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特朗普上臺已不足兩月,拜登政府卻與烏克蘭越玩越大。作為對烏克蘭“越界”的回擊,11月21日,一枚俄羅斯“榛樹”新型高超音速導彈從阿斯特拉罕州的第四發射試驗場呼嘯而出,目標直指烏克蘭第聶伯羅市的南方機械製造廠。
訊息一經曝出,瞬間在國際上引發了一場風暴。烏克蘭及西方國家無不對俄羅斯的這一軍事行動高度關注,除了震驚於俄羅斯的動作與高超音速武器的威力,西方對俄的批評聲浪此起彼伏。
從技術引數來看,“榛樹”導彈是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具有核常兼備能力。其能夠以10馬赫的速度精準打擊目標,加之射程可達5000公里,憑藉強大的突防能力以及自帶的威懾性,足以在15分鐘內打擊到烏克蘭境內目標,並在20分鐘內打擊到歐洲的任意城市。
俄羅斯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進行如此高調的軍事演示,無疑是對歐美的有力回擊。而俄羅斯的軍事舉動,也令烏克蘭及西方媒體大為震動,美西方几乎清一色地指責俄羅斯發動攻擊。
當地時間24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域性向外界展示了該導彈的殘骸,宣佈對導彈殘骸開展調查,並將進一步公示細節。
據央視引用美聯社的報道,這是烏克蘭首次在其領土上發現“榛樹”導彈的殘骸。這塊殘骸大小相當於一個大型輪胎,目前電路已經被燒焦損壞。為揭示導彈的具體特徵和技術細節,烏克蘭國家安全調查局已經聯合西方專家對這塊殘骸進行詳細分析。透過這種合作,他們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應對策略。同時烏方還希望能獲得對應的武器進行攔截防禦。
不怪烏克蘭如此迫切地希望尋找對策,俄羅斯既然能打來第一發,就有可能打來第二發。而以烏克蘭目前防空力量來看,幾乎完全沒有任何辦法進行防禦。但現實問題也擺在眼前,不說烏克蘭,如果是美西方,又能拿出什麼來防禦俄羅斯的高超音速導彈呢?
這時,美歐一些官員想到了,既然“盾”防不住,那就上“矛”。
《紐約時報》透露,日前,一些美國和歐洲的官員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建議:讓烏克蘭重新擁有核武器,以此來增強其安全保障。
他們的觀點是,“烏克蘭如果再次擁核,將會在與俄羅斯對峙時佔據更大優勢,帶來直接而強大的威懾力”。
然而,這一提議的可行性和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這將會打破現有的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引發新的軍備競賽,其次,這個大膽的舉動可能進一步激化地區緊張局勢。因此,在考慮為烏克蘭提供更有力支援的同時,國際社會需要慎重權衡這種高風險策略的利弊。
美方一些人認為,《布達佩斯安全備忘錄》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形同虛設,因為一些簽署國未能履行其保障烏克蘭安全的承諾。這份1994年簽署的檔案原本是為了確保烏克蘭放棄核武器後得到安全保障,但現實顯然與承諾背道而馳。
再者,俄羅斯最近的軍事動態更讓美西方不安。比如,俄羅斯不僅修改了其核政策,還率先在衝突中展示了高超音速導彈的威力。這種種動作無疑增加了其他國家的壓力,尤其是直接處於軍事對峙中的烏克蘭。面對這樣的動向,烏克蘭顯然需要更強大的防禦措施。
不過,目前該想法只是美方一些官員的一廂情願。如果美方和烏克蘭都採納這個意見,無疑是在繼續升級事態。此舉不僅可能讓烏克蘭陷入核打擊的陰雲之中,也很容易將歐洲拖下水,最終捲入一場新的“世界大戰”,這是歐洲各國都不可能接受的。
不過,俄烏局勢雖然不會走向危險的核打擊,但整體局勢或許還有升級的可能。一方面是拜登政府想在特朗普上位前,加速援烏,以實現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為俄羅斯一枚導彈就停下腳步。
另一方面,俄朝聯軍目前在烏克蘭戰場已經取得了多場勝利,整體局勢對俄羅斯有利,而俄羅斯也在為了特朗普上位及後續的俄烏停火爭取更大更多的籌碼,也不可能輕易收手。
作為夾在中間,被直接打擊的物件,烏克蘭方面則更難了。特朗普上位後對俄烏的態度和援助力度如何,誰也無法保證。目前美西方步調罕見一致,緊抱美西方大腿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不管怎麼樣,在這最後的兩個月,俄烏衝突的烈度恐怕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