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新聞報》在1月30日發表了一篇對瓦爾代討論俱樂部研究主任菲奧多爾·盧克亞諾夫的採訪文章,盧克亞諾夫稱克宮正在努力準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就烏克蘭問題的談判,但“對談判結果不要指望有大的突破”;
盧克亞諾夫還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談判的主要關注點不是“領土”,而是“根源”,盧克亞諾夫將其定義為北約在冷戰結束後的“擴張”;
盧克亞諾夫表示他認為特朗普及其政府要比拜登更加軟弱,更容易接受克里姆林宮的要求。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盧克亞諾夫的判斷基本正確,至少是在核心本質上正確,至於烏克蘭戰爭的根源是北約擴張,這裡就不再多說了,此前已經說過了很多次:到底是北約在冷戰結束後強迫歐洲國家加入,還是東歐國家因為害怕來自東邊的威脅而主動加入,這個得看清楚,可別被那些文字遊戲誤導,看看瑞典和芬蘭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的做法就很明白了。
“戰爭研究所”(ISW)則認為,不管美國是否施壓,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任何和平協議都註定會失效,克里姆林宮正積極準備破壞烏克蘭和平的方法,“即使澤連斯基撤銷禁止與普京會談的命令,只要他認為能夠透過軍事力量實現其極端軍事目標,他就會以此類協議‘無效’為藉口,違反他與烏克蘭達成的任何和平協議。”
“戰爭研究所”的這段話又涉及到了克里姆林宮為何要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本質了,與領土、“去納粹化”、“去軍事化”、保護烏克蘭境內俄羅斯族人等理由無關(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就是俄族),至於本質到底是啥?呵呵,我不能說,說了輕則刪文重則封號,但聰明的讀者朋友們應該能猜到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