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摘要:中國古代歷史,就是一部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征戰與融合的歷史,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在眾多的遊牧民族中,突厥無疑是最牛的,不僅是第一個建立文字的遊牧民族,而且力壓強盛的隋唐,硬扛十字軍,還滅過兩個蒙古汗國,縱橫數百年,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中國古代歷史,就是一部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征戰與融合的歷史,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在眾多的遊牧民族中,突厥無疑是最牛的,不僅是第一個建立文字的遊牧民族,而且力壓強盛的隋唐,硬扛十字軍,還滅過兩個蒙古汗國,縱橫數百年,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漢語中的“突厥” ,是突厥語“Türk”的音譯,這個詞語有“盛大、強壯”的意思,關於突厥的起源,說法不一,主要有三種觀點,起源於匈奴說、起源於丁零(丁零+鐵勒)說,以及起源於雜胡說,各有各的道理和依據,目前也沒有形成一致的定論。古代的突厥人應該是中亞人種,中國史書記載都是身材魁梧,深目隆鼻,但沒有白種人特徵的描述。現代所說的突厥族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對使用突厥語民族的一種不規範稱呼,包括所有突厥語的民族。現在全球約有1.82億使用突厥語系語言的人,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分佈在亞塞拜然、土克曼斯坦、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到蒙古和俄羅斯,遍佈東亞、中亞、西亞、東南歐十數個國家和地區。不管突厥是不是匈奴的分支,但最初突厥確實是臣服於匈奴的一個部落。經過和漢朝近百年的攻伐征戰,南匈奴向漢朝臣服,並逐漸漢化;北匈奴則被迫西遷,最終到達俄羅斯南部和東歐。在匈奴之後北方草原的主人就是鮮卑,鮮卑崛起後大舉南下,乘著西晉內亂中原王朝風雨飄揚,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連串的鮮卑政權,例如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西燕;禿髮氏建立的南涼;乞伏氏建立的西秦;以及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中原地區的花花世界自然要比苦寒的草原更具吸引力,隨著鮮卑重心逐漸南移,北方草原再次出現了真空,柔然乘機崛起,控制了草原的柔然同樣覬覦中原的富饒,也開始不斷南下與鮮卑展開了多年的爭奪。此時,突厥雖然比匈奴時代已經強大很多,但依然還是韜光養晦,隱忍不發,臣服於柔然。直到柔然在和鮮卑的戰爭中實力受到很大削弱,突厥這才乘機發難——而這種隱忍堅韌的性格,千百年來一直積澱在以狼為圖騰的突厥人血液中。公元545年,突厥部落在首領土門帶領下逐漸強盛起來,並與西魏結盟,很快統一了鐵勒各部。公元552年,土門發兵進攻柔然,取得了重大勝利,柔然可汗阿那瓌自殺,土門隨後自稱伊利可,突厥汗國正式走上了歷史前臺。到了土門的兒子木杆可汗俟斤時,突厥開始向外擴張:在東方,掃蕩了柔然殘餘勢力,統一了漠北;在西方,跨過天山地區,進兵中亞,與薩珊王朝聯合滅掉“白匈奴”掉嚈噠(中亞塞種人與大月氏人的後裔),與薩珊王朝以阿姆河為界。史載,突厥汗國的疆域“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疆域相當遼闊。