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發展和改革舉措接續出臺,擴內需促消費政策落實落細,消費市場潛力得到不斷釋放。各大電商平臺在“雙十一”迎來了年度大考。隨著2024年“雙十一”落下帷幕,這場年度購物狂歡再次重新整理了多項紀錄,成為近年來成績最好的一次。
一、全網銷售額增速反彈,消費動能回暖升溫
“雙十一”全網銷售額同比增長26.6%,家電、數位、服裝銷售額佔比領先。據星圖數網統計,2024年“雙十一”期間(2024年10月14日-11月11日)全網實現銷售額 1.44 萬億元,相比去年增長26.6%。其中,“雙十一”期間綜合電商平臺(其中天貓不含點淘)總計銷售額為1.11萬億元,同比增長20.1%;直播電商銷售額為0.33萬億元,同比增54.6%。從品類角度看,“雙十一”期間綜合電商平臺(含點淘)銷售額TOP3品類分別為家用電器、手機數位、服裝,銷售額佔比分別為16.3%、14.4%、14.1%,同比增速分別為26.5%、23.1%、21.4%。從電商平臺角度看,“雙十一”期間各大電商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速預計分別為巴巴增長10%、京東增長15%、拼多多增長20%、抖音增長30%。
全國快遞單量同比增長超過20%。根據國家郵政局資料,2024年10月21日至11月10日,全國快遞攬收量約120.82億件,同比增長21.4%;累計投遞量約121.24億件,同比增長約25.3%。
儘管有去年低基數的影響,這一銷售表現仍能反映國內消費動能企穩回暖的跡象。一是使用者的消費意願迎來提升,天貓88VIP下單人數同比增長超50%、88VIP會員人數保持雙位數增長,購物使用者數同比增長超20%,蘇寧易購超120家門店客流增長超六成。二是量價關係出現改善,2023年銷售額增速大幅落後快遞量(銷售額+2.1%,快遞量+23.2%),體現單價下行壓力,今年快遞量和銷售額增速則相對平衡(銷售額+26.6%,快遞量+21.4%)。
二、週期拉長、補貼加碼、以舊換新激發消費熱潮
“雙十一”大促時間整體提前、補貼優惠力度加大,好貨好價訂單為消費增長提供新動能。此次“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開始時間整體提前,天貓、京東均於10月14日開啟,同比去年提前10天、9天,於10月8日開啟搶先購,同比去年提前12天,今年“雙十一”成為了史上最早“雙十一”,並且也是跨時最長的一屆“雙十一”。此外,此次“雙十一”各平臺補貼優惠力度同比進一步加大,淘寶天貓跨店滿減及官方立減之外,平臺整體額外投入300億消費券及紅包,京東跨店滿減外每人每日新增額外60元補貼,抖音新增一件直降、混資券力度同比進一步加大。從增速表現來看,好貨好價訂單為電商生意增長提供新引擎,淘寶“雙十一”百億補貼訂單量超1.5億、累計下單人次同比增長50%;京東採銷直播訂單量同比增長3.8倍。
“雙十一”期間,家電品類的銷售額佔比達到16.3%,在TOP10品類中提升明顯(0.7個百分點)。海爾、美的、追覓、戴森等139個家電品牌成交額破億。今年“以舊換新”與“雙十一”首次合體,家電可享受平臺大促優惠疊加政府補貼的雙重優惠力度。在商務部規定的空調、冰箱等八個核心品類基礎上,湖北、江蘇、甘肅等省份陸續推出以舊換新品類擴容,掃地機器人、電飯煲、烤箱等小家電也納入補貼範圍;天貓平臺新增90餘個可疊加優惠的小家電和智慧家庭品類。優惠加碼疊加品類擴容,刺激家電銷售表現亮眼。商務部資料顯示,截至11月8日,全國家電以舊換新購買人數突破2000萬,購買臺數突破3000萬,帶動銷售額1377.9億元。京東披露,“雙十一”期間,519個家電家居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200%。美的集團公佈,10月1日至11月11日,以舊換新產生零售額超百億元,同比增長超30%。
三、電商平臺互聯互通,競爭生態良性變革
今年的“雙十一”不僅是品牌商品的爆發之年,也是電商平臺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支付層面,9月底淘寶平臺全面接通微信支付,10月底京東App開通支付寶付款。物流層面,淘寶天貓正式接入京東物流,京東接入菜鳥速遞和菜鳥驛站,進一步打破了平臺間的壁壘,為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了新的機遇。
今年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所謂惡性競爭,指的是同行之間為了爭奪有限資源而產生的激烈競爭,最終可能導致整體的壓力增大和效率降低。互聯互通帶來的不僅僅是使用者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改變了電商行業的競爭生態。平臺間的互通合作,打破了過去各自為戰的局面,推動了整個電商行業從價格競爭迴歸到價值競爭。早年間,各大電商平臺以低價為噱頭,展開了激烈的價格戰。然而,這種競爭模式導致了市場的惡性迴圈,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犧牲商品和服務質量,最終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今年,平臺開始嘗試突破低價內卷的“惡性螺旋”,弱化絕對低價策略,最佳化營商環境,合作共贏、良性競爭的行業基調逐漸顯現。消費者不再僅僅關注價格,而是更加註重產品質量、價格優勢、服務體驗等核心要素,推動電商行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
在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面臨若干挑戰,其中之一是內需疲軟,具體表現為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的下滑。在此背景下,“雙十一”能發揮更為顯著的提振作用。持續激發有潛能的消費,迫切需要各方共同總結網路購物節經驗,破題“培育新型消費業態”,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能。(任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