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多了俄羅斯軍隊的徵兵問題,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烏克蘭軍隊的徵兵問題,這也是剛被解職的烏克蘭武裝部隊前總司令扎盧日內上將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主要分歧之一:
澤連斯基認為烏克蘭在2024年處於守勢,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征兵50萬,扎盧日內則堅持要求徵兵50萬,並反對此前澤連斯基一刀切將所有的烏克蘭兵役局局長解職,確實,烏克蘭兵役局局長們中間有不少罪犯,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經驗也極為豐富,用退役傷兵接替他們的職務,在徵兵工作上會出現問題。
好了,言歸正傳,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前線烏軍面臨嚴重的短缺問題,其嚴重性甚至超過了彈藥不足問題,在東線作戰的一個烏軍機械化旅下屬營長告訴《華盛頓郵報》,其領導的營應該配備超過200名步兵,但現在僅剩不到40人;另一個突擊旅下屬營長則表示,他所在的旅戰鬥人員僅佔35%,他的營在過去5個月裡僅接收了5名新兵,當然,不包括傷愈歸來的老兵,後者更加寶貴,具備更多經驗和戰鬥力,但接收的新兵絕大多數都訓練不足。
《華盛頓郵報》等美媒在報道烏克蘭軍隊的時候,通常會獲得第一手資訊,反映了某些真實問題,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美媒對烏軍的整體瞭解不足,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以此為依據看待整個烏克蘭武裝部隊:外媒不太一樣,他們在報道時擁有極高自由度,會為了新聞價值以及其他因素,重點報道某些問題而不能客觀的看待整體,當然,就算這樣,依然要比俄羅斯官媒強不少,後者完全就是宣傳工具。
在昨晚澤連斯基的影片講話中,也強調了徵兵的重要性,必須在軍隊中建立有效的輪換制度,同時提高士兵的訓練質量,“只有訓練有素計程車兵才能上一線”。根據公開報道看,新的《徵兵法》草案正在繼續修改,預計很快就會取得成果。
而潛在的徵兵物件,很可能將包括那些在海外的逃避兵役者:在戰爭爆發後,烏克蘭政府就下令禁止所有適齡男性離開烏克蘭,但戰爭初期的混亂,再加上烏克蘭國防部、兵役局等內部問題,大量烏克蘭適齡男性跟老弱婦孺一道離開了烏克蘭。
多個歐盟成員國表態要將這些逃避兵役的烏克蘭人遣返回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要求盟友們停止或減少對這些逃避兵役者的補貼。《圖片報》的報道顯示,歐洲境內的烏克蘭難民很多已經找到了工作,在丹麥的烏克蘭難民中有78%找到了工作,捷克為66%,波蘭為65%,瑞典和英國為56%,荷蘭為50%,但在德國,僅有25.2%的烏克蘭難民找到了工作:德國政府提供的補貼太高了,難民們根本不需要努力工作就能活得很好。
而在烏克蘭國內,幾乎所有願意主動參軍的烏克蘭人都已經加入了烏克蘭武裝部隊,剩下的烏克蘭人,缺乏足夠的參軍意願,這也是人之常情,誰也不願上戰場。這種情況下,政府工作人員必須帶頭,而烏克蘭警察系統則在這個重要時候發生了一件醜聞: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特警部隊因為拒絕加入突擊旅而被解散,願意上前線的特警們將加入“柳特”突擊旅,其他人則被解僱。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外國人為了高薪加入俄軍,同樣也有不少外國人為了賺錢加入烏克蘭武裝部隊,相比那些加入俄軍的外國人,這些加入烏軍的外國人,不僅在道義上更具優勢,在待遇上同樣有優勢,不存在欠薪等問題。
哥倫比亞退役軍人就在不斷加入烏克蘭武裝部隊下屬的國際軍團,哥倫比亞軍隊有25萬人之眾,在南美洲僅次於巴西軍隊,並常年從事反恐和緝毒戰爭,每年有大約1萬名哥倫比亞軍人退役。
目前,暫時還不清楚烏克蘭武裝部隊裡有多少哥倫比亞人,但很可能達到了4位數,以至於烏克蘭國防部建立了專門部門來招募說西班牙語的國際志願者(俄羅斯政府及其支持者稱之為外國僱傭兵)。
在哥倫比亞軍隊,1名下士的月薪大約為400美元,資深士官的月薪最高位900美元,而在烏克蘭武裝部隊裡,不管國籍,只要上前線月薪能達到最高3300美元,受傷後有最高28660美元的撫卹金,如果不幸陣亡,其家屬則能夠獲得40萬美元撫卹金,全部用美元支付,沒有拖延和剋扣,再加上榮譽,這對很多哥倫比亞等國的退役軍人還有吸引力的。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烏克蘭武裝部隊的軍中玫瑰們,目前,烏克蘭武裝部隊有超過4萬人服役(烏軍總數約為88萬,但大部分在後方,以至於大部分人感覺不到戰爭),其中約5000人在前線,烏軍女兵與她們的男性戰友一樣接受相同的訓練,並可以在考驗合格的情況下走上大部分崗位,不同的是,女兵們有專門的軍裝和防彈衣等裝備。
根據相關規定,只有接受過醫學和藥學教育的烏克蘭女性才必須進行強制性軍事登記,但如果願意的話,任何18歲到60歲的烏克蘭女性都可以自願簽約服兵役,在受訓合格的情況下,既可以當衛生兵,也可以當指揮官,甚至包括自行火炮車長和反坦克導彈射手等。
有一說一,跟俄羅斯一樣同為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存在很多問題,難以迅速解決,但在同俄羅斯軍隊作戰的同時,烏克蘭也在改,歐盟等對烏克蘭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持讚賞態度。這場戰爭,不僅是抵禦侵略,同樣也是為了進一步的脫胎換骨,而這,恰恰是克里姆林宮最害怕的地方,也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主要原因,克里姆林宮發動這場戰爭,與其說是為了俄羅斯,不如說是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