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行龘龘,龍年到來之前,上海卻洋溢著告別的氣息,鄔達克紀念館終於在2月4日這天關門了。
說起這個名字,大多數中國人都沒聽說過,就連上海人,恐怕也所知不多。然而就是這個人,卻對 上海城市建設具有重要 的貢獻。 美商花旗總會、諾曼底公寓、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浸信會大樓、沐恩堂、儲蓄 貸款協會大樓 ……老上海一大批經典建築都出自他的手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由一位上海朋友帶著參觀了鄔達克紀念館,才知道這些建築的歷史。
匈牙利人鄔達克(L.E.Hudec)是30年代上海最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他1893年生於斯洛伐克,1914年畢業於布達佩斯皇家學院建築系,同年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在東線被沙皇俄國俘虜,被送往西伯利亞戰俘營勞動。1918年,他從西伯利亞逃到上海,此後在上海住了30年,設計了100餘件建築作品。
這些建築作品中的許多今天仍然得到完好的儲存和使用, 有在遠東地區多年位列第一高樓的上海國際飯店,有被視為東方好萊塢聖殿的大光明電影院,而今天的網紅武康大樓就是在 1924 年落成的諾曼底公寓…… 富有濃郁西方建築特點和鄔達克先生個人設計風格的畫面,構成當今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亮麗風景,並被列為上海市的建築文化遺產。
曾經,有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在參觀了國際飯店之後大受震撼,下決心學習建築。他叫貝聿銘。貝聿銘這樣評價鄔達克對上海建設所做出的貢獻,他說:“鄔達克的建築過去是,現在是,並將永遠是上海市的一抹亮色。”
2018年,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在鄔達克誕辰125週年時舉辦了“致敬鄔達克·一帶一路暢想”活動,邀請中匈友好人士出席。時任大使段潔龍先生高度評價鄔達克的工作,他說:“鄔達克先生為上海這座城市貢獻了自己一生中99%的建築作品,這些建築今天仍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融入了上海民眾世世代代的生命中。”
劉素華女士感動於鄔達克對上海的貢獻,經過多方奔走努力,排除萬難,在2013年1月8日開館。這一天,是鄔達克誕辰120週年的日子。十一年後,在鄔達克誕辰131週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這個館開不下去了。
館址就位於鄔達克的親自設計的番禺路129號舊居,在劉素華館長介入的時候,已經破敗得不成樣子。劉女士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原汁原味還原了鄔達克舊居。修繕這幢舊房子時,工人在西南屋脊上發現了一個不知何用途的固定構件,打算鋸掉。她正好看見,阻止了工人的行為。透過尋找資料,在鄔達克自己拍攝的16mm的膠片裡,發現這是固定屋脊上的飛鳥設計底座。
在徐家彙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付出大量金錢和勞動恢復了鄔達克舊居原狀之後,劉素華一直堅持免費開放原則,不向觀眾收一分錢,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國人瞭解鄔達克,知道上海這些建築是怎麼來的。十年時間,有上百萬人次到此參觀。這個館和這個館所紀念的內容,代表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文脈傳承。
從鄔達克的經歷可知,彼時的上海,的的確確是一個包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崩了德意志帝國、土耳其帝國、沙俄帝國、奧匈帝國,一個25歲的奧匈帝國戰俘,逃出來之後發現祖國已經沒有了,無處容身。是上海這座當時中國最為國際化的大都市收留了他,使得他可以白手起家,從繪圖員幹到設計師。他也用自己的作品回報了這座城市,賦予了這座城市永不磨滅的建築文化。
這才是開放包容大氣的海派文化,今天許多上海人還在懷念這樣的氛圍。《繁花》裡的爺叔,也是來自於那個時代。裡面的和平飯店,是由與鄔達克同時代的設計師沙遜設計,因此又被稱為沙遜大廈。與國際飯店一樣,都是上海國際化特質的代表性建築。
但是,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上海越來越開放,而是越來越“不成樣子”。最新的例子是,1月29日,上海浦東機場宣佈,禁止網約車接送旅客。輿論大譁,同城的虹橋機場則不僅歡迎網約車入場,還宣佈可以免費停車1小時。網友扒出,一個叫“空港出行”的企業則可以自由出入浦東機場。
2月3日,就在鄔達克關門前一天,浦東機場又收回成命,繼續歡迎網約車。兩年前的特殊時期,三千外賣小哥因“通行證”無法為嗷嗷待哺的封控居民提供服務,而一家成立僅僅5天的食品供應公司,則順利拿到保供資格……
繁花早已落盡,導演王家衛只是用80年代的背景講了一個30年代的故事。當一個小小的鄔達克紀念館都容不下的時候,上海阿寶們只能向過去告別。這幾天,前來告別的市民排成了長隊,他們又豈止是向紀念館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