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峰直升機發動機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旋翼機渦輪發動機製造商,也是唯一專注於該市場的公司。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由約瑟夫·斯德洛斯基創立的透博梅卡公司(Turbomeca)。
創始人
約瑟夫·斯德洛斯基於1896年11月出生在波蘭,兩次世界大戰戰間期移居德國。他在德國註冊了他在汽車行業的首項專利。不久,他對內燃機產生了興趣,並在1925年至1933年間註冊了約60項專利。1930年,他收到了法國政府要求製造一臺50馬力的雙缸柴油發動機驗證機的訂單。當時科澤特汽車機械有限公司(SAMAC)的負責人安德烈·普拉尼奧爾(André Planiol)被要求製造該驗證機。透過這次合作,斯德洛斯基開始了他在法國的職業生涯,並於1932年舉家遷往法國。
次年,斯德洛斯基和普拉尼奧爾註冊了第一項創新專利:“變迴圈”壓氣機。為了運用這項發明,兩人於1938年成立了一家公司,安德烈·普拉尼奧爾將其命名為透博梅卡公司(Turbomeca)。
開端
從1939年起,公司所獲的合同促使其轉向工業化生產。例如,公司獲得了法國航空技術局(STAé)S39壓氣機訂購合同。該壓氣機用於德瓦蒂納(Dewoitine)D.520戰鬥機上配備的伊斯帕諾-西扎(Hispano-Suiza)12Y發動機。
公司於1939年9月購買了位於塞納河畔梅濟耶爾(伊夫林省)的工廠,不過該工廠直到1940年6月才正式投入運營。然而,面對德軍的步步進逼,法國政府於同年將國防工業南遷。透博梅卡公司也因此遷至聖佩德比戈爾(上比利牛斯省),其業務分為飛機發動機壓氣機和氣體發生器渦輪壓縮機。
1941年,安德烈·普拉尼奧爾被派往美國,他在那裡創立了Stratos公司,為美國戰機生產壓氣機,並在那裡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一直持有透博梅卡公司的股份,直到1954年,斯德洛斯基家族買下了他所有的股份。
1942 年,透博梅卡公司關停規模過小的聖佩德比戈爾工廠,遷至波城(比利牛斯-大西洋省)附近的博爾德(Bordes)。然而,德國人對南部地區的入侵減緩了公司的發展程序,他們奪取了車間大部分的機床裝置。
約瑟夫·斯德洛斯基前往瑞士避難,直到1944年8月該地區獲得解放後才返回。透博梅卡公司的技術和工業活動得以恢復,並開始轉向戰爭期間出現的新型發動機:燃氣渦輪發動機。
與所有盟國一樣,法國政府接納了許多德國工程師,尤其是航空專家,其中一些人在透博梅卡公司組建了一個設計辦公室,專門研究渦輪噴氣發動機。
1947年,透博梅卡公司開始B781的研發,這是一款功率為250馬力的燃氣渦輪發動機,源於一筆被法國航空技術局放棄的訂單。在簡化了初始設計後,它被重新命名為TT782,並配備一臺離心式壓氣機、一個離心式噴射燃燒室和兩臺相連的渦輪。這一架構也成為透博梅卡公司後來所有發動機的基礎,直到馬基拉(Makila)發動機。
初現繁榮景象
20世紀50年代初期,透博梅卡公司開發了兩款旗艦產品——瑪波爾發動機(Marboré)和阿都斯特 (Artouste)發動機,取得了公司歷史上首次工業成功,為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1949年,法國航空技術局委託約瑟夫·斯德洛斯基為勒內-勒杜克(René Leduc)的飛機開發一種小型輔助渦噴發動機。該渦噴發動機被命名為瑪波爾 I (Marboré I),於1950年4月首次開展測試,並於1951年6月在 Fouga Gémeaux 滑翔機上進行了首次飛行。此後瑪波爾成為多款噴氣教練機的基準發動機,包括西班牙的Saeta HA200、英國的Miles Student、美國的Beechcraft Jet Mentor和Cessna T-37。
