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又到了中國人最看重的農曆新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曆、陰曆這些曆法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實際上,不僅是公曆,就連農曆、陰曆都是外來文化。
又到了中國人最看重的農曆新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曆、陰曆這些曆法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實際上,不僅是公曆,就連農曆、陰曆都是外來文化。
舉例來說,今年2月10日是農曆正月初一,民間傳統也叫大年初一。很多人都習慣地認為這個正月初一是陰曆。這是完全錯誤的,陰曆是以月亮圓缺盈虧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月,這也是“月”的由來,因為來自月亮的週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亮是大陰,所以叫陰曆。陰曆雙數月30天,單數月29天,不設閏月,所以就連2月都是30天。這樣全年總天數為354天。
不過,陰曆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而是來自阿拉伯,所以也被稱為“回回曆”。是元朝初年傳入中國的,比當時中國自己的歷法要先進和準確,所以很快就推廣開來,直到今天還有人以訛傳訛稱為“陰曆”。
這個正月初一,正確的說法是農曆。從曆法角度來說,農曆是陰曆和陽曆相結合的陰陽曆。具體來說,就是以月亮的圓缺盈虧週期為一個月,一個月30天(這就是陰曆);同時以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為一年(這就是陽曆)。這樣為了平衡陰曆和陽曆之間的差異,就設定了閏月,在十九年中有七個閏月。
農曆同樣不是中國傳統文化,而是由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在明末清初傳入中國。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新安衛官生楊光先上書,指責湯若望的西洋新曆法十分荒謬。當時康熙皇帝還沒有親政,執政的顧命大臣鰲拜不滿外邦人士參與曆法——在中國古代曆法是社稷大事,因此支援楊光先將湯若望下獄。最終湯若望以及杜如預、楊宏量、李祖白、宋可成、宋發、朱光顯、劉有泰等欽天監官員被判處斬。後來因為天空出現彗星,京城又發生地震,改判湯若望、杜如預、楊宏量免死,但是李祖白等五人依然被斬。但數年時間證明了湯若望西洋歷要比當時還在使用的陰曆更為先進和準確,所以康熙皇帝親政後,對湯若望等人進行了平反,並由湯若望的弟子比利時人南懷仁擔任欽天監正,主持曆法修訂。而楊光先則被判流放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結果在去寧古塔的路上,已經72歲的楊光先就羞愧而死。這一事件史稱“康熙曆獄”,也就是曆法之獄。
經過這一番血雨腥風之後,湯若望的西洋歷才開始得到推廣。
只是,中國人用天干地支來給農曆的年、月、日進行排序。今年的甲辰年就是天干地支的排序。而平時所說的生辰八字,就是年月日時各用兩個字,年月日的兩個字就是天干地支排序,而時則是用地支來排序。生肖屬相就是根據十二地支排序相對應的。但是,這套曆法最核心的基本算理,全部是來自西方。
至於說2024年2月10日,這是公曆,也叫陽曆。因為這是根據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年,所以叫陽曆。這樣一年是365天,但天文角度,地球繞太陽一圈是365.242199174天,所以四年設一個閏年,只要年份能被四整除的就是閏年。整百年則是要逢四百年才是閏年。
公曆就更不用說了,公元紀年就是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公元元年。
除了年月日以外,星期作為時間週期最早起源於巴比倫。世界通行的星期制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確立的。
在中國古代有“七曜”的說法,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分,後來就將七天為一週的時間單位稱為“星期”。
所以,我們今天的歷法,無論是公曆還是農曆,都是外來文化,而不是中國傳統文化。
只有二十四節氣才是真正來自中共傳統文化,說到二十四節氣,很多會有疑惑,為什麼二十四節氣不是和農曆相關,而是和公曆相關?例如立春都是在公曆2月4日,清明是在4月5日,冬至是在12月22日(前後最多誤差一兩天)。
首先,剛才就介紹了農曆也不是來自中國傳統文化,所以自然和二十四節氣沒有關係。那麼為什麼又和公曆相關?因為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而確定的,也就是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而公曆恰恰就是根據地球繞太陽一圈作為一年,所以兩者就有了交集。
一個偉大的文明,不應該是排斥抵制外來文化,而是要包容,要善於吸取外來文化中的精華。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