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蘭素英 每經編輯:孫宇婷
14天“嚐鮮期”結束!Vision Pro退貨潮來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據科技報道The Verge,隨著14天的“嚐鮮期”結束,蘋果Vision Pro開始遭遇退貨潮(注:蘋果允許使用者在14天內退貨)。報道稱,不舒適、頭痛和眼睛疲勞是退貨的主要原因。有使用者表示,Vision Pro讓他們頭痛並引發運動暈眩症。
蘋果並未公開銷售資料,但蘋果非官方新聞網站 Cult of Mac 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5% 的受訪者計劃退回這款耳機。
作為蘋果頭顯領域的對手之一,Meta CEO扎克伯格釋出了一段大約3分30秒長的影片,對Vision Pro作出“測評”,並將這一裝置與自家產品Quest 3作對比。
在影片中,扎克伯格稱,“蘋果的螢幕確實有更高的解析度,這確實非常好,但令我驚訝的是,他們必須在裝置的質量、舒適度、人體工學以及顯示屏和其他方面做出大量的權衡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對他來說,售價500美元的Quest 3毫無疑問是更好的“買賣”,畢竟Vision Pro的價格是Quest 3的7倍。
儘管Vision Pro受到部分使用者詬病,但有機構仍給予了較高的銷售預期。Statista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預估,Vision Pro頭顯上市首年出貨量為35萬臺,第二年將達到148萬臺。
橋水、前索羅斯副手重注英偉達,巴菲特減持蘋果1000萬股
隨著美股市場13F檔案的披露,多家知名投資機構最新的調倉換股情況浮出水面。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對沖基金橋水在美股的持倉總市值達到179億美元。去年第四季度,橋水加倉了強生、Alphabet、Meta、默克、禮來、英偉達等多隻標的,減持了百事可樂、寶潔、可口可樂、開市客、拼多多等多隻標的。
值得一提的是,橋水對禮來的加倉幅度高達413%左右,去年四季度買進25.56萬股,持股數量增至31.76萬股,期末持倉市值為1.85億美元。橋水對英偉達的加倉幅度也高達458%左右,去年四季度增持22.03萬股左右,持倉增至26.85萬股,持倉市值為1.33億美元。
圖片來源:Whalewisdom
據晨星報道,截至2023年12月31日,AI仍然是前索羅斯副手、億萬富翁斯坦利·德魯肯米勒的家族辦公室投資組合中的重要主題。英偉達是德魯肯米勒最大的持倉,他的基金持有價值近5.5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約佔其總股本的16%。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佈的13F檔案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去年第四季度減持蘋果1000萬股,並增持雪佛龍1600萬股。截至該季度末,該基金持倉總規模為3470億美元,較上季度增加340億美元,蘋果在投資組合中佔比為50.19%,仍為其第一重倉股。
圖片來源:Whalewisdom
英偉達進軍定製晶片領域,市值超越谷歌成美國第3大公司
據路透社報道,至少九位知情人士透露,英偉達正在建立一個新的業務部門,專注於為雲計算等公司設計定製晶片,包括先進的AI處理器。
這一最新舉動有望進一步鞏固英偉達在AI晶片方面的領導地位。英偉達控制著約 80% 的高階 AI 晶片市場,在人工智慧浪潮的推動下,其市值在 2023 年增長了兩倍多。微軟、OpenAI、Meta等公司競相採購英偉達高階AI晶片,以尋求在快速增長的AI領域保持競爭力。
當前英偉達A100、H100、H200等最先進AI GPU供不應求。今年迄今,英偉達股價已經累計上漲了50.75%,市值達到1.79萬億美元,超過谷歌(1.76萬億美元),成為美股市值第三大的公司。
軟銀創始人擬籌集1000億美元成立晶片企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970174988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報道,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正尋求籌措1000億美元資金成立一家晶片企業,以與英偉達競爭。
該計劃專案代號為“伊邪那岐”(Izanagi),是自軟銀大幅削減初創企業投資以來,這位億萬富翁的最新重大嘗試。報道稱,軟銀考慮向該專案注入300億美元資金,另外700億美元可能來自中東的機構。
軟銀已經在晶片設計公司Arm中持有90%的股份。本週,受上週公佈的超預期財報刺激,Arm股價連續大漲,三個交易日內漲幅超過90%。Arm的起飛也讓背後的軟銀回了一波血。自Arm公佈財報以來,軟銀股價已經上漲超過20%。
更多美國區域銀行危機將至?22家銀行商業地產貸款達到資本的三倍以上
據彭博社,截至去年年底,20多家美國區域銀行擁有的商業地產貸款規模過大,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貨幣監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已指示這些貸款應受到更多的審查。分析認為,這一訊號表明可能會有更多的銀行面臨監管的壓力,要求增加準備金。
美聯儲負責銀行監管的副主席Michael Barr當地時間2月16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講話中說,監管機構正在“密切關注”商業地產貸款中的風險,並且已經開始下調財務壓力較大的銀行的監管評級。
彭博社的調查發現,22家資產規模在100億到1000億美元的區域銀行所持有的商業地產貸款是其資本的三倍以上。在資產少於100億美元的社群銀行中,這一數字甚至更高:47家擁有規模過大的貸款組合,其中13家增速過快。(注:分析不包括針對業主自用的非住宅建築的貸款。)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