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國家的保密工作,那可真的是做得太好了!
比方說這些年咱們不斷上新的武器裝備,在正式亮相之前,都是一點訊息都沒有透出來,其中比較景點的案例就是“殲20首飛”,美國剛說完中國造不出五代機,咱們這邊就給他啪啪打臉了。
還有這一次,外媒猜測中國正在做太空實驗,但究竟做的是啥,他們左猜右猜也猜不到,現在中國航天正式官宣了,原來咱們保密進行的太空實驗,竟然與中國空間站有關。
1.中國在太空做實驗
先看這麼一則由中國航天釋出的訊息:
實踐十九號衛星已經完成了在軌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原來之前實踐十九號衛星發射,它是帶著“保密裝備”去太空的,這個“保密裝備”是充氣密封艙,這是我國新研製的一款多功能密封艙,之所以發射的時候看不出來,是因為它可以摺疊壓縮,發射入軌後才會充氣展開。
這項實驗的順利完成,也意味著我國掌握了充氣密封艙技術,填補了中國航天在這一領域的空白,未來這種充氣密封艙,也可以更好地進行太空實驗,同時對於咱們的航天員,也可以起到更好地保護作用。
比方說未來這個充氣密封艙發射到中國空間站後,因為用途廣泛,既可以做科學研發,也可以作為航天員的臨時工作場所,容量大、載重力強、安全舒適,可以有效抵擋微型隕石和宇宙輻射。
而且相較於現在咱們中國空間站的太空艙,都是需要地面完成組裝後,直接用火箭發射上去不同,充氣密封艙重量輕,又可以壓縮摺疊,一次性發射升空入軌後,它只要充氣展開,就可以正常使用,這樣一來,成本也大幅降低了。
此外除了可以應用到中國空間站上,未來咱們載人登月,特別是以後建造了月球基地後,這種充氣密封艙也有大用處,因為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會成為大型空間密封艙,作為一個臨時的試驗場所,例如想要在月球上種菜,或許這種大型空間密封艙,就會變成月球上的“溫室農場”。
還有月表環境非常惡劣,以後咱們的航天員定期輪崗,必然是要在月表進行各種勘探實驗,如果可以在充氣密封艙中進行,也可以更安全。
同時還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空間站要擴容升級了,現在中國空間站是T字型結構,升級後會變成十字型結構,也就是會從現在的“三艙”變成“六艙”。
這樣一來,無論是航天員的活動空間,還是實驗場所,都可以直接翻倍。
至於為何要這麼做,是因為中國空間站雖然是中國人自己研發、建造的,但卻也開放了國際合作,以後會有其他國家的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所以未來為了滿足更多的太空需求,自然就要擴容升級。
2.最先進入中國空間站的外國航天員會來自哪個國家?
在前段時間“神舟十九號”發射的時候,我國就提到國際合作,是載人航天發展的趨勢之一。
而且楊利偉也曾說過,很快就可以看到外國航天員去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
所以等到中國空間站擴容結束後,最快明年,就可以看到外國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了。
現在中國空間站的合作國家,一共有17個,歐洲、俄羅斯、日本、沙特等,都有計劃派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
至於我國會選擇哪個國家的航天員第一批進入,現在還不好說,因為還需要看太空任務的安排情況,因為這些國家加入中國空間站,都是帶著合作專案來的,一些合作專案必須要有他們國家的航天員參與,自然就有機會跟著咱們一起上太空。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網友都認為,不應該讓日本加入中國空間站,擔心日本人進入後會使壞,那麼朋友們,您認同這個觀點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