後來,木杆可汗將汗庭遷至都斤山(今杭愛山),娑稜水(今色楞格河)的上游及其支流額根河(今鄂爾渾河)、獨洛水(今土拉河)流域的遼闊草原。不過,在突厥這一階段的擴張中,卻沒有向南攻略中原。但是這樣一個強盛的帝國,對於中原乃至整個東亞,都有著極為深遠嚴重影響。最典型的就是左右了中原北周和北齊兩個王朝之間的爭鬥。公元564年,木杆可汗親率十萬騎兵聯合北周,圍攻北齊重鎮晉陽(今山西太原),但是沒有能夠攻下晉陽。此後,木杆可汗選擇了“左右通吃”的戰略,一方面將女兒嫁給北周武帝宇文邕為皇后,雙方透過聯姻建立聯盟;另一方面又和北齊通好,緩和了與北齊的政治關係。在這個時期,迫於突厥的強大實力,北齊和北周都對突厥“恭順有加”。木杆可汗是突厥汗國最鼎盛的時期。公元572年,木杆可汗去世,其弟佗缽可汗繼位。公元581年,佗缽可汗去世,木杆可汗之子大邏便被擁立為新的大汗。由於大邏便生母地位低賤,所以很多人不服。土門之子東部小可汗攝圖就擁立佗缽可汗之子菴羅為可汗。由此,突厥汗國的阿爾泰山以東地區,就出現了四大可汗並立的局面:攝圖,號沙缽略可汗,控制都斤山地區;菴羅,稱第二可汗,控制獨洛水地區;大邏便,稱阿波可汗,控制蒙古高原西部,近阿爾泰山;攝圖之弟處羅侯,稱突利可汗,控制蒙古高原東部。
在突厥汗國東部的可汗混戰中,西部的達頭可汗也參與了進來,再加上隋文帝採取的一系列離間策略,最終導致了突厥汗國於公元583年正式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名義上還是大可汗地位的沙缽略可汗(攝圖),由於內亂國力大衰,因此不得不向隋文帝上書“稱臣”。公元587年,沙缽略可汗去世,其弟處羅侯繼位,號葉護可汗。在學界,通常將他視為東突厥的首位大汗。突厥從公元583年分裂,一直到四十年後的公元626年還能壓著唐朝都喘不過氣,要知道唐朝在中國歷史上,可是一個相當強盛的王朝,可見突厥的國力之深厚,如果不分裂,一個統一的突厥汗國,即便強盛的大唐帝國就很難抗衡。毋庸置疑,隋朝挑動東西突厥分裂以及三次征討突厥,大大削弱了突厥的國力,加快了突厥的衰敗。但緊接著隋末唐初的戰亂,中原各路諸侯彼此攻伐,無暇顧及突厥,這使得東突厥又迎來了一個寶貴的發展時期。中原地區的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割據勢力也都紛紛向東突厥俯首稱臣,並且源源不斷地向東突厥進獻金銀玉帛。在唐朝統一之後,失去了金銀供給的東突厥突襲涇陽,逼迫李世民簽訂了渭水之盟。但是在渭水之盟過後,薛延陀反出東突厥,李世民抓住這個機會,冊封薛延陀為可汗,並且大力援助薛延陀在戰略上牽制東突厥。在這個過程中,東突厥開始迅速走向衰敗。正所謂“禍不單行”,就在東突厥在政治上、軍事上連造打擊的時候,又遭遇嚴重的暴風雪,大量牲畜死亡,導致東突厥的經濟遭受了沉重打擊,國力急劇衰弱。看到風光不再的東突厥很快就面臨多重打壓,一些歸順東突厥的部落開始反叛,同時唐朝派遣六路大軍討伐東突厥。東突厥無力反擊,於公元630年滅亡,李世民也因此被尊稱為“天可汗”。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強大的突厥帝國也沒有這麼快就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李世民駕崩之後,突厥貴族阿史那賀魯開始召集突厥舊部,率眾在西域建立根據地,不斷地討伐周圍部落,擴充實力。公元681年,唐高宗誅殺歸降的突厥可汗伏念,引起突厥的強烈不滿。公元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祿公開拉起反唐大旗,自稱頡跌利施可汗,在蒙古高原重建突厥汗國,史稱“後突厥汗國”、“突厥第二汗國”。後突厥很快席捲漠北,並連年侵犯唐朝邊境,勢力逐漸壯大,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
