在中印實控線問題上做文章,把中印關係搞得很僵。
中印之間的外交空窗期,對印度是一種警告
近年來,中印關係多次受到邊境爭端影響,尤其是2020年6月加勒萬河谷的對峙和衝突,更是激化了兩國的緊張局勢。而印度政府在莫迪的領導下,表現得非常強硬,不僅要求邊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還在一些戰略和經濟政策上向中國示威。
最典型的就是對在印中企的打壓。去年12月,印度執法部門突襲VIVO在印分公司,以涉嫌洗錢的罪名逮捕了3名員工,包括臨時執行長(CEO)和首席財務官(CFO)。
小米公司也遭到了印度的打擊,在印48億資產被凍結,理由是違反了印度的《外匯管理法》,向國內母公司非法轉賬。
印度產業政策制定者們明確表示,如果中印之間圍繞實控線的爭端能夠得到解決,那麼莫迪政府將考慮對在印中資企業實行寬鬆的監管政策。
這樣的表態可以說是不打自招,承認了印度對中企的打壓是出於政治意圖。這種做法既傷害了中印關係和中企利益,也是對自家營商環境的抹黑。
中國駐印大使空缺已超過一年,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反映出中國外交對印度的不滿和警告。把大使館的重要職位保持空缺,是一種象徵性的姿態,表示在當前緊張的邊境爭議和印度政府的強硬態度下,中方並不急於推進正常的外互動動。
當然,中國並沒有完全切斷與印度的高層聯絡,軍長級溝通機制一直有效且保持暢通,也一直希望中印問題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對中國來說,和印度鬧僵並不符合戰略利益
在中國高層戰略規劃中,印度從未被列為主要的對外政策方向。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頗多,主要是南海和臺海問題,是中國外交政策與安全戰略不能迴避的重點。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更傾向於與周邊國家保持和平相處,而非糾纏在不必要的衝突中。
中印邊境的摩擦似乎成為了兩國關係的一個癥結。印度在這一問題上頻頻採取對抗,使得中國必須分散注意力來應對可能的挑戰,讓中國不勝其煩。
很顯然,印度是把中國當作競爭對手了,一定要和中國來一場對抗,透過對中國的挑戰來鞏固其地區大國的地位。
但莫迪應該認識到,大選在即,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穩住統治,贏得大選,而不是與中國製造摩擦。這個重要關頭,任何一點小錯誤都有可能被國大黨抓住把柄,成為攻擊他的武器,最後得不償失。
對於中國而言,與印度維持和睦關係是戰略選擇的一部分。中國希望能夠透過和平方式解決邊境爭議,同時加強與印度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以促進雙邊關係的良性發展。
印度應該明白,中國在中印邊境問題上始終保持冷靜的態度,並不是怕了印度,而是不願破壞兩國來之不易的和平。一旦爆發衝突,中國固然要被牽扯相當一部分精力,但印度又能得到什麼呢,只怕結局會被1962年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