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革命衛隊海上力量又開始整活出奇招了,當地時間2月6日,伊朗國家電視臺正式公開了伊朗革命衛隊海軍首艘“無人機航母”。
據稱,這艘“無人機航母”被正式命名為“沙希德·巴蓋裡”(“烈士巴蓋裡”)號,舷號為C110-4,該艦的飛行甲板長度達到了180米,滿載排水量高達4.2萬噸,可以搭載大量的無人機和輕型攻擊艇,具備較強的海上自持能力。毫無疑問,這艘“航母”是伊朗革命衛隊海上力量迄今為止,製造/改造的噸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沒有之一。
那麼,這艘所謂的“烈士巴蓋裡”號究竟是什麼來路,該艦的總體設計水平到底怎麼樣,戰術效能是否能夠滿足伊朗革命衛隊的作戰要求呢?老規矩,咱們一一說明。
伊朗航母的起源
其實從這艘“烈士巴蓋裡”號的設計和建造來看,伊朗革命衛隊海軍,似乎一直對這種具備一定航空運作能力和戰略投送能力的“海上預置基地”情有獨鍾。相信大家還記得在幾年前,伊朗革命衛隊海軍就曾經利用一艘散貨船,改造出來一艘“烈士魯達基”號航母。說是航母,其實就是海上預置軍事基地,只不過革命衛隊的這艘“烈士魯達基”號整的更加抽象。
此前的“烈士魯達基”號
所謂的海上預置軍事基地,無非是把各種型號的軍事裝備,都給擺在貨船甲板上。比如從革命衛隊公開的照片看,該艦的甲板上,密密麻麻地擺著攻擊無人機、有人/無人輕型攻擊艇,甚至還擺上了一架UH-1“休伊”直升機和一部“三月三”機動式防空導彈發射車。
這混搭起來的DIY風格,看著跟“要你命-3000”一樣……但無論如何,這證明,革命衛隊海軍對於這種透過散貨船改造的預置軍事基地,傾注的精力極大。所以,前面有了“烈士魯達基”號改造的“成功經驗”,後面革命衛隊海軍繼續手搓自己的“海上預置基地船”就順暢多了。
船廠裡的“烈士巴蓋裡”號
“烈士巴蓋裡”號最早從2023年就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中,最早還是西方的偵察衛星發現,伊朗正在用一艘貨輪進行改造,整個甲板都被拆除,在貨輪的貨艙裡增加了不少用於支撐的結構。
等到大概2024年初的時候,這艘“預置基地船”已經初現雛形,大家驚奇地發現,它居然在左舷裝上了一個怪里怪氣的斜角飛行甲板,還在艦艏裝上了一個滑躍式起飛甲板……
現在搓了一年左右,總算交付伊朗革命衛隊海軍,命名為“烈士巴蓋裡”號,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伊朗革命衛隊海軍這一以貫之的手搓本事,搓出成果來了。
伊朗航母的效能
既然搓出成果來了,那搓的水平咋樣呢?只能說,確實相比這個“烈士魯達基”號有了些許的進步,確實呈現出那麼一點兒的“更新換代”的意味。
“烈士魯達基”號
比如,從艦體設計上來分析,最起碼相比“烈士魯達基”號把無人機、無人艇什麼的都給擺在甲板上,跟展覽一樣,在海上風吹日曬、鹽霧腐蝕的抽象操作,“烈士巴蓋裡”號好歹是設計了比較大的機庫。
從伊朗電視臺公佈的畫面看,在右舷內側還安裝了一部升降機,還放出了這部升降機提升無人攻擊機的畫面。這意味著,“烈士巴蓋裡”號是可以將無人機平時儲存在機庫裡,使用的時候再提升到甲板上整備的,無論是對於艦面的整潔程度,還是對於無人機的維護和保養都有些好處。
“烈士巴蓋裡”號
同時,“烈士巴蓋裡”號搭載的無人機種類和型號,也都超過了“烈士魯達基”號。之前公開的“烈士魯達基”號沒有飛行甲板,因此只能搭載垂直起降無人機,或者搭載使用定長導軌發射的自殺式無人機/巡飛彈,比如“沙希德-136”等等,這導致了其攻擊力遠不如能攜帶固定翼無人機的航母。
而“烈士巴蓋裡”號由於有了比較大的飛行甲板,伊朗革命衛隊也就放飛自我了,什麼無人機、有人機都能往上裝。
目前公開的“烈士巴蓋裡”號,除了可以搭載米-17、UH-1這些直升機,還可以搭載Mohajer-6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這是一款體量和土耳其的TB-2類似的無人機裝備。
