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對中國晶片產業的打壓真是用盡了各種手段,從軟體斷供到技術封鎖,每一步都瞄準要害,據瞭解,臺積電已經答應美方,暫停向大陸提供晶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更讓人頭疼的,是那些站在競爭對手那邊的華人,他們擁有頂尖技術,引領著行業發展,卻在“中美博弈”中支援著對手,這是為何?
圖片來源於網路
晶片人才
晶片可以說是現代科技的“核心”,美國靠強大的科研能力和充足的資金,在晶片領域早就佔據了優勢,、英偉達、AMD等在國際晶片市場上佔據重要份額。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比之下,中美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國起步較晚,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依賴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晶片需求。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技術和人才上,很多華人專家成了美國晶片公司的核心骨幹,這其中,AMD的CEO蘇姿豐無疑是一位標誌性人物。
蘇姿豐
2014年,AMD深陷債務危機,一度瀕臨破產,就在業界普遍唱衰之際,蘇姿豐臨危受命,出任AMD的CEO,她一上任,就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簡化機構,裁員,把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
蘇姿豐
她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推出了Zen架構,大大提升了AMD晶片的效能,最終帶領公司重新崛起,市值甚至一度超過了老對手英特爾。
蘇姿豐
她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把AMD從“ICU”拉了回來,這魄力,這手腕,在科技圈也是沒誰了。
蘇姿豐
然而,蘇姿豐的成功,也引發了國內科技界的深刻反思,這樣一位頂尖人才,為什麼沒選擇為中國晶片行業出力?
蘇姿豐
人才流動
美國在晶片領域之所以長期領先,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出色的科研環境和人才培養系統,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聚集在一起,給科研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研究機會。
而美國晶片公司提供的優厚薪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吸引了眾多優秀人才,許多華人專家在美國面對高薪和股權激勵的吸引,選擇了留在那裡發展,蘇姿豐也是其中之一。
蘇姿豐
除了蘇姿豐,華人晶片領域還有其他幾位“大佬”級人物,創立的在GPU領域做得非常好,成了人工智慧時代的關鍵玩家,市值也突破了萬億美元。
黃仁勳
臺積電的創始人,他創立的臺積電專門做晶片代工,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給蘋果、AMD這些大公司提供晶片製造服務。
張忠謀
這些華人專家在美國晶片行業的成功,既展示了華人的才華,也反映出中國晶片行業面臨的人才流失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國晶片企業因為缺人才,在技術研發和創新上跟不上,在關鍵技術上受制於人,這種“卡脖子”的困境,警示中國必須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培養更多本土晶片人才。
圖片來源於網路
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勝出,必須擁有強大的研發和創新實力,未來的晶片產業,不僅需要精通設計和製造的專業人才,更需要具備跨學科知識和創新思維的複合型人才。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國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如何構建一個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這些都是中國晶片產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人才計劃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晶片產業,“國家隊”入場,政策紅利釋放,各種利好訊息不斷。
新建的晶片廠拔地而起,各種合作專案也陸續啟動,整個產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培養晶片人才的力度也越來越大,各大高校紛紛設立晶片相關專業,培養了一批年輕的晶片人才。
圖片來源於網路
跟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比起來,中國在培養晶片人才方面還有差距,高階人才還是很緊缺,特別是在晶片設計和製造這些關鍵領域,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依然明顯。
這就好比一支球隊,雖然新人輩出,但缺乏經驗豐富的“老將”坐鎮,關鍵時刻難免掉鏈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大學培養的畢業生和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之間有時候不太對得上,高校的培養模式往往偏重理論,而企業更需要具備實踐經驗和工程能力的人才。
這就導致了“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也制約了晶片產業的快速發展,就像一個氪金玩家,裝備精良,卻缺乏操作技巧,最終也只能“落地成盒”,要解決這些問題,得從多個方面入手,大家共同努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了給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還要打造一個良好的成長平臺和晉升機會,這樣才能吸引並留住人才。
還可以設立專項基金,用於培養和引進晶片人才,並給企業研發提供稅收優惠,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時,高校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改進晶片專業課程設定,增加實踐環節,培養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晶片人才,讓學生多動手,多創新。
加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讓學生提前瞭解企業的需求,這樣畢業後能更快適應工作。
圖片來源於網路
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為人才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和薪資待遇,這既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雖然目前我們面臨著晶片產業發展問題,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援和企業的不斷努力下,“中國芯”正在崛起。
圖片來源於網路
AMD在蘇姿豐的帶領下,仍願意箇中國加強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的“晶片荒”,但也暴露出在高階晶片領域,我們對外部的依賴性。
要想徹底擺脫這種依賴,就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發展中國晶片產業,關鍵在於培養本地人才,掌握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