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引力一號火箭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成功發射。在慶典舞臺上,水木年華組合邀請清華校友,東方空間聯合創始人、聯席CEO姚頌一同上臺演唱他們的經典曲目《在他鄉》。
姚頌似乎有一種能力,能讓他鄉變成“家鄉”。2011年,姚頌從家鄉湖南保送進入清華大學。2024年,姚頌作為煙臺市人大代表,為東方航天港建設建言獻策。這位從小有著航天夢的90後,正在中國商業航天發展中逐夢星辰大海。
想坐火箭的男孩
1992年出生的姚頌有著超越年齡的持重與冷靜,他語速較快,邏輯清晰。在接受採訪前,姚頌特意介紹了海陽這座濱海城市,無論是享譽中外的毛紡織業,還是近年來發展的核電、海上風電及航空航天產業,他都如數家珍。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狂熱的軍事愛好者和航天愛好者,初二的時候就冒充大人,當了一個名叫‘鐵血軍事’的軍事論壇的版主,父母都不知道這事。”姚頌說,“哪個小男孩小時候沒有一個坐火箭的想法?”
2008年,姚頌在中考時免試直升長沙一中,高中因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取得優異成績,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2011年,姚頌進入清華大學電子系讀本科。當時周圍各路高手環伺,姚頌一度“備受打擊”——班上光省高考狀元就有三個,自己拼命苦學一學期,卻只能在270個人的年級中排名第52。
姚頌逐漸意識到,需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於是,他大一下學期加入了電子系教授汪玉的實驗室,進行三維積體電路的研究,大二又跟著老師研究深度學習加速方案,這也為日後的創業埋下了伏筆。本科四年,姚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3篇論文,獲得ACM學生科研競賽金牌,畢業時的年級排名也衝到了第8名。
2016年,姚頌與清華師友共同創辦了深鑑科技公司,專注於AI晶片深度學習加速方案,這家公司後來被賽靈思以3億美元收購;2020年,姚頌二次創業,正式投身商業航天領域。
追趕馬斯克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商業航天投資進入一個高峰期。當年6月,出身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團隊的東方空間聯合創始人、聯席CEO、引力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布向偉、東方空間營運長魏凱等航天人成立了東方空間(山東)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姚頌正式加入東方空間擔任聯席CEO,主要負責公司戰略、組織、管理等方面工作。
引力一號的成功發射,一舉打破了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中國運力最大民商運載火箭、中國首型捆綁式民商運載火箭、世界首型海上發射的捆綁型運載火箭等多項紀錄,而此時距離姚頌加盟東方空間還未滿三年。
姚頌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視為商業上的偶像。雖然引力一號創造了多項紀錄,但姚頌認為,相比於SpaceX仍然還有差距。
“我們這次發射任務,已經比國內商業發射的平均價格下降了一半有餘。”姚頌說,馬斯克回收火箭的發射成本是1700美元一公斤,與之相比,東方空間仍有進步的空間。
如何把火箭發射成本降下來呢?姚頌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同步探索三方面路徑,“一方面火箭得做得足夠大,成本才能攤薄,只有更大的火箭才有可能把基礎的發射成本降下來,馬斯克的火箭之所以這麼便宜,是因為獵鷹九號有22.8噸的運載能力,回收型也有超過18噸的運載能力。”
“第二個方面是火箭的很多原材料特別是核心的元器件都非常貴,比如說晶片,以前用的更多的是宇航級的晶片,一顆晶片可能就頂一輛寶馬車,現在我們儘可能地用工業級的方式、工業級的元器件去做替代。”姚頌說。
第三個方面就是可回收。姚頌表示,公司已開始積累可回收的各項技術,預計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首次回收測試,並且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可回收火箭引力二號火箭的首飛。“引力二號之後,我們完全可以追上馬斯克當前的發射成本。”姚頌信心十足。
火箭運力需求沒有止境
近日,東方空間釋出訊息,已完成近6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按照“固液並存、循序漸進、有效迭代、系統創新”的發展思路,東方空間將再用2年左右時間實現引力二號首飛。引力二號以可回收、極致價效比、高軌發射為主要特點,將進一步提高運載能力至15—20噸,發射成本將降低至SpaceX獵鷹九號水平,能夠滿足大型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組網及中高軌發射需求。
“航天事業是一個特別偉大的事業,其中一點在於宇宙是無限的,當你把近地軌道的衛星網際網路搞定以後,大家就可以放眼地(球)月(球)之間的航班化了。當地月之間搞定以後,大家就可以放眼地(球)火(星)之間的航班化了。所以對於火箭運力的需求,就跟如今人工智慧對於算力的需求一樣,一定是無止境的。”姚頌說。
(大眾新聞客戶端 劉玉凡)
對話陳行甲:人生的下半場一定要“求真”
鮑國安:演過曹操,此生足矣
考古美食博主張良仁:努力成“網紅”,考古的正事也沒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