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又有料!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和知識聯手打造的《對話世界頂尖科學家》近日陸續上線。在5期節目及科學特別企劃中,從生命科學到人工智慧、從微觀世界到宇宙奧秘,抖音科普創作者和科學家們展開了廣泛而深刻的對話。
登入抖音App或抖音精選App,搜尋“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即可領略精彩內容。
眾病之王為什麼這麼難對付?普通人應該如何防癌?人類有希望戰勝癌症嗎……
首期節目中,科普創作者@歌白說Geslook與施普林格·自然政府與學術事務副總裁、前《癌細胞》常務主編、前《MIT Technology Review》中國共同出版人楊曉虹就這個熱門的話題展開了生動有趣的討論。
本期節目甫一上線就衝上抖音熱榜成為TOP1,它所引發的與癌症相關的廣泛討論仍在持續之中。
認清癌症的複雜性
隨著生活水準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全球人均壽命都在大幅提升,@歌白說Geslook展望“九零後未來很可能成為第一批集體長壽的群體”,但長壽之路上癌症依然是不可小覷的“攔路虎”。
雖然目前的醫學和科學發展水平還暫時未能完全降伏癌症,但不斷認識到它的複雜性,本身就是里程碑式的重要發現,凝聚了上百年的科學成果。比如在早期對癌症(或者說腫瘤)及治療極少認知的1.0時代,癌症是基於部位和形態命名,比如肺癌、肝癌等;在2.0時代,命名的主要考量是組織學和分子特徵,比如鱗癌、腺癌等;進入3.0時代,癌症的分類和治療將越來越多地結合高通量、大資料的多組學分析及精準醫學的最新進展。
楊曉虹也介紹,科學界目前公認癌症並“不是一種病,而是150甚至更多種疾病”。這些都導致了癌症整體的發生發展、治療、預防復發等等都往往沒有簡單的答案。
免疫,普通人的防癌大招
面目可憎的癌細胞,原本都是身體裡的正常細胞,因為種種誘因它們“叛變”了。這些誘因使得科學家開始重視並分析“癌細胞周圍的微環境”,也更多關注日常生活中“不健康食品、空氣汙染等外因”對癌症的促發。
楊曉虹特別指出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微生物菌群(包括腸道微生物菌群)對於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在飲食中注重“微生物菌群的均衡”,將有益於癌症和一些其他疾病的防治。
儘管癌症的研究和治療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多大眾談起癌症依然惶恐。它的發生發展“歸根到底還是機率”,比如基因複製中發生錯誤或者基因組的不穩定性所導致的基因變異都屬於機率事件。楊曉虹認為某些個體的差異不容忽視,“遺傳物質決定了某些人得某些癌症的機率會比其他人高”,所以在診所裡醫生都會問到患者的家族史。但“即便有所謂高風險的人群”,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規避患癌風險或者長期相對健康的“與癌共存”。儲存積極樂觀的心態也非常重要。
目前在癌症治療研究中最熱門的關鍵詞是“免疫”,楊曉虹也為普通人防癌支了一招: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在癌症剛露出苗頭時就把它摁下去”。
為此,她建議大家不要熬夜,規律作息;不要久坐,適度運動;積極生活,拒絕頹廢。這些防癌大招並不複雜,但需要日常的堅持。楊曉虹透露,她本人喜歡運動,作為一位跑者還完賽過一次全程馬拉松。
十年,人類或可控制癌症
雖然承認自己“經常也很不想去”,但楊曉虹還是建議大家儘可能定期體檢。癌症治療是越早發現,辦法越多,而且“很多癌症已經可以治癒了”。
楊曉虹非常相信癌症是可以被攻克的,“在可預見的未來,有些癌症會像感冒一樣”,雖然人類還是會得感冒,但我們不會懼怕。因為科學技術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比如2024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成果AlphaFold就已經極大加速了癌症藥物的研究,“我們說話的這些工夫,它又做了許多工作了”。
她樂觀地預測,也許十年之內,人類就能控制大多數癌症,而且治療的成本能夠逐步降低,讓大多數人能負擔得起。
師從諾獎得主,不為名氣只為好奇
在2024頂科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的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傑出教授卡羅爾·格雷德是楊曉虹的導師。多年前,當楊曉虹作為研究生加入她的團隊時,她還是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已經有自己的獨立實驗團隊的最年輕的女性科學家。當時大家都覺得她已經做出了諾獎級別的成果,但獲什麼獎、什麼時候獲獎其實是未知的,“加入老師的團隊純粹是因為對生命本質的好奇,而不是老師的名氣”。
楊曉虹為有志於科研的青年也提供了一些建議,研究生階段開始,做的實驗、發的論文“就不再有標準答案了,甚至不能保證有答案”。萬一實驗沒有完成、研究課題失敗了,“請記住天沒有塌下來”,無論順境或逆境,保持進取的心、保持眼裡的光。在需要選擇的時候,不管能否看清方向,“永遠選擇善良”。
節目連結:https://www.douyin.com/user/MS4wLjABAAAAw7rnI_IKa3RqHhdTOE3vTtaDIe2bkNcdYi-6XDHZBmc?from_tab_name=main
編 輯 | 秣 馬
責 編 | 小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