在西域的突厥殘留勢力以及後突厥汗國都給唐王朝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在武則天時期,後突厥汗國一度甚至讓武則天考慮要與後突厥汗國和親。但是那個曾經控弦百萬強大的突厥已經一去不回了,殘存的突厥勢力四分五裂,而且經常自相攻伐,使得已經走下坡路的突厥進一步衰敗。唐玄宗時期,唐王朝進入開元盛世,國力空前強大,此消彼長之下,雙方攻守態勢易位,唐朝不斷打擊削弱突厥勢力,並聯合蒙古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圍攻突厥。公元740年,唐軍攻滅了後突厥汗國。這一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各方勢力之間互相攻伐爭奪。公元745年,回鶻首領骨力裴羅殺掉了後突厥的末代可汗白眉可汗,至此阿史那家族的“後突厥汗國”徹底結束。唐朝給骨力裴羅封官進爵,這樣新興崛起的回鶻汗國取代了突厥,成為蒙古高原的新霸主。說完東突厥,再來說說西突厥。史學界主流觀點,西突厥汗國從室點密(土門之弟)時代便已經開始形成。木杆可汗將王庭東遷至都斤山後,室點密建牙帳於鷹娑川(今天山中部開都河上游巴音布魯克一帶),“從單于統領十大首領,有兵十萬眾,往平西域諸胡國”,西突厥初具規模。室點密死後,其子玷厥(即達頭可汗)繼位,正是他在位期間的公元583年,突厥正式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面對強大的突厥汗國,即便是當時歐亞大陸上最強大的波斯帝國和拜佔廷帝國也都是膽戰心驚。早在6世紀50年代,西突厥就與中亞北部“白匈奴”嚈噠關係緊張,因此,處於上升時期的西突厥,展開了對嚈噠的長期的征戰。與此同時,西突厥與波斯薩珊王朝結盟,在戰略上形成對嚈噠的夾擊之勢。嚈噠自然不願意看到西突厥與波斯結盟,突厥使臣前往波斯時必經之路是嚈噠控制下的粟特。因此,前往波斯的突厥使團在粟特遭到攻擊,除了一人外全部被殺。西突厥隨即派出大軍征討嚈噠;雙方在布哈拉附近展開決戰,最終嚈噠人戰敗。與此同時,波斯也乘機拍軍隊進入嚈噠境內,最終,突厥與波斯共同瓜分了嚈噠。但突厥和波斯的關係也因此出現了裂痕。
6世紀中期,西突厥征服了粟特人之後,開始尋求在絲綢貿易上分一杯羹。但這樣就直接影響了波斯人的利益。波斯態度強硬地拒絕了突厥人的要求,雙方關係逐漸緊張。於是,西突厥開始謀求同拜佔廷帝國結盟,共同對付波斯人。公元588年,西突厥入侵波斯,經過三十年的戰爭,波斯損失慘重。達頭可汗不僅在中亞進行擴張,同時積極參與整個突厥汗國的內爭。公元583年,達頭可汗出兵支援阿波可汗,進攻名義上的大可汗沙缽略可汗,並很快控制了整個漠北。公元585年,沙缽略可汗向隋朝告急,請求允許退入漠南。隋文帝準其所請,並派晉王楊廣(後來的隋煬帝)率軍支援,擊敗了阿波可汗。公元588年,沙缽略可汗的繼位者葉護可汗打敗並俘虜了阿波可汗。西突厥達頭可汗這才不得不暫時退出東突厥。公元597年,東突厥內亂又起,達頭可汗乘機再次率軍進入東突厥,隋朝也派出大軍直接干預。最後都藍可汗被部下所殺,政權內部更加混亂動盪。公元600年,隋軍大舉北伐,達頭可汗不戰而退,但仍停留在東突厥,不斷侵擾隋朝北部邊境。公元601年,隋朝聯合“正統”的啟民可汗北征,加上鐵勒諸部不斷叛離達頭可汗,達頭可汗被迫逃入吐谷渾,此後在公元610年去世。他死後西突厥也陷入了長期內鬥。直到公元612年,達頭可汗之孫射匱可汗統一各部,他於公元619年去世後,其弟統葉護繼位,西突厥進入了復興期。統葉護可汗在巴里黑(今阿富汗巴爾赫省)附近建立牙帳,史稱“南牙”。此時西突厥的疆域,東至阿爾泰山,與東突厥汗國相接;北至巴爾喀什湖;西至裡海;南以興都庫什山脈、喀喇崑崙山脈為界。但是西突厥強盛以後,統葉護可汗暴虐無道,引起部眾怨恨,紛紛背叛。公元628年,他被伯父殺死,從此西突厥內戰不息。公元657年,唐軍俘虜了沙缽略可汗,西突厥就此滅亡。突厥分為東西突厥後,西突厥最大的部落是烏古斯人——烏古斯人是突厥發展壯大期間征服併入突厥的其他部落,廣義上被視為突厥,但狹義上是突厥的僕從部落,他們的來源各不相同,有白種人,也有黃種人——烏古斯人分為兩個不同方向西遷,一支向南到達俄羅斯草原,被欽察人驅逐;另一支朝著中亞和西亞方向遷徙,這一支脫離烏古斯部落主體的就是塞爾柱突厥,他們部落名字源於他們的首領塞爾柱克。