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衝突不斷升級、核戰陰影籠罩歐洲之際,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紛紛宣佈關閉位於基輔的駐烏克蘭使館。然而,民進黨當局卻試圖趁亂推動與烏克蘭的“外交突破”。
日前,臺“外事部門副部長”吳志中在德國訪問時表示:軍援烏克蘭“過於敏感”,民進黨當局不會涉入,但希望未來能在烏克蘭設立“代表處”。
【臺“外事部門副部長”吳志中】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民進黨當局一直試圖透過所謂人道主義援助拉近與烏克蘭的關係,包括提供藥品、醫療器材等物資,粗略估算下來,其援助金額至少達到了數百萬美元。同時,民進黨當局還與西方一道,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
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當局甚至還在近期將一批退役武器間接送給了烏克蘭。本月13日,一名前美國國防部官員透露,民進黨當局已同意將臺軍退役的“鷹式”防空導彈移交給烏克蘭,並暗示民進黨當局或成為烏克蘭空軍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事實上,在爆發之前,民進黨當局一直對未能“打進”烏克蘭耿耿於懷。自1991年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以來便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中烏聯合宣告》中,也明確承認臺灣地區是中國的一部分。
【臺當局將退役鷹式導彈轉讓給了烏克蘭】
因此,烏克蘭始終拒絕與民進黨當局進行官方往來。臺當局沒有能在烏克蘭設立“代表處”,相關事務也長期由臺當局駐莫斯科“代表處”兼管。俄烏衝突爆發後,改為由駐波蘭代表處協助處理事務。
民進黨當局對此狀況頗為不滿。相比歐洲其他地區,民進黨當局在烏克蘭的“存在感”嚴重不足,不僅未能推動經濟合作,連商旅人士進入烏克蘭也面臨繁複手續,貿易往來主要透過第三地完成,規模十分有限。
此次民進黨當局謀求在烏克蘭設立“代表處”,一方面是為了填補其在歐洲的所謂“外交空白”;另一方面可能也想藉此機會離間中烏關係,以迎合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戰略需求,換取更多政治和軍事支援。
但對於民進黨當局的這個要求,烏克蘭方面預計很難答應,
【烏克蘭在與臺關係上保持謹慎態度】
首先,中國是烏克蘭重要的貿易伙伴,雙方在農產品、機械製造等領域有著頻繁往來。2022年,中國仍是烏克蘭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中烏之間的經貿合作對烏克蘭經濟恢復尤為重要。
其次,烏克蘭更擔心此舉會導致中俄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俄烏衝突中,中國一直保持著客觀中立的立場,是當前烏克蘭為數不多的可以信任的國家。如果與民進黨當局建立所謂“友好關係”,無異於親自斬斷了自己的後路。
第三,民進黨當局的影響力有限。儘管民進黨當局試圖以人道援助或技術合作為切入點接近烏克蘭,但在國際事務中,民進黨當局並沒有什麼存在感。大多數國家,包括烏克蘭,都在“一中政策”框架下行事,不願因涉臺問題影響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當前,烏克蘭的首要任務是應對俄烏衝突以及重建國家經濟和社會體系,與民進黨當局的合作並非其優先事項,而且與其合作的潛在風險遠高於收益。相比之下,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才是烏克蘭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