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為什麼沒有核動力導彈、火箭和飛機?1961年11月25日: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航空母艦服役
為什麼沒有核動力導彈、火箭和飛機?
因為用處不大。
我們一個個來說。
首先,為什麼沒有核動力導彈?
根本沒這個必要。
地球沒有大家想象的這麼大。
從東亞的北京,到北美舊金山的民航航線距離,大概是9600公里。
從北京到美國東海岸的紐約,也不過11000公里。
今天的洲際導彈都是可以勝任的。
以中國最先進的東風41型洲際彈道導彈為例,射程高達14000到15000公里。
也就是說,東風41可以覆蓋美國任何一個城市。
當然,美俄也輕鬆達到這點。俄羅斯的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高達18000公里,美國的LGM30洲際彈道導彈,射程也有14000公里。
世界強國基本都在北半球,現有的導彈射程是足夠的,根本不需要什麼核動力導彈。
南半球唯一的強國澳大利亞,主要城市悉尼距離北京不過9000公里。甚至北京距離南部非洲主要國家距離,也在1萬4000公里內,現有導彈可以覆蓋。
由於沒有這種需求,研發核動力導彈是無意義的。
俄羅斯曾研發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這是蘇聯留下來的一項實驗專案。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不用於常規攻擊,而是為蘇聯增加核大戰的籌碼。
海燕是一種低空巡航導彈,不同於傳統的彈道洲際導彈。它在低空長距離飛行數千到上萬公里,可以繞過美國的高空監測網和攔截網,增加敵人攔截核彈的難度。
其實美國也在冷戰中研究過這種武器,然而結論是不實用。
受到核動力的限制,這種巡航導彈必須做的非常巨大,也就非常笨重,速度很慢,很容易被敵人攔截。
關鍵在於,導彈一旦被攔截墜毀或者因機械故障自行墜毀,就可能出現核洩漏。如果導彈墜毀在美國領土上,等於害人不成反害己。同時,巡航導彈無法做到全封閉,發射期間需要不斷釋放核汙染物,後果難以想象。
俄羅斯在2018年進行了海燕的實驗,宣佈這是第四次實驗,已經接近成功。
2019年,俄羅斯北方尼奧諾克薩軍事訓練場發生一場爆炸。美國情報部門指出,這是海燕測試時候發生爆炸,還造成了核汙染。俄羅斯方面斷然否定,隨後5年沒有類似的實驗工作。
核動力導彈不靠譜?
那麼,核動力飛機呢?
也沒有這個必要。
冷戰時期,美蘇研究過核動力的戰略轟炸機。這是因為,冷戰初期的戰略轟炸機射程有限。
蘇聯50年代的螺旋槳戰略轟炸機圖95,最大作戰半徑只有3500公里。70年代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圖22,作戰半徑同圖95差不多。
對於蘇聯來說,區區3000多公里的航程不足,核動力戰略轟炸機能夠飛得更遠,有著很大的軍事意義。
因此,蘇聯在60年代以圖95為基礎,試圖安裝小型核反應堆提供動力,藉此增加飛機的航程。
稍後,這個計劃正式改為圖119,動力為NK-14A型核動力渦槳發動機。
不過,實驗很不成功。
這個技術最大的難點在於,無法有效控制核反應堆的輻射,不對機組成員產生巨大傷害。
由於戰略轟炸機大大小於核潛艇,無法對核反應堆做全面的防護,機組成員不可避免受到很大輻射。
稍後,蘇聯終於大體解決了輻射防護問題,然而又讓核反應堆變得沉重龐大。
戰略轟炸機必須攜帶大量武器包括核彈進行轟炸,載重量小了就等於是廢物,況且輻射還是偏大,對飛行員是很不人道的。
隨著遠端導彈的出現,戰略轟炸機的作用大為降低了。
更別說航空技術的大發展,蘇聯圖160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大為提高,低速巡航半徑已經達到7000公里。
同時代的美國B1B戰略轟炸機,作戰半徑也有5500公里。
隨著空中加油技術的發展,傳統戰略轟炸機更是厲害。
B2隱形轟炸機只要空中加油一次,航程大於1萬8520公里,作戰半徑超過9000公里,可以實現全球打擊。
1999年,在北約對塞爾維亞的軍事行動中,美軍多架B2轟炸機由美國本土直飛塞國,期間共投下600多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既然如此,有什麼必要花費巨大財力物力,去研發核動力飛機呢?
至於核動力火箭,就完全不同。
美國早就有核動力火箭的專案,只是還沒有成功,預計最早於2027年在太空測試先進的核動力火箭推進技術。
對於火箭來說,核動力會起到根本性的變化,也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未來技術。
在核動力火箭引擎中,核反應堆中的核裂變會產生極高的熱能,發動機將熱能傳遞給液體推進劑,推進劑受熱迅速膨脹並透過噴管高速排出,產生強大推力。核動力火箭的能效是傳統化學燃料火箭的3倍甚至5倍。
早在2023年,美國科學網站就宣佈:一旦規劃4.99億美元的“敏捷型地月空間行動演示火箭(DRACO)”完成,也就宣告新型火箭推進系統的首次測試成功。這個測試會在2025年!該專案後續測試順利的話,在不遠的未來,可以將宇航員送上火星的時間由7個月縮短至45天。
馬斯克說,要把人類送上火星,最關鍵的問題是降低每噸有效載荷的成本。現在,將一噸有效載荷送到火星表面大約需要 10 億美元!為了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這個成本需要降低到 10 萬美元/噸,客運1萬美元/人。也就是要將技術提升 10000 倍!
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馬斯克說,這並非不可能。
需要改進的技術很多,其中重要的技術就是核動力火箭。
馬斯克認為,地球的自然環境已經出現了不可逆轉的破壞,而且破壞還在不斷加劇。就長遠來說,地球很可能會變為死星,人類不走出這顆行星就會滅絕。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