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 準 本報記者 白雲怡
“生物技術是美中科技競爭的新焦點”,美國Axios網站3日以此為題稱,目前,各大國已在生物技術領域展開競爭,該領域被視為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戰略的關鍵,也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
美國媒體3日援引美參議院訊息人士的話稱,參眾兩院近期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已被推遲審議。該法案以“保護基因資料和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多家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獲得美國資金以及同美國聯邦機構簽訂合同。4日,在法案中被提及的藥明康德發表宣告稱,“不會收集人類基因組資料”,“過去沒有、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據美媒報道,“生物安全法案”由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瑞·彼得斯發起,但並未如預期在上週獲得由他任主席的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審議。路透社引述該委員會一名助理的訊息稱,委員會將在未來某個時間考慮此問題。另一名助理則估計,該法案至少在幾周內不會獲得委員會透過。此外,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加拉格爾也提出一項配套法案,並指責中國生物技術公司“與解放軍實體合作”。路透社報道稱,“生物安全法案”如果透過,將禁止藥明康德、藥明生物、華大基因等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及其子公司獲得美國資金或同美國聯邦機構簽署合約。
儘管“生物安全法案”的審議被推遲,但華盛頓劍指中國生物科技產業顯而易見。去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釋出行政命令,禁止美國資本流入中國的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半導體和微電子這4個高科技行業。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對沒有將生物技術納入其中感到“擔憂”。不過,Axios認為,過快封鎖中國的生物技術工具可能會干擾到美國自身在該領域的研究和生產工作,比如華大基因及其關聯公司也參與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一些臨床試驗。早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國專案主任斯科特·穆爾在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刊文稱,美中兩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差距正在縮小,美國決策者必須增加公共投資,放寬移民和外國學生簽證政策,以保持本國競爭力。同時,兩國應加強合作,應對共同的安全威脅。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美國國會推遲審議相關法案或許是因為近期國會議程排期較滿。此外,上述法案在部分機構和專業人士眼中,漏洞較多,需要補充證據與材料。但推遲審議並非不審議,從長期角度來看,美國加強對中國生物科技領域的限制和打壓是大機率事件。一些與中企合作的美國企業或將在國會中加強遊說,以便對擬出臺的措施作更全面的評估。但總的來看,華盛頓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對華措施會呈趨緊、趨嚴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