此外,伊朗革命衛隊還特地公開了自己的最新型無人攻擊機“Qaem”。這架無人機有點像伊朗前幾年公開的那個“五代機”技術驗證機,外形怪異,製造粗糙,鴨式佈局,主翼下反,使用背部進氣道,V型雙垂尾。
甲板上的無人攻擊機“Qaem”
這些設計細節分開來看,似乎很能說得通,但放在一起看的話,無論如何都說不明白。有大佬說得好,說如果伊朗能搞定這架飛機的飛控,高低能跟南所、北所坐在一起,談笑風生……
但不管怎麼說,你就說這是不是一架無人攻擊機,有沒有登上伊朗革命衛隊自己的“航空母艦”吧?既然有搭載的無人機,那就意味著“烈士巴蓋裡”號的戰術效能,相比“烈士魯達基”號要提升了許多。
伊朗航母的不足
不過不管怎麼說吧,“烈士巴蓋裡”號它這個效能再好,那也是“相對”的。跟革命衛隊的上一代基地預置艦相比,還能算比較好,但總體來看,這依然是一艘充斥著各種“手工耿風格”的DIY船。
首先,是這船的主機它就不可能好,目前基本確認伊朗革命衛隊用於改造的這艘船,是韓國現代重工2000年建造的“伯納”號散貨船,滿載排水量確實超過4萬噸,但從船型上來看,這就是個低速船型。
從主機上來看,也沒見伊朗給它翻新過主機,那這船的航速就快不起來,估計經濟航速10節,最大航速跑到20來節就不錯了。對於一艘貨輪來說,這個航速綽綽有餘,但對於一艘水面艦艇來說,這航速實在是太慢了,不具備海上正規攻防的能力。
又從飛行甲板的設計來看,“烈士巴蓋裡”號的飛行甲板設計非常勉強。由於它的主機沒動,主機的排煙通道也沒動,自然而然連船樓都還維持著中置。因此,該艦的飛行甲板被非常勉強地放在左側斜置,右側則留出了一部分整備區,艦艉部分甚至還留了一片運動場可以用於放飛直升機、定長導軌無人機等等。
而且由於全艦的質心限制,左側的飛行甲板並沒有形成外飄結構,貌似真的只是一片薄薄的飛行甲板。畢竟,如果加上外飄的話,那麼全艦這重心肯定要受影響,指不定轉彎就側傾了……
在飛行甲板上的這些“蜜汁設計”,帶來了起碼三個負面影響:其一是沒法運作大噸位的無人機,不然一個著陸很可能“庫察一下”,把飛行甲板墩成兩半;其二是飛機著艦時,艦艉方向船樓和煙囪的亂流一定會非常感人,著艦難度相當之大;其三是這艘海上預置艦沒有辦法同時做到放飛和著艦,有斜角甲板卻無法同時起飛著艦,這咱們還是第一次見到。
總之,“烈士巴蓋裡”號別看看著比較唬人,但是它的技術效能,起碼在大伊萬看來真的不敢恭維,也就比革命衛隊的上一艘船有所進步。
如何看待伊朗航母
最後,“烈士巴蓋裡”號它說破大天,也是個民船船體,無論是船體強度還是抗損效能還是損管能力都嚴重不足。伊朗革命衛隊之前就曾鬧出過自己的“基地預置船”,在海上因為起火全船盡墨的丟人事件。
2021年,伊朗的“基地預置船”起火沉沒
這種事兒對於這種民船來說純屬正常,更何況這艘船上也沒啥防空系統,自身防禦能力基本就是聊勝於無,屬於典型的具備比較強的攻擊能力,但是自衛能力極差的偏科船。
不過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你別管它效能怎麼樣,你就看它能不能完成其預定要遂行的任務就行。對於革命衛隊來說,它要遂行的任務是什麼?最主要的還是怎樣進行海外投送,尤其是支援抵抗之弧的兄弟們作戰。
無人機從伊朗“新航母”上起飛的畫面
比如你現在要讓伊朗革命衛隊部署無人機,去支援胡塞武裝的兄弟,或者開到黎巴嫩外海,支援真主黨的兄弟,那你總不能從伊朗本土派無人機飛過去吧?第一,伊朗的無人機也確實飛不了這麼遠;第二,這速度這麼慢,飛過去黃花菜都涼了……
那怎麼辦?可以把這些基地預置船開到葉門或者黎巴嫩外海來,直接部署在這兩個地方,然後用無人機近距離出動進行支援。
至於這艘船自己的防禦能力不足的問題,其實伊朗的海外干涉,最大的護身符應該是自己的綜合國力,只要對手知道要打伊朗的海上預置基地,就會遭到革命衛隊導彈攻擊吃個飽,那麼“烈士巴蓋裡”號就基本上是安全的,
靠戰略上的優勢來掩護戰術上的劣勢,這大概就是伊朗革命衛隊的算盤。至於“烈士巴蓋裡”號究竟用的咋樣?咱們還是那句話,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