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號作為個人資訊最重要的一部分,幾乎已經成了人們的專屬 ID。
除了最基本的日常通訊,現在隨便註冊一個網站或 App,基本都需要繫結手機號才行。
雖說非常便利,但同時個人隱私也變得越來越透明。
像繫結的銀行賬戶、社交媒體、電商平臺、支付應用等,包含了我們的財務狀況以及隱私照片、影片等等。
一旦手機號被洩露,這些敏感資訊也伴隨著被洩露的風險。
比如前段時間, #女子登出手機號未解綁網盤致照片洩露#的話題,在網上引發了一波熱議。
(圖源微博,下同)
事情的原委,是廣州一女子在數年前登出手機號後,未解綁該號碼關聯的網盤。
新號主下載了百度網盤 App,並透過手機號登入,發現了女子的照片、隱私及通訊錄等相關個人資訊。
在這之後,新號主對女子進行了多次騷擾。
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手機號註冊過多少 App 和網站,相信很多同學都沒有具體細究過。
因此,上面這位女子的遭遇,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一定風險碰到。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最好在換手機號的時候,就對手機號繫結的平臺進行改、解綁。
那麼問題來了,自己名下有多少電話卡和網際網路賬號,你都知道嗎?
關注奇果醬的同學應該會知道,2021 年,工信部上線了全國行動電話卡「一證通查」服務。
在該服務下,使用者只需憑藉居民身份證,即可免費查詢名下登記的電話卡數量,判斷身份資訊到底有沒有被別人冒用。
而在 2022 年 7 月,「一證通查 2.0」服務又上線了。
在查詢電話卡的基礎上,「一證通查 2.0」支援查詢到使用者註冊的各種網際網路平臺賬號。
美中不足的是,在該功能推出兩年後,僅支援 16 個網際網路平臺。
包括微信、QQ、淘寶、閒魚、釘釘、支付寶、百度、快手、抖音、京東、美團、小米商城、微博、嗶哩嗶哩、滴滴、58 等。
很多網友都呼籲,希望能夠接入更多平臺和應用。
而就在最近,工信部「一證通查 2.0」又迎來了重磅升級,支援更多網際網路賬號查詢。
據悉,12 月 1 日起,「一證通查」服務新增接入 9 款網際網路 App。
包括今日頭條、餓了麼、大眾點評、攜程旅行、愛奇藝、貝殼找房、小紅書、拼多多、鏈家。
(圖源一證通查小程式,下同)
至此,使用者本人名下手機號碼關聯網際網路賬號的可查範圍,已經擴增至 25 款。
具體操作方式上,我們可以在微信和支付寶直接搜尋「一證通查」,即可直接進入小程式。
接著,選擇「網際網路賬號」,在下方勾選要查詢賬號的所屬企業。
之後輸入手機號、身份證號後 6 位和驗證碼後,即可進行查詢。
提交資訊後,系統提示會在 48 小時內透過簡訊告知查詢結果,通常當天就會收到回執簡訊。
如需查詢明細或解綁賬號,可以點選查詢頁面的「解綁與明細查詢說明」。
將提供的連結複製到瀏覽器開啟,點選對應的應用圖示,即可選擇「查詢及解綁」或者「投訴」。
點選後,可以直接跳轉至對應的應用進行相關操作。
總體來看,工信部的「一證通查」非常實用。
可惜目前只能一鍵查詢、無法一鍵解綁的限制,還是多少有點不太方便。
不過這也不難理解,解綁、銷號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很難支援第三方「一鍵解綁」。
即便支援了風險也很大,因為運營商並無權替使用者進行解綁操作。
因此現階段我們還需開啟對應 App,自己手動進行解綁,希望後續能夠帶來一鍵解綁吧。
有需要的同學,現在就可以操作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