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摘要:2025年春節檔唯一的軍事片《蛟龍行動》,是七年前《紅海行動》的續集,原本是很受期待的。但結果票房和口碑雙雙撲街,把軍事片拍成了科幻片,就像是一劑只想靠吆喝就雄起的壯陽藥。
2025年春節檔唯一的軍事片《蛟龍行動》,是七年前《紅海行動》的續集,原本是很受期待的。但結果票房和口碑雙雙撲街,把軍事片拍成了科幻片,就像是一劑只想靠吆喝就雄起的壯陽藥。2018年的《紅海行動》票房高達36.5億,豆瓣評分8.2,所以這次製作方想用《紅海行動》的原班人馬再續輝煌。影片一開始就回顧了《紅海行動》,片中還不時會穿插一些《紅海行動》的細節,製作方千方百計要把兩部影片緊密串聯在一起的用意,十分明顯。應該說,《紅海行動》是以真實的撤僑行動為原型,大方向沒什麼問題,只是在軍事上的細節有點BUG,但這次《蛟龍行動》整個劇情故事就是虛構的,所以連大方向都是根本經不起推敲。所以上映首日票房7400萬,第二天就暴跌到4700萬,三天總票房只有1.6億,說明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樣的質量,自然就有什麼樣的回報。這次的主角不僅僅是海軍“蛟龍”特戰隊,還要加上一直籠罩在神秘光環下的核潛艇。影片中剛出場的核潛艇,就可以看到舷號是“459”,不錯,中國海軍的核潛艇就是4打頭的三位數字舷號,而常規動力潛艇則是2或3打頭的三位數字舷號。
還沒來得及為這個細節喝彩,鏡頭一轉,進入潛艇內部,就瞬間傻眼,這是潛艇的內艙?簡直是遊艇啊,好豪華好氣派。但是要知道,潛艇內部最重要的就是空間。潛艇內艙最大的特點是狹小逼仄,要佈置大量的機械裝置,武器裝備,還有彈藥,以及食物、生活物資,整個空間是非常擁擠的,甚至艇員的鋪位都是俗稱“熱鋪”,三個人兩個鋪,因為艇員需要二十四小時輪班執勤,三個人輪流睡覺,兩個鋪位就足夠了,可以節省一個鋪位的空間。指揮艙空間很寬敞,一點不像是潛艇的指揮艙,航母指揮艙也不過如此,而且潛艇艇長的戰位是潛望鏡前,潛望鏡也是隻有艇長才有權使用的,但在影片中似乎從來就沒有看到有潛望鏡。
既然是核潛艇,就要表現出核潛艇的特點,但全片完全沒有體現。唯一就是反應堆故障,才讓人意識到原來是核潛艇。如果換成是常規動力潛艇,也絲毫沒有影響,看來所謂最新型的核潛艇,不過只是個噱頭。首先是外國僱傭兵襲擊海上石油平臺,“蛟龍”小隊緊急出動,竟然是使用單人飛行器。這可是太高科技了,現在單人飛行器確實已經出現了,但是在實戰中使用還沒有看到。“蛟龍”小隊確實夠炫。接近海上平臺,直升機在一側就把僱傭兵的注意力全吸引過去了,對於另一側完全沒有觀察戒備,這還是專業的僱傭兵?比非洲大陸穿拖鞋的土著游擊隊都不如。接著敵方潛艇發射魚雷將僱傭兵的輸送小艇炸燬了,這是什麼情況?殺人滅口?接著,是潛艇大戰。看到這一幕,老周簡直蒙圈了,兩個國家的核潛艇對射魚雷,這是多麼嚴重的情況,等同於開戰啊,是全面戰爭!這可不是撤僑,和恐怖組織遊雜武裝槍戰這麼簡單。這種情節都編得出來,編劇是瘋了 還是腦袋被驢踢了?整個潛艇交戰的橋段,都是在故弄玄虛,很刻意很拙劣營造緊張的氣氛,軍事上的硬傷就不細究了,不浪費時間了。說點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硬傷。當看到艇長(張涵予飾演)在潛艇受損,情況岌岌可危的時候,竟然吹起了口琴,我的天吶,且不說情況如此危急,怎麼還有閒情逸致吹口琴?在軍事上,這是個大硬傷。潛艇最重要的靜音,噪音是潛艇最大的天敵,潛艇從設計到實際使用,極其強調控制聲音。艇員就是不小心掉了東西發出聲音,都會受到處分。還會允許帶樂器上潛艇?還要吹口琴來煽情?一曲口琴未完,艇員們就群情振奮熱血激昂,這種劇情實在令人倒胃口。
