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大手機廠商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將直屏應用到旗艦機型中,例如在不久前釋出的Galaxy S24系列新機中,更是全系配備了應用新型有機材料的OLED直屏。同時在主流旗艦機型裡,曲率更小的類2.5D微曲屏也成為了一種趨勢。
此前為了突出產品之間的區隔,安卓陣營廠商在旗艦機上普遍採用了大麴率的曲面屏。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一方面這種螢幕代表著最前沿的柔性OLED屏,另一方面還可以營造出兩側無邊框的效果,使用者在視覺就能一眼看出差異。但這類螢幕也同樣帶來了兩側顯示偏色、誤觸率更高,以及螢幕更易碎等問題。
早年間,部分廠商為了充分利用大麴率螢幕的側面空間,還曾為其適配了側滑的互動方式,例如在三星Galay Note Edge上,就曾在螢幕左側適配了一個側邊工作列,試圖在最大程度提升對於螢幕曲面的利用率。後續隨著雙曲面屏的廣泛應用,許多廠商也學習這種方式,為旗下產品適配了這種互動方式。
但從結果而言,這種互動方式顯然並沒有收穫廠商想要達到的效果,儘管陸續也有對包括觸控演算法在內的體驗進行持續最佳化,但對使用者而言,這樣的設計顯然遠較直屏更容易誤觸。因此有觀點認為,這種大麴率螢幕是“中看不中用”,對提升體驗幫助甚少,甚至批評其只是“為了炫技而炫技”。
為了改善使用者體驗,後續有相當多的廠商在旗艦機上陸續迴歸直屏或微曲屏。這種轉變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是對於大麴率螢幕色彩、互動,以及機身堅固度的改善,站在廠商角度,大麴率螢幕此前則可以變相增加機身內部空間、降低元器件堆疊難度,但隨著SoC、電池等元件相關技術的進步,這種好處就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而大麴率螢幕被吐槽較多的易碎、貼膜難等問題,或許還不是使用者對其產生負面印象的主要因素。早期曲面屏確實由於相對直屏更容易受損,尤其是在邊角部位遭遇外力衝擊時,由於受力點更加集中的原因,更容易發生破裂,但後續隨著特種玻璃、防摔抗震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抗摔能力,如今的大麴率螢幕早已沒有想象中那麼脆弱。貼膜方面則由於手機在出廠時均有原廠貼膜,即便後續需要更換,目前主流品牌大多也提供了免費服務。
從成本的角度出發,大麴率螢幕的生產工藝複雜,導致其良率相對較低,直接導致了製造成本的增加,同時由於還涉及到配套部件和工藝的調整,因此所提升的成本可能還並非非線性。此外觸控演算法的最佳化同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大麴率螢幕的特殊形態使得其必須要進行針對性的適配,這必然就需要廠商投入更多的力量來進行演算法調整和最佳化。
這些挑戰對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就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畢竟提高的成本最終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進而影響使用者對於品牌和產品的印象。因此在權衡利弊之下,廠商選擇技術更為成熟的直屏或微曲屏也就成為了順利成章的事情。
首款曲面屏手機三星Galaxy Round
對於使用者來說,雖然採用大麴率螢幕的機型能夠看上去更好的視覺體驗,但在體現產品差異化方面卻相對較弱。例如包括小米14系列、魅族21就都應用了超窄邊框螢幕,所帶來的類似無邊框設計,實際上就已經達到或接近大麴率螢幕的視覺效果。
而作為智慧手機最為重要的互動介面,顯然螢幕視覺體驗的一致性對於使用者而言至關重要。使用者也更希望在不同場景時,螢幕都能確保帶來清晰、亮麗的顯示效果,並不出現色差、亮度不均勻等問題,相較之下,直屏或微曲屏在這一調校上顯然要比大麴率螢幕的難度要低得多。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直屏與微曲屏或許已經是平衡成本、設計、體驗的最理想選擇。手機廠商迴歸這一方案,實則也是為了更好地順應市場變化和滿足使用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與此同時,各大廠商也在螢幕這一細分部分不斷深入挖掘使用者真正關心的功能點,將有限的精力和成本更精準地投入這些領域,比如影像、續航、效能等。而這種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的策略調整,顯然就不僅有助於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還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廠商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和信任。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