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開發署混亂繼續 魯比奧任代理署長
楊舒怡
圍繞美國對外援助機構國際開發署的混亂局面3日繼續上演。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當天宣佈,由他出任國際開發署代理署長。美國媒體評論,這意味著這一獨立聯邦機構“事實上”已被美國國務院接管。
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 資料圖
【局面混亂 職員懵圈】
據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道,多名知情人士描述國際開發署3日處於“混亂”狀態。例如,數以千計職員和承包商發現自己一夜之間失去了訪問辦公網站和電子郵件系統的許可權;不少持外交護照、仍在海外執行公務的承包商突然不知後續工作如何處理,而依照慣例,叫停專案原本需要提前15天通知,讓他們有時間收尾。
3日零時過後不久,國際開發署大量工作人員收到電子郵件,被告知天亮後不用再前往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總部辦公樓上班。郵件說,“國際開發署總部將於2025年2月3日對職員關閉”,其中部分人可遠端辦公,極少數負責辦公樓維護等基本工作的職員則會另行接到通知、仍可前往上班。
一名在某棟附屬辦公樓上班的國際開發署職員披露,該樓3日倒是進得去,但是高管們建議員工收拾好放在辦公室的物品,下班時帶走,以防今後幾天突然發現進不了樓。於是,“大夥兒都在收拾物品,太可悲了”。
過去一週,國際開發署已有近100名高階職員被停職。其官網從2月1日起無法訪問,其在X平臺上的賬戶也已下線。與其合作的公共衛生研究院1月28日晚通知600名員工,他們因對外援助專案凍結被解僱。
國際開發署兩名安保高官2月1日晚遭停職,起因是他們拒絕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官員進入國際開發署總部辦公樓獲取機密資訊。訊息人士說,遭停職的是安保主任約翰·沃里斯和副主任布賴恩·麥吉爾。
長期以來,美國國際開發署以對外援助為名,資助干涉他國內政等活動,在國際上廣受批評。
美國國際開發署 資料圖
【美媒解讀:事實接管?!】
種種混亂情形持續引發對美國國際開發署今後命運的猜測。對此,魯比奧3日訪問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期間向媒體披露:“我出任國際開發署代理署長。”
魯比奧沒有說明國際開發署是否將併入美國國務院。不過,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解讀,魯比奧出任代理署長,意味著這一獨立聯邦機構“事實上已被美國國務院接管”。
魯比奧3日說,他出任代理署長後,具體工作指派給美國國務院官員皮特·馬羅科處理。在唐納德·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內,馬羅科曾在國際開發署工作過一段時間,有人形容馬羅科“熟悉該機構的運作機制,每走一步都在設法廢掉這個機構”。
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多年來圍繞國際開發署議題爭執不休。共和黨主張政府對國際開發署的政策制訂和資金使用施加更多控制,特朗普親信、白宮辦公廳副主任斯蒂芬·米勒曾指責國際開發署是民主黨天下。民主黨則認為國際開發署應該是一個獨立聯邦機構,有自主決策權。
特朗普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簽署行政令,要求美國所有對外援助暫停90天,以評估專案是否有效、是否與本屆政府對外政策保持一致,導致數以千計援助專案暫停。觀察人士認為,特朗普在採取行動以剝奪國際開發署的獨立地位,將其置於美國國務院控制之下。
馬斯克近來頻繁發表抨擊國際開發署的言論,並要求撤銷該機構。馬斯克3日在他的X平臺上說:“就國際開發署那些事,我(與總統)詳細討論過,他同意應該取消這一機構。”
面對媒體詢問,特朗普3日表示,取消國際開發署這件事“很早以前就該做了”,他認為不需要獲得國會批准。(完)(新華社專特稿)
延伸閱讀
就任後首次外訪中,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沒少向中國潑髒水。當地時間2月2日,這位憋了一肚子壞水的美國政客在巴拿馬嚷嚷起來,他不僅施壓這個中美洲國家必須立即採取行動遏制中國對巴拿馬運河地區的影響,甚至直接向巴拿馬總統穆利諾發出威脅——若不按總統特朗普的要求削弱中國影響,那麼美國就將對巴拿馬採取“必要行動”。
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報道,此次訪問是魯比奧就任國務卿後的首次海外之行。本週,除巴拿馬外,他還計劃訪問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和多明尼加共和國。
2月2日這天,魯比奧與穆利諾及巴拿馬外長馬丁內斯-阿查舉行會晤。根據美國國務院釋出的資訊,魯比奧告訴對方,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初步判定中國目前在巴拿馬運河地區的影響力和控制權對運河構成威脅”,他還汙衊稱,中國在運河地區的存在違反1977年美國與巴拿馬簽署的一項條約,該條約確保運河保持中立並對所有國家開放。
2月2日,魯比奧同巴拿馬總統穆利諾舉行會晤 路透社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在一份宣告中稱,魯比奧明確表示“這種現狀是不可接受的”,如果不立即做出改變,美國將有必要採取措施維護自身權利。
另據美聯社(AP)報道,穆利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與魯比奧的會談是“相互尊重且積極的”,他“不覺得該條約及其有效性面臨真正威脅”。
他說,運河的主權問題並不在雙方的討論中。“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不存在任何問題,我(向魯比奧)詳細解釋過了。”穆利諾說,“運河是由我們巴拿馬運營的,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
在魯比奧出訪之前,穆利諾已排除了任何關於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的討論,稱雙方對話應聚焦於貿易和移民問題。
NPR稱,目前尚不清楚如果巴拿馬不響應魯比奧的要求,可能會面臨何種後果。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研究中國在拉丁美洲作用的學者利蘭·拉薩路(Leland Lazarus)認為,魯比奧想讓拉美遠離中國並不容易,因為中國是整個拉丁美洲的主要貿易伙伴。
出發前一天,魯比奧曾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闡述此行意圖。“美國外交官忽視西半球已經太久了。”魯比奧寫道,“出於多種原因,美國外交政策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其他地區,而忽視了我們自己的鄰里。結果,我們讓問題惡化,錯失了機會,忽視了夥伴。現在這種情況將結束。”
就在2月1日,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部分民眾接連第三天舉行反美示威,抗議美國揚言奪取運河一事。
1903年,美國透過支援巴拿馬獨立,與巴拿馬簽訂了《巴拿馬運河條約》,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佔領及控制”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此後,為廢除不平等條約和收回運河區的主權,巴拿馬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1977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馬將全部收回運河的管理和防務權,駐在運河區的美軍將全部撤出。
自去年11月贏得大選以來,特朗普已多次指責巴拿馬運河對過航美國船隻收取過高費用,威脅巴拿馬要收回這一“美國重要國家資產”。
巴拿馬方面多次反擊這一無理要求,多次強調巴拿馬運河“現在屬於,將來也將繼續屬於巴拿馬”。
法新社1月22日披露,巴拿馬已就特朗普有關“收回巴拿馬運河”的威脅向聯合國投訴。穆利諾在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信中否認有任何其他國家干涉運河事務,稱運河按照中立原則經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早前回應相關提問時指出,中方認同巴拿馬總統穆利諾所說的,巴拿馬的主權和獨立不容商討,運河不受任何大國直接或間接控制。中方沒有參與運河的管理運營,從不插手運河事務,一貫尊重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承認運河為永久中立的國際通行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