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透博梅卡公司還參與了先進技術的研發,這些技術推動了現代直升機的誕生。從為DH0-11提供動力的阿斯平(Aspin)渦軸發動機,到為SNCASE雲雀(Alouette)後續型號提供動力的阿都斯特(Artouste)和阿斯塔祖(Astazou)發動機。
阿杜爾(Adour)渦噴發動機最初是為由SEPECAT製造的英法聯合軍用飛機美洲虎(Jaguar)而設計的。隨著專案的推進,透博梅卡公司迎來了歷史程序中的一件大事:1965年塔爾諾(Tarnos)工廠建立,標誌著阿杜爾鍛造廠(Forges de lAdour)的成功轉型。當時該工廠受歐洲鋼鐵工業重組的影響,正面臨關閉的境遇,這也會導致大量勞動力失業,而透博梅卡公司的擴張,正好需要這些勞動力,從而為工廠的成功轉型提供瞭解決方案。
塔爾諾工廠逐步聚焦支援性工作。如今,該分支機構已成為透博梅卡公司全球支援與服務網路的中堅力量,也是最大的在役發動機維修基地。2015年,該工廠迎來了成立50週年慶典,並在這一年啟動了一項重大的現代化改造專案。
阿杜爾發動機還為日本第一架超音速飛機三菱T2及其單座地面支援衍生機型F1提供動力。1974年8月21日首飛的霍克·西德利“鷹”式(Hawker-Siddeley Hawk)教練機也配備了阿杜爾發動機。該發動機有著極長的生命力:2006年,達索和BAe選擇該發動機為法國與英國的無人機提供動力。
危機與專業化
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的一系列變革對透博梅卡公司歷史產生了多方面持久影響。
隨著約瑟夫·斯德洛斯基年事漸高,公司在1973年決定聘請一位總經理來領導公司,他就是傑拉爾·佩蒂卡(Gérard Pertica),Aerospace直升機部的前負責人。1988年,透博梅卡公司創始人去世,他的女兒索尼婭·梅通(Sonia Meton)接任公司總裁。1989年,斯德洛斯基家族控制了拉比納集團(Labinal),後者兩年前成為透博梅卡公司45%的股東, 斯德洛斯基家族以透博梅卡公司的剩餘股份為交換,控制了拉比納集團。因此,透博梅卡成為拉比納集團的子公司。
來自美國萊康明(Lycoming)LTS101直升機發動機的競爭為透博梅卡公司阿赫耶(Arriel)發動機技術帶來挑戰。儘管阿赫耶發動機在投放市場時遇到了諸多困難,但最終在直升機領域確立了可靠性的標杆地位。透博梅卡公司成為歐洲直升機公司(Eurocopter)的主要發動機製造商,併為全球其他直升機製造商所熟知。
20世紀80年代中期,面對軍用渦噴發動機銷量下滑的局面,透博梅卡公司將重心轉向直升機發動機,並決定多元化發展,將業務拓展至商用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的設計領域。透博梅卡公司與美國公司Sundstrand合作,共同建立了輔助動力國際公司(APIC),開發與銷售此類發動機。然而,20世紀90年代直升機發動機市場萎靡不振,公司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以在APU市場站穩腳跟,這使得公司陷入困境。儘管投入了鉅額資金,APU在技術和商業上也取得了成功,但透博梅卡公司還是被迫將APIC的股份出售給Sundstrand公司。
21世紀初直升機市場的復甦使透博梅卡公司得以重新獲得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併成為該公司的唯一聚焦領域。
透博梅卡公司,塔爾諾工廠 阿赫耶發動機組裝
透博梅卡公司 小羚羊(Gazelle)飛行測試平臺搭載阿赫耶發動機
1974年,搭載阿赫耶發動機的小羚羊(Gazelle) 飛行測試平臺首次試飛
加入賽峰集團
1996年索尼婭·梅通去世後,斯德洛斯基家族決定退出工業領域並轉售拉比納集團。透博梅卡公司於2000年加入斯奈克瑪集團(Snecma)的推進業務部門,2005年斯奈克瑪集團與薩基姆公司(Sagem)合併後,透博梅卡公司又加入賽峰集團。
2016年,賽峰集團旗下公司更名,透博梅卡公司成為賽峰直升機發動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