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型4米級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本文圖片 集團 供圖
2024年11月30日22時25分,我國首型4米級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衛星網際網路技術試驗衛星和技術試驗衛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點火發射。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又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由八院抓總研製,火箭採用兩級最簡構型和4米級單芯級設計,全長約62米,起飛質量約430噸,一級採用四臺推力1250千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二級採用兩臺推力180千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12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6噸,是我國目前運力最強的兩級單芯級火箭,可根據任務需求適配5.2米、4.2米直徑構型的整流罩,支援單星、多星不同軌道發射。
整裝待發
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在長征系列家族裡首創4米級箭體直徑,實現了大直徑、大推力、高面推比,更加有利於支撐實現火箭的高效能,達到目前國際主流水平。同時,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突破了包括健康診斷管理、牽制釋放、與液氧相容冷氦增壓、鋁鋰合金貯箱、全三平無人值守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攻關,在紮實提升火箭可靠性、安全性、便捷性的同時,積極引領我國下一代運載火箭的技術發展。
更高效:輕盈強勁的運載能力
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採用新研4米級直徑箭體,與傳統3.35米直徑的運載火箭相比,推進劑裝填量提升30%,火箭模組的推力效能提升108%。同時,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在國內首度運用與液氧相容冷氦直接增壓技術,利用低溫下氦氣密度大的特點,大幅減少增壓氣瓶數量,提高了增壓氣瓶的儲氣效率,進一步減輕增壓輸送系統質量、最佳化火箭總裝佈局、縮短運載火箭總裝週期。
此外,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還在研製過程中創新應用大量新材料、新工藝,在有效提高結構承載能力的同時,實現自身減重的目的,為實現更強的運載能力、滿足更廣泛的任務需求奠定技術基礎。
火箭轉運
更智慧:自主可靠的飛行能力
為進一步提升火箭發射可靠性,長征十二號採用新研牽制釋放系統,並實現了國內首次工程應用。具體來說,就是火箭在點火起飛前,牽制釋放系統先將其繫留在發射臺上,待火箭診斷點火工作正常後,牽制釋放系統可靠釋放,火箭完成順利起飛。發射升空後,智慧健康診斷系統將對火箭進行實時“體檢”,對採集到的火箭狀態資訊進行實時的箭上監測和診斷,一旦發現故障,即可進行故障隔離,同時實施飛行任務的重新規劃,為火箭線上生成新的飛行軌跡,確保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八院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團隊成員在工作中
更廣泛:多種測發模式的發射能力
火箭採用的4米級直徑箭體,進一步提升了運載火箭執行多工的能力,可適應國內各大發射場。同時,火箭可適應“一平兩垂”和“三平”兩種測發模式,透過採用“水平運輸、垂直總裝、垂直測試”或“水平組裝、水平測試、水平轉運”的三平發射模式,測發流程簡捷、發射區佔位時間少,可大幅縮短髮射週期。
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開啟了我國商業火箭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新篇章,為落實商業航天發展戰略和航天強國戰略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