再說武器,敵方潛艇最厲害的是超空泡魚雷。據說,超空泡魚雷在魚雷頭部採用最先進的裝置,以有效隔絕魚雷和水的摩擦,從而大大提高魚雷的速度。這種最先進的魚雷目前只有俄羅斯和中國在研製。奇了怪了,這種如此先進的魚雷,敵方竟然彎道超車搶先裝備了。而我們最先進的核潛艇裝備的竟然是線導魚雷。就是採用透過操縱導線來制導的魚雷。這種魚雷早已落伍了,進入21世紀後就逐漸淘汰了。怎麼最先進的“虎鯨”號核潛艇上竟然還在採用?這不是在打中國軍工的臉嗎?“虎鯨”號在海戰中受損,副艇長自告奮勇出艙檢視。這時潛艇是在水下兩岸百米啊!這裡普及一個科學常識,水深每增加十米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兩三百米就是二三十個大氣壓。沒有重型潛水服,在這樣的深度直接就會被壓力壓扁了。更匪夷所思的,竟然還能在水下通話,不知道是什麼黑科技,張嘴說話還不會被水嗆著。這太牛了,從來沒有一部科幻片會想到這樣高階的科技。
接下來,“蛟龍”小隊又發現了敵人的驚天陰謀,在海底有一個秘密基地,準備用核彈引爆海底火山,引發特大海嘯。問題是這樣特大海嘯的後果是無法預計,更無法管控損害程度,完全是毀滅地球的節奏,試問敵方搞出這麼大動靜,目的是什麼啊?感覺正常人類都不會這麼幹的,除非是外星人。“蛟龍小隊”和“虎鯨”號乾脆改為“恐龍特急克賽號”,擔負起地球和人類的保護神吧。再有,在海底建設這麼一個秘密基地,需要多大的代價啊。不但要有非常堅固的外殼,保護整個基地不受海底大氣壓的影響。還要有極其強大的製氧能力,能夠讓基地裡的所有人員,都不需要呼吸裝置就能像陸地上那樣自由呼吸。這得花多少錢啊,就為了製造一場特大海嘯,毀滅亞太地區?想出這樣計劃的人,不但性情反人類,智商也是反人類的。真要用核彈引爆海底火山,直接讓潛艇過去扔下兩顆核彈就行了,要是擔心核爆炸或者海嘯會危及自身潛艇安全,在核彈上安裝同一個延時起爆裝置就可以,等潛艇扯到安全距離外再引爆。多簡單多輕鬆,有什麼必要費錢費力建造海底基地?
這一段簡直是硬傷滿滿,“蛟龍小隊”攻入海底基地,遭遇了武裝機器狗。要說這機器狗,現在還真已經出現,主要是用來進行負重運輸。能作戰的機器狗還真沒看到。原因很簡單,機器狗的機構還是比較脆弱的,一旦遭到火力打擊,完全沒有防護力。不過在影片中,這武裝機器狗可是刀槍不入,就像喝過了“義和團”的神仙水,任你子彈如雨打在身上都沒事,簡直就是坦克附體,還是最強裝甲防護的那種。最後一定是要打掉機器狗的眼睛,這才算解決了。“蛟龍小隊”攻入海底基地,目的就是要奪取核彈起爆裝置。從進入基地開始槍戰,到攻入控制室,得有十來分鐘吧。基地裡已經打成一鍋粥了,對方就這麼傻乎乎等著來奪取起爆裝置,這真夠配合的。難道不是應該一聽到有敵人來襲就第一時間引爆核彈嗎?看來這幫敵人的腦袋和編導一樣不好使。好了,就說這些吧,《蛟龍行動》完全是建立在胡說八道的基礎上,要說是軍事片吧,怎麼看著都更像科幻片。要說是科幻片吧,連一些最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知道。無非就是想再蹭《紅海行動》的光環,再來撈一把。只是七年過去了,觀眾對於這種販賣愛國熱血的正能量題材已經“激動疲勞”了。
再加上影片整體水平又太爛,就像是一劑光想靠著吆喝兩聲雄起就能見效的壯陽藥,最終只能是口碑票房雙雙撲街,成為2025年春節檔最垃圾的影片,收穫一片罵聲,就一點不奇怪了,原本想著愚弄觀眾的,最終被觀眾唾棄了。可謂爛得其所。(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