西突厥滅亡之後,回鶻人作為突厥語系各民族中最強大的勢力,就成了色楞格河流域的主人。公元840年,來自更北方的黠戛斯人開始挑戰回鶻人的權威。黠戛斯人是生活在葉尼塞河上游的遊牧民族,他們也算是突厥人不同種族的部落,屬於廣義的葉尼塞族群,據說很血緣上可能和匈奴有著密切的關係。黠戛斯人很快打敗了回鶻人,被驅逐的回鶻人,一部分向南遷徙到河西走廊,史稱“甘州回鶻”,首領都是回鶻可汗所在藥羅葛氏,而回鶻人的主體則向西遷徙,控制了新疆東部以及天山南部地區,史稱“高昌回鶻”,這就是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
而黠戛斯人雖然打敗了回鶻,但最終也沒能建立政權,始終只是原始的部落聯盟,直到後來被蒙古征服。此時,在天山以北地區主要生活著葛邏祿人,也算是廣義的突厥人,趁著東突厥站亂不斷,他們攻入了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建立起喀喇汗國。因為突厥語裡“喀喇”是黑色的意思,所以被稱之為“黑汗國”或“黑汗王朝”。喀喇汗國的上層統治階級其實是回鶻人,下層民眾主要是葛邏祿人。和高昌回鶻、于闐王國形成新疆的“三國時代”。此時的中亞地區是伊斯蘭化的波斯人建立的薩曼王朝,國力要明顯強於喀喇汗國,所以始終對喀喇汗國是一種威壓態勢。後來由於一位波斯王子叛逃,在薩圖克統治時期,喀喇汗國成為突厥歷史上第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汗國,並開始在中亞伊斯蘭組織的幫助下擴充軍力,以發動對異教徒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了南疆的于闐王國,並同阿富汗地區的伽色尼王朝聯合擊滅掉了薩曼王朝,取得原先是薩曼王朝的中亞領土(費爾干納、河中地區)。不過很快喀喇汗國因為內鬥而分裂,形成了天山一帶的東喀喇汗國和河中地區的西喀喇汗國。遼國被女真人滅亡後,遼國的大將耶律大石率軍西逃,滅了東喀喇汗國,建立起西遼。而西喀喇汗國一直到後來蒙古大軍西征,才轉投向塞爾柱帝國。這就說到了塞爾柱帝國。最初,塞爾柱突厥人來到薩曼王朝的北部邊境,得到了大片牧場的使用權,條件是為薩曼王朝充當守衛者,保護薩曼王朝的邊境不受異教徒的侵擾。當時,波斯人為區分白種突厥人(突厥化的印歐及遊牧民族)和黃白混血的舊突厥人,將舊突厥人稱為突厥,而將白種突厥人稱為“土庫曼”,意思是突厥人的土地,塞爾柱突厥就是土庫曼的一個分支。塞爾柱突厥最初是烏古斯部落聯盟四大部落之一,公元10世紀前後這個聯盟就發展成烏古斯葉護國。這就是塞爾柱帝國的前身。塞爾柱突厥比喀喇汗國晚一些信奉伊斯蘭。公元970年前後,塞爾柱部落因為土地問題與葉護國發生了發尖銳矛盾。公元1000年,塞爾柱部落脫離葉護國,從錫爾河下游遷徙到中游和卡拉套山區。公元1040年,塞爾柱之孫圖格魯克伯克佔領呼羅珊,進而征服波斯全境,並於公元1055年進入巴格達。哈里發卡伊姆感謝圖格魯克伯克幫助自己擺脫了什葉派布韋希王朝的控制,因此冊封圖格魯克伯克為蘇丹,尊號“東方和西方之王”。
公元1071年,塞爾柱突厥大敗拜佔廷軍隊,俘虜了拜佔廷皇帝羅曼努斯四世。於是,拜佔廷所屬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盡歸塞爾柱突厥。同一時期,塞爾柱突厥又佔領了耶路撒冷。這兩件大事震驚了當時的歐洲,引發了之後持續兩百多年的十字軍東征。儘管塞爾柱突厥最後成功奪回巴勒斯坦地區的控制權,他們的力量卻因為與十字東兩百多年的持續征戰而消耗殆盡。塞爾柱帝國的版圖,最鼎盛時東起中亞內陸地區,與新疆地區接壤,西至敘利亞及小亞細亞,南達阿拉伯海,北至基輔羅斯邊境,是一個強大的封建帝國。但最終還是在蒙古鐵騎的衝擊下轟然崩潰,於公元1308年被蒙古所滅,但塞爾柱突厥人,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離開過小亞細亞,成為當代土耳其人血統的一部分。