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訊息人士日前對媒體透露,伊朗已經開始從位於敘利亞霍姆斯市附近的T-4空軍基地緊急撤離,避免在美軍隨時可能發起的報復行動中遭遇重大損失。
至於美國這邊,他們也正在從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撤出工作人員,避免在實施打擊行動後,遭到伊朗系武裝的報復。
【訊息人士指出,美英兩國運輸機正在中東地區積極開展行動】
這名訊息人士還指出,美英兩國的運輸機目前也正積極向中東方向移動,不斷降落在美軍駐沙特、卡達和阿聯酋等軍事基地,似乎是在為即將開展的報復行動做準備。
我們或許可以推測,伊朗這邊從T-4空軍基地撤離人員,很有可能是美國提前告知了伊朗,要把這座軍事基地作為打擊目標;而美國這邊從巴格達撤離人員,也很可能是伊朗提前跟美國通了氣,要往巴格達那裡打。雙方同時撤離人員,應該並非巧合,而是隱隱約約演起了雙簧。
我們都知道,美伊這次同時撤離人員,主要還是跟美軍基地遇襲事件有關。前不久,美軍在約旦東北部的一處軍事基地遭遇無人機襲擊,3名士兵死亡、另有數十人受傷,這是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軍士兵首次在中東地區出現傷亡。
事件發生後,美國第一時間把矛頭對準伊朗,認為這是伊朗支援的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民兵組織所為,誓言“將作出回應”,一些共和黨人更是直接呼籲“必須對伊朗進行毀滅性的軍事打擊”。
【對於拜登政府而言,他們必須要給國內民眾一個交代,但又不能真與伊朗開戰】
對於拜登政府而言,他們一邊必須要給國內民眾和盟友一個交代,另一邊又不能真與伊朗開戰,在中東掀起新一輪衝突。不久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表示,“我們不尋求與伊朗開戰,也不尋求爆發另一場戰爭,但這是一次非常嚴重的襲擊,我們絕對會做出適當的回應”。
考慮到這一點,拜登政府很有可能會採取一個比較折中的策略,對伊朗目標進行打擊,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提前告知伊朗,儘可能減少局勢的升級。這樣的話,既能給國內一個交代,又能避免與伊朗爆發軍事衝突。當然了,也有可能是美國沒有提前告知,而是伊朗自己“預判”的。
事實上,如今發生的這一幕,不禁讓人聯想起4年前的蘇萊曼尼遇襲事件。2019年12月,伊朗支援的民兵組織對一處美軍駐伊拉克軍事基地展開襲擊,打死了一名美國軍事承包商。作為回應,美軍隨後在2020年初對伊朗革命衛隊高層蘇萊曼尼實施“斬首行動”。在蘇萊曼尼死後,伊朗隨即對包括阿薩德等在內的多個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發起了導彈襲擊。
【位於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的阿薩德空軍基地】
只不過,在發起打擊前,伊朗事先透過多個渠道通知了美國,讓美國人有時間撤出人員,最後造成的損失是“上百名美軍士兵腦震盪”。由於雙方都不想直接硬碰硬,這件事也就這麼過去了。關於伊朗提前告知美方一事,後來也得到了時任伊拉克總理邁赫迪的證實。
後來,每年的蘇萊曼尼忌日,伊朗都誓言要進行報復,但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每次只是撂下一堆狠話,但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
那麼這次的情況很有可能會反過來,即美國要對伊朗展開報復行動,但又不想真與伊朗開戰,所以要提前告知伊朗人,讓他們有時間撤離人員。
美國這種做法,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如今美國在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力量收縮。要知道,美國現在正面臨“多線作戰”的窘境:烏克蘭一條線、巴以衝突一條線、亞太一條線,如果這時候再加上一個伊朗,那麼美國恐怕就真的頂不住了。
【俄烏衝突爆發至今,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資金和武器裝備】
烏克蘭方向,雖然新的軍援遲遲無法到位,但美國並沒有放棄的意思;與此同時,隨著紅海局勢的持續升級,美國也被迫捲入了這場漩渦中,胡塞武裝已經把所有與美國有關聯的船隻列為“合法打擊目標”;至於半島方向,也隱隱有擦槍走火的風險。
韓朝兩國的關係已經陷入谷底,前不久朝鮮更是將韓國定義為“頭號敵國”,雙方此前建立的軍事熱線和溝通機制,目前也已經處於中斷狀態。
美國想避免多線作戰,伊朗也不想跟美國直接硬碰硬,因此現在美國和伊朗幾乎在同一時間撤離人員,很有可能是雙方提前通了氣,因為雙方都不願意與對方直接爆發軍事衝突,而透過這樣的“默契”舉動,既可以給國內一個滿意的交代,又能對外展示自己“有仇必報”的強硬姿態,很符合兩國的現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