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首次發放了玉米、大豆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這意味著今年春天獲批的轉基因玉米、大豆就可以合法種植在中國自己的土地上。轉基因主糧的全面產業化已經到來。
得知那一訊息時,我朋友圈裡有些科普人開始表示對轉基因的科普可以結束了。畢竟轉基因是農業發展的必然方向,畢竟轉基因會憑藉自身優勢迅速佔領市場。然而從最近一個多月的反應看,在得知轉基因糧食產業化後,更多的人跳了出來抵制轉基因,同時對推廣轉基因、科普轉基因、研發轉基因的人進行痛罵。在意識到他們的所作所為無法改變轉基因產業化的事實後,不少人打出知情權的旗號,要求必須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自己堅決不吃轉基因食品。
抵制轉基因用的“知情權”這個符號其實和轉基因謠言一樣,早就存在了好多年。當年那位號稱自費100萬去美國調查轉基因的崔某人,在美國看到了遍地的轉基因,看到了美國人吃轉基因吃得嗨嗨的。他意識到直接反轉基因太睜著大眼說瞎話了,於是打起“知情權”的幌子。他聲稱美國人是稀裡糊塗地吃了幾十年轉基因,要給中國人爭取轉基因的知情權,要求國內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
讓消費者知道自己吃的是不是轉基因食品,聽起來好像是給了消費者知情權。其實恰好相反,這會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變得愚昧。
人類現在吃的糧食、蔬菜、水果、禽畜都是農業工作者不斷培育新品種得來的。你現在吃的西瓜在二十年前根本沒有這個品種;人類現在吃的玉米在一萬年前就是一株無從下口的野草。培育新品種都要在基因或染色體上做文章,讓基因或染色體發生變異、重組。目前常見的育種手段有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轉基因育種、細胞工程育種等。
轉基因只是眾多育種手段中的一種,為什麼要單單把轉基因的給消費者標識出來?如果消費者有權知道自己吃的糧食、蔬菜是不是轉基因的,同樣也有權利知道是不是用輻射誘變產生突變來的,也有權利知道是不是用秋水仙素處理導致染色體發生變異來的。那些抵制轉基因的,有誰能給消費者爭取這樣的知情權?
有人會繼續愚昧:因為轉基因有害,因為轉基因的安全性不明確,所以需要單獨把轉基因食品標識出來。這種認識恰好和事實相反。所有上市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但有保障,而且比傳統育種手段都要安全。雜交也好誘變也罷,育種的方向性上並不明確,而且對變異或重組的基因並不瞭解。而轉基因育種非常精準,能夠準確預測後代性狀。轉基因育種的優勢是雜交、誘變等常規育種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單單將轉基因標識出來,這很容易讓消費者誤認為轉基因食品不如常規食品安全。這樣的誤導不是給人知情權,是給人愚昧。
去年10月17日,中國將轉基因生物標識的閾值調整為3%,意思是轉基因成分超過3%才需要標識,這一標準在國際上大約處在中等水平。而之前中國在對待轉基因問題上有著全球最苛刻的標準。調整標識閾值,這是兼顧科學、經濟及可行性後的選擇。總體上講,這是邁出愚昧泥潭的一步。這個步子還應該邁得更快一些,二三十年後很可能不會再有轉基因標識這種可笑的制度。放在歷史長河裡,今天的轉基因標識無疑是人類的一道愚昧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