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美國億萬富翁、科技大亨馬斯克“競選有功”,特朗普勝選後已任命他領導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其在特朗普政策圈內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大。外界預計,除此之外,馬斯克甚至可能將影響未來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政策。
香港《南華早報》11月13日就援引觀察人士指出,鑑於馬斯克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中的潛在影響力,他的存在,可能會加速美國的太空計劃,並對中國太空領域的雄心壯志構成“巨大考驗”(huge test)。而外界也越發擔心,在中美兩大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太空將成為另一個“戰場”。
分析人士對此表示,中方一方面應當保持戰略定力,避免自身的消耗,不和美國展開太空、高科技或軍備競賽。另一方面,中方也應對按部就班地持續推進各項航空航天專案,密切關注全球太空發展動態,甚至也可以學習借鑑馬斯克旗下太空公司的優勢和經驗,並尋求與美國在太空領域開展合作。
當地時間11月13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出席共和黨會議,馬斯克也同時到場。 視覺中國
在特朗普首個執政任期,美國太空軍成立,這是是獨立於空軍的美國第六大軍種。同時,特朗普還曾簽署一項指令,指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讓美國重返月球並登上火星。
今年早些時候,NASA宣佈,將原定於2024年進行的“阿耳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飛行任務推遲至2025年9月,將原定於2025年進行的“阿耳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計劃推遲至2026年9月,這是美國幾十年以來的首次載人登月計劃。
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馬斯克可以幫助特朗普改進NASA的管理機制,甚至可以利用其所有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最佳化”波音等其他航空航天公司。如此一來,此舉將為美國航天領域注入更多“活力”和“催化劑”,推動美國航空航天發展,不僅在民用方面,而且在軍事方面。
“馬斯克加入特朗普的團隊,可以被認為是對美國航空航天發展未來的重大推動,我們真的需要意識到並理解這一點。”宋忠平指出:“像馬斯克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對我們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南華早報》指出,儘管中國的太空計劃比美國和其他國家晚了幾十年,但中國一直在穩步取得里程碑式的各項成就,尤其是在探月專案和空間站專案。
2020年,嫦娥五號任務圓滿完成,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表面採集樣品的國家。今年6月,嫦娥六號任務又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從月球背面帶回樣品的國家。
10月14日至18日,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在義大利米蘭召開,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取樣返回的月壤樣品首次向全球展出。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攝 IC Photo
而在美國於2011年透過旨在禁止中美兩國航天合作的“沃爾夫條款”,以所謂“存在間諜風險”為理由,封死了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的道路之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在未來很可能是近地軌道上唯一執行的人類空間站。
然而,與此同時,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Bill Nelson)一段時間以來卻炒作渲染“中美正進行太空競賽”,還無端指責中國的航天事業缺乏透明度,危及其他國家。此外,美國太空軍的將領也頻頻跳出來炒作“中國威脅論”、“中國太空武器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此前就已表示,中方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外空軍備競賽,反對外空“武器化”。中國無意與任何國家搞太空競賽,也不謀求所謂的太空優勢。美國公開將外空界定為“作戰疆域”,持續擴張外空軍力,組建外空軍事同盟,推進外空戰場化,嚴重威脅各國在外空的共同安全和發展權益。
國觀智庫(總部位於北京)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朱儁瑋指出,美國在太空技術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並警告稱,中國與美國在太空領域展開“科技戰”或軍備競賽將消耗資源。
“在太空領域,中國要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按照既定計劃穩步前進,同時密切關注全球太空發展的動態。”朱儁瑋補充說,中國可以遵循一條確定重點領域、發展王牌技術並量力而行、不分散精力的路徑。
朱儁瑋認為,如果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太空探索以民用和科學目的為目的,那麼在太空中的良性競爭是有意義的,“我們應該繼續反對太空軍事化”。此外,只要有機會或有合適的專案,中國應繼續尋求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合作。
上個月,中國首個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釋出,提出:2027年空間科學研究水平整體躍升;2035年重點方向躋身國際前列;2050年重要領域國際領先,成為世界空間科學強國。
規劃將2050年前的空間科學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提出了我國有望取得突破的“極端宇宙”“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5大科學主題,以及空間引力波探測、探索太陽系天體和地球迴圈系統等17個優先發展方向。
而同樣也是在上個月,SpaceX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進行第五次試射,“星艦”第一級“超級重型”助推器在發射臺完成“歷史性著陸”。
當地時間10月13日上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進行第五次試射。 視覺中國
《南華早報》稱,一直以來,明確將SpaceX作為自己的標杆,以克服“在發展思維、研發和生產模式、關鍵技術以及質量、效率和效益方面的明顯差距和不足”。
宋忠平表示,馬斯克最大的優勢在於他能夠打破傳統,強調商業運作,用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的解決方案來完成困難的任務。這位偶像級美國企業家的管理風格、技術理念和前瞻性思維方式,也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宋忠平認為,中國可以向馬斯克學習,打破傳統的航空航天發展方式,制定長期目標,鞏固該領域的基礎工業能力,促進思維創新,也可以借鑑馬斯克的管理經驗來提高效率。
獨立學者、中美關係評論人士菲利普·坎寧安(Philip Cunningham)則表示,中美兩國關係或許能“略有改善”,而這可能要藉助一些友好及合作的姿態來加以實現。他認為,太空領域的去政治化可以促進科學交流,這對兩國都有利。
當地時間2020年5月30日,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特斯拉和SpaceX執行長馬斯克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交談。 視覺中國
“(馬斯克)在這方面有太多的利益衝突,無法成為推動者。”他補充說,中美雙方的專家和官員可以“透過安靜而專業的合作向前推進”,並提到了NASA向中方請求獲取月壤樣本一事。“似乎有一種微妙且合理的希望,即當大肆宣揚的階段結束後,能取得一些靜悄悄的進展。”
不過,《南華早報》11月9日已報道稱,中美兩國航天領域官員一直在就中國獲得“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月球樣本,以及將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提供給美國科學家研究進行談判,但知情人士透露,雖然中國已準備好分享其月壤樣本,但對於獲取美國樣本的請求,目前仍一直未得到回應。
“基本上,美國人想要我們的月球樣本,但我們卻拿不到他們的。”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行星地質學家表示。《南華早報》稱,目前NASA方面沒有回應其置評請求,尚不清楚這一談判將持續多久,以及談判結果是否會影響中方出借月壤樣品的意願。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