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七號遙九運載火箭託舉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完成了今年第二次宇宙級“太空快遞”送貨任務。 在此次發射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七院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油麵電位計就應用在火箭的伺服機構上,助力長征七號遙九運載火箭順利升空。與此同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七院所屬的四川航天計量測試研究所承擔了天舟八號貨運飛船任務中貨包電子身份標識產品的研製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都來自成都。
▲青年員工正在進行電位計線性效能測試
油麵電位計:
最高精度為1/4髮絲 關乎火箭飛行成敗
油麵電位計用來反饋伺服機構油箱中的油麵高度是否符合技術條件,負責檢測並反饋伺服作動器的位置訊號,以保證伺服機構的液壓系統壓力穩定,其效能指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直接影響伺服機構的控制精度,關乎火箭飛行成敗。
生產過程中,對油麵電位計的加工、裝配等各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標準。“這批次的油麵電位計是全新的產品,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其加工最高精度達到一根頭髮絲的1/4。”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成都市首席技師工作室帶頭人韋登川介紹道,“當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有20餘項生產技術難題。”
長度長,如何保證直線度?精度高,如何保證加工合格率?間隙小,如何保證裝配的成功率?除錯難,如何保證線性度滿足工藝要求……同時,由於時間緊迫,生產壓力大。為了解決這些難題,生產車間組建了“機電先鋒突擊隊”進行任務突擊。
▲韋登川正在傳授核心技能
突擊隊在韋登川的帶領下,迅速制定了突擊作戰方案:工藝組組長黃博帶領工藝團隊開展工藝技術精細化提升工作,識別產品的質量風險點,梳理出了多餘物、電氣故障、機械故障36種故障樹模式,針對性制定了120條風險預防措施,並一一落實在工藝檔案中;計劃排程員王國宏高效協調,確保了零元件齊套出庫,並協調加工完成了10多件專用工裝,做好了任務突擊的後勤保障;突擊隊員劉軍同志手拿烙鐵,與現場10餘名突擊隊員埋頭苦幹。
透過工藝試驗件20多次的試驗、驗證,有效解決了油麵電位計的連線柱易氧化、粘座時垂直度難保證、端蓋壓裝易報廢、零位安裝尺寸間隙小等關鍵技術難題,確保了這批產品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交付。
RFID標籤:
物資貨包的“身份證” 為航天員提供便利
快遞小哥“天舟”奔向空間站時,會將航天員在軌所需的裝置、試驗產品、生活物資、服裝、食品等各種補給送至“太空小家”,而貨包裡面有什麼,貨包上的小標識——RFID標籤將為航天員們揭曉這些“神秘嘉賓”的面紗。
RFID標籤,作為承載貨品重要資訊的載體,每一張都必須保證讀取安全、準確可靠。此次任務中,四川航天計量測試研究所承擔了天舟八號貨運飛船任務中貨包電子身份標識產品的研製工作。
標籤雖小,“資訊量”大。在狹小擁擠的空間艙內,物資往往存放於貨包內,當航天員需要取用某物資時,首先需在電腦管理系統上了解初步位置,記下一串編號,再“飛”至對應區域,依靠肉眼尋找所需貨包,再取出對應物資。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對於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的航天員來說實屬不易,耗費人工且工作量大。
一張承載物資資訊的小小RFID標籤,可以解決上述工作量的問題,讓航天員能夠有更多精力聚焦其他重要工作。取用時,僅需在貨艙內用RFID讀寫器或移動終端“掃一掃”,就能快速定位所需貨包位置,同時知悉所取用物資的詳細資訊(包括物品名稱、物品類別、質量、保質期、生產日期等),方便了航天員快速區分和使用貨包,為航天員長期在空間站工作和生活中提供便利。
▲多標籤正樣進行空中介面測試
標籤雖小,“含金量”高。RFID標籤產品研製,對適應各種力環境、溫度環境,讀取效能、適應的標誌面有著嚴苛的要求。既要滿足功能、效能、介面、空間環境等使用要求,又要保證安全性、人機工效設計符合航天員的使用習慣。為確保交付的RFID標籤產品質量,團隊齊心協力,創新攻關,完成4000多個RFID標籤正樣產品識別率、力、熱、彎曲、壓力以及特定空中介面等全方位試驗,保證了功能效能指標滿足使用要求,確保產品可靠高質量交付。
據悉,該產品自2017年開始研製至今,已配套多艘貨運飛船,產品均正常工作,穩定可靠。在RFID標籤產品指標驗證測試中,每一張標籤都需要完成500次測試,測試資料超幾十萬。
依靠標籤自帶讀寫器功能驗證流程,需要人員手動調整,存在效率低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團隊根據研製流程,開發了自動測量工具,將工作效率提高1.5倍。為滿足標籤嚴格的厚度指標,團隊根據要求,設計生產了標準工裝,提高了產品篩選效率以及產品合格率,為提高生產效率、儘早交付發揮了重要作用。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於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