而和塞爾柱突厥人一樣被稱為“土庫曼”的突厥人,就是現代土庫曼人、亞塞拜然人以及一部分土耳其人的祖先。在塞爾柱帝國的同一時期,中亞地區的突厥人還建立了伽色尼王朝。突厥首領阿勒普特勤原來是薩曼王朝的奴隸,逐漸掌握軍權後,率軍佔領加茲尼,阿勒普特勤的兒子建立加茲尼王朝。這個政權的主體民族就是突厥人,疆域囊括阿富汗、花剌子模、波斯大部分地區。享國兩百多年,直到公元1186年才被古爾王朝所滅。塞爾柱帝后期盛極而衰,瓦解成多個多個國家,其中實力最強,並取代了西遼在中亞霸主地位的,就是花剌子模帝國。花剌子模的國王是塞爾柱突厥人的後裔,花剌子模國其實是波斯人和突厥人共同建立的帝國,經過三代國王的苦心經營,打敗西遼,成為稱雄中亞建立的帝國。公元1231年,花剌子模帝國被西征的蒙古所滅。公元1370年,突厥貴族帖木兒建立了政權,史稱帖木兒帝國。主體民族也是突厥人,還有波斯人和蒙古人,疆域是以現在烏茲別克為中心,南到印度,西到喬治亞,面積460萬多平方公里。帖木兒帝國時期突厥文化空前繁榮,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先後滅掉了蒙古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還打敗過巔峰時期的奧斯曼帝國,非常強悍。直到公元1507年才被烏茲別克人所滅。突厥人建立的最強大的帝國,自然就是奧斯曼帝國。西突厥滅亡後,突厥人大規模西遷,逐漸進入中亞,一些突厥部落繼續向西遷徙。大約在12世紀,一個被稱為奧斯曼的突厥部落,到達小亞細亞地區並定居了下來。作為遊牧人的後裔,他們能征善戰,最終於1453年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消滅了拜占庭帝國,建立了奧斯曼帝國。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經佔有整個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到16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佔領了非洲北部、歐洲東部和整個伊朗,成為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稱雄地中海六百餘年,直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才土崩瓦解。
從突厥汗國開始,到東突厥、西突厥、後突厥,再到喀喇汗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帝國、帖木兒,直到奧斯曼帝國,看著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權,就可以想見千百年來鐵馬金戈縱橫歐亞大陸的場景。可以說突厥的歷史,就是一部南征北戰鐵血殺伐的歷史。而且突厥人是眾多遊牧民族中第一個建立文字,並在佔領區大力推行突厥語。如今突厥語已經發展到擁有四十多種語言的龐大語系。時至今日,純正的突厥族已經沒有了,繁衍發展成中亞、西亞、東歐廣大地區的多個民族,“土耳其”就是突厥人的音譯。亞塞拜然人、土庫曼人、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以及部分土耳其人,都是西遷的突厥人與當地人結合,並且經過歷史的演變,最終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民族。這些分佈在中亞、西亞、東南歐地區的民族,總人口高達1.82億人。突厥曾經輝煌的歷史,讓這些民族中的一些人提出了“泛突厥主義”,主旨就是號召所有突厥語系的民族組成一個大突厥國。當然,在今天,這種大帝國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