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科學無國界,可為何國外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對比下面幾中東西過去和現在的價格,或許就會知道答案。
一、平衡車。
以前的平衡車是天價奢侈品,如今在中國,只是普通人的玩具。
在1995年,荷蘭發明了首臺平衡車,為個人短途出行帶來了革命性變化。
這項技術的核心技術是自平衡系統,這需要非常複雜的演算法,才能夠研製出來,而且還很難突破瓶頸,讓成本降低下來。
在當時,中國沒能突破這一難題,平衡車的價格一度達到了70萬元,可以說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夠把他當成玩具。
幾年後,美國也研製出了平衡車,售價在2萬美元左右,普通人根本買不起,可一些國家,依舊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
面對著困境,國內的公司,組建精英研發團隊,他們透過創新的軟硬體結合設計,開發出了自平衡系統,在保證效能的同時,還降低了成本,如今只需要幾百塊錢,一些其他牌子的,甚至只需要600塊錢,就能夠被普通人帶回家。
二、核磁共振儀。
核磁共振儀是一種醫療裝置,80年代被研發出來,核磁共振是利用強磁場和射頻脈衝,使人體內的氫原子產生共振,將這些訊號與健康人體進行比對,透過計算機處理,生成清晰的人體影像。該技術的優勢是解析度和靈敏度非常高,能夠讓診斷更加準確,還基本沒有輻射。
它的技術主要由美、德等國掌握,他們以技術保密為由,透過各種手段阻礙中國的技術研發和進口。我國此前想要買一臺核磁共振儀,需要花費3000多萬元。
為了打破外國的技術封鎖,我國在2011年,開始對磁共振整機及核心部件研發,在2015年,上海聯影醫療公司突破了技術壁壘,推出首臺國產3.0T磁共振儀,之後還研發了完全無液氦的核磁共振儀,實現了100%的國產化。
相比於過去價值千萬,修一次就要60萬的的核磁共振儀,如今其價格下降了驚人的90%,只需要293萬元。同時,不僅僅在國內銷售,在國外也很暢銷,還造福了眾多“一帶一路”上的國家。
三、衛星電話系統。
衛星電話系統,主要是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轉發無線電訊號,在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進行的通訊的通話器。可以為森林、沙漠、海洋等地面移動通訊系統難以覆蓋的區域,提供高穩定性的通訊服務。
我國因為汶川大地震時,通訊網路幾乎全面癱瘓,為了與災區儘快取得聯絡,租用國外的衛星電話系統,之後我國開始研究。
2010年,天通一號衛星立項,歷時8年的研究後,我國建成併發射了天通一號衛星,在2018年11月,工信部發放第一張天通終端進網許可證。又過了2年後,天通一號衛星系統正式面向社會提供服務,拉開了我國自主衛星行動通訊時代的序幕。
相比國外衛星電話動輒每分鐘6美元的高價,天通系統將通話資費降至每分鐘1.3元,大大降低了使用者使用成本。
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崛起,還有很多東西都變成了白菜價,比如石墨烯,從5000元每克,降到了0.5元每克。還有T800級高階的碳纖維材料,德國相關機器的產品價格高達2300萬元,如今國產的只有750萬左右。在核電領域,C型密封環的價格從400萬元,降至30萬元左右。堪稱最難攻克的盾構機,也從3.5億元,降到了900萬元左右。
中國透過持續創新,不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還讓產品的價也大幅下降,真正的做到了惠澤全人類,隨著我們不斷地研發,我們也將逐步改變"世界工廠"的角色,向"全球創新中心"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