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點酷玩每日答疑,今天回答網友提問:《為什麼手機不用伸出式變焦鏡頭?》提問描述如下:
你想到的“伸縮式變焦鏡頭”手機,前人很早就實踐過了。
松下Lumix DMC-CM1,2014年9月釋出,4.7英寸FHD屏,驍龍801處理器+2G+16G,背攝採用1英寸CMOS大底,圓形模組+氙氣閃光燈非常搶眼,Leica DC ELMARIT鏡頭等效35mm焦距和F/2.8光圈,配備六葉光圈+機械快門+金屬材質變焦環,可拍攝RAW格式和4K UKD影片,畫素2010萬,可以說是智慧手機+數位相機的高度融合體。
其實這種手機做得更早。2006年三星首發1000萬畫素攝像頭的B600支援3倍光學變焦、5倍數位變焦、自動對焦和全補光功能,相機配置遠超同期諾基亞旗艦N93。此後,2013、2014年三星分別釋出了Galaxy S4 Zoom和和Galaxy K Zoom,後者已經支援10倍光學變焦,等效焦距24mm~240mm,兩兄弟都有獨立快門鍵和手動拍攝功能,是相當經典的可伸縮變焦鏡頭的智慧手機。
諾基亞砸核桃更猛一點,但同樣於2012和2013年推出過808 PureView和Lumia 1020,只不過被微軟收購之後形同玉隕。國產手機也有天語C800這樣的款型,而且推出時間並不晚,2008年5月釋出,算是國產創新之曇花一現。
玩過這些款型的大佬,家裡孩子都有快高考的了吧?十幾年倏忽而逝,智慧手機日新月異,從雙面屏到摺疊屏,各種“創新”花樣變換,然而可伸縮式鏡頭手機後繼無人。原因也很簡單:賣的不夠好,投放不賺錢,市場不認可,後人當然不會重蹈覆轍。
不得不說,這種設計還是有人喜歡的,可問題出在它們的固有缺陷之上。“伸縮式變焦鏡頭”手機到底有哪些致命缺點呢?
首先,這樣的手機結構天生複雜,研發難度大,市場風險高。只是一個可伸縮結構的鏡頭,就要涉及精密的機械零件和複雜的控制系統;鏡頭模組的空間佔用更為棘手,手機體積和重量極難控制;手機續航能力也會受到牽連,而且也不易做好防水防塵,綜合體驗分數難以拉高。
為了迎接諸多挑戰,手機廠商需要充足的研發成本,非大品牌能成事。即使個別廠商捨得砸錢和冒險,做出來的手機成品的厚度也不小,註定無法滿足大眾化的輕便易攜帶需求。
同理,“伸縮式變焦鏡頭”智慧手機的造型美觀度、單手握持的舒適度都是大問題。與其冒險投資這種小眾手機,還不如考慮做更容易被有錢人接受的摺疊屏呢。
想要可伸縮式鏡頭的光學素質更高,體積重量是繞不開的難題;而想要做到更小的體積、更輕的重量、防水防塵能力更高,鏡頭配置又要做出相應妥協,比如捨棄高速變焦,搞得高不成低不就。因此,這類手機除了能以“概念機”或“限定版”出現之外,很難重登大雅之堂。像題主所說的“乾脆做厚”,只能說是小眾使用者的一廂情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