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4K顯示器要多少錢?5000元?3000元?1000元?不,只要500元就夠了!
你沒有聽錯,在國內電商平臺上,4K顯示器的價格已經低到了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如小雷在平臺找到的這兩款27英寸4K 60Hz顯示器,一款PLUS會員到手價僅497.63元,另一款PLUS會員到手價494.76元。
(圖源:京東截圖)
當然,價格在500元左右的4K顯示器基本出自不知名的小品牌。不過在激烈的競爭下,4K顯示器的價格斷崖式下跌,、聯想、海信等品牌,都推出了1000元出頭的4K顯示器,其中部分產品還支援160Hz重新整理率,妥妥的4K電競顯示器。
創維子品牌酷開旗下的4K顯示器,帶頭殺入了700元以內,其他大品牌遲早也要推出千元以內的4K顯示器。
對於預算有限,又喜歡看高畫質影片或4K玩遊戲的消費者而言,這些百元級4顯示器無疑是不錯的選擇。可這些顯示器憑什麼這麼便宜,它們真的值得買嗎?
顯示器奔向4K時代
2021年5月,小雷在二手平臺購買了自己的第一臺4K顯示器,價格為845元。嚴格來說,這款顯示器不能算是二手產品,而是“小作坊”回收面板、電路板等廢舊零部件,自己組裝的產品,做工極其粗糙,塑膠支架到手時就存在問題。
(圖源:閒魚截圖)
去年,小雷又購買了一臺二手4K 144Hz Mini LED顯示器,該顯示器原價3999元,二手價格為1999元。今年初,小雷打算將公司的電腦也換成4K顯示器,於是在京東買了一臺全新的4K 160Hz顯示器,到手價1936.37元。可以說,小雷見證了4K顯示器價格從數千元走到百元價位。
顯示器的價格逐漸下滑,原因來自生產成本、行業競爭、市場趨勢三方面。顯示技術經過長時間發展,原有的LCD技術逐漸被Mini LED、OLED、Micro LED等技術取代,三星、LG紛紛砍掉了LCD業務。
海外頭部企業不再重視LCD面板,給了中國企業更多機會。LCD面板技術本就極為成熟,中國廠商大批次生產後成本急劇下降,也給了顯示器下調價格的空間。到如今,國產4K 144Hz/160Hz顯示器的價格,比一些LG、三星的部分2K高刷顯示器還要便宜。
(圖源:Windows系統截圖)
集邦諮詢統計資料顯示,近幾年電視和PC顯示器面板價格幾乎每個月都在下降。中國LCD面板工業的崛起,是我們能夠買到低價4K顯示器的基礎。
顯示器技術難度不高,二手平臺一堆“手搓”產品,面板價格下降後湧現出了無數小品牌,再加上老牌顯示器廠商也在紛紛下調產品價格,整個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如知名家電廠商海信旗下的27N5H顯示器,當前京東到手價不到1300元。
另外,行業變化也是顯示器市場競爭加劇的推手。IDC資料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至今,國內顯示器出貨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B端市場下降更為明顯。而且不僅僅是中國,全球PC顯示器市場情況都不容樂觀。受此影響,面板廠商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銷量下滑。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顯示器廠商,都需要透過降價振興市場、提升銷量。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顯示器面板行業變化,對我們未必不是好事,正是因技術的升級迭代和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原本定位高階的4K顯示器才會價格不斷下降,最終到了我們都能買得起的價位。
技術才是護城河
至於小品牌4K顯示器該不該買,以小雷的親身體驗而言,現階段小品牌和大品牌4K顯示器的差別主要在顯示效果、做工、售後服務三大方面,選擇顯示器要結合自身要求與接受程度。
顯示效果方面包含色彩調校、色域覆蓋、細膩程度、護眼效果、亮度等多個維度,不少高階顯示器會逐臺校色,色彩更加通透自然,好在主打中低端價位的小品牌4K顯示器也能通過後期校色提升顯示效果。色域覆蓋雖然有差距,但考慮到Windows的原因,其實能夠體現出的差別不是很大。細膩程度方面,小雷並未感受到明顯的差別。
護眼和亮度的差異,是小雷對大品牌和小品牌顯示器感觸最直觀的方面。小雷今年初購買的4K顯示器出自某個小品牌,當時價格接近2000元,現在大約1600元,低亮度情況下明顯會感到刺眼。
(圖源:雷科技)
做工方面,小品牌顯示器與大牌顯示器差別同樣明顯,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許多小品牌顯示器的外觀較為粗糙,而且可能存在漏光、壞點等情況。在各大論壇、影片平臺的評論區,不乏購買小品牌顯示器“翻車”的消費者。
至於售後,小雷的顯示器並沒有遇到過質量問題,也未曾體驗過顯示器品牌的售後服務。不過當初被調侃售後在木葉村的火影筆記本,這兩年都聲名鵲起,只要是從天貓、京東自營店或旗艦店購買的產品,不用過於擔心售後問題。
除了這些較為明顯的差別,小品牌顯示器與大品牌的高階顯示器在產品設計、介面、功能等方面,也有許多差距。例如小雷購買的小品牌顯示器,指示燈又大又亮,放在臥室中會影響睡眠,每次開關機又會感覺麻煩。另一臺二手的大品牌顯示器指示燈設計就好很多,平時不關閉也不會影響睡眠。不少大品牌顯示器還支援USB-B或Type-C上行,可當作拓展塢使用,配備的DP或HDMI介面也更多。
若追求極致的顯示效果,大品牌顯示器自然是更好的選擇,若預算有限,且對於護眼效果和顯示效果擁有一定的包容度,那麼小品牌顯示器也可以選擇。至少在小雷11個月的體驗中,所購買的那臺小品牌4K顯示器都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四年前二手平臺買的那臺4K顯示器也沒有壞,被我外接智慧盒子當做電視使用了。
曾經名氣不算太大的泰坦軍團、HKC、KTC等品牌,近幾年銷量不下於、華碩等大品牌。甚至說,當前國內市場已經形成了小品牌主打價效比產品和2000元以內價位市場,大品牌則面向高階市場,並且研發OLED、Mini LED等尖端技術的局面。
以海信為例,27G7K Pro顯示器搭載海信萬元旗艦電視同源的ULED Mini LED技術,不但擁有4K解析度和160Hz重新整理率,還支援1152個獨立區域的動態控制,峰值亮度可達1600nit,覆蓋了98%的DCI-P3色域。今年雙11期間,這款顯示器斬獲Mini LED顯示器銷量冠軍。基於高階顯示器的出色表現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在大環境一般的情況下,截至今年10月海信顯示器收入同比增長24.4%。
(圖源:海信)
TCL旗下的雷鳥顯示器,也定位高階市場,所推出的U9電競顯示器同樣具備1600nit高亮度,背光分割槽多達2304個,色彩顯示細膩且細節拉滿。
顯示器領域小白消費者居多,因而大品牌的影響力有限,更添預算問題,小品牌顯示器廠商崛起已無法阻擋。大品牌雖然也參與價格戰,但低價位利潤空間太小,極致壓縮成本和價格,到頭來很可能賺不到什麼錢,憑藉技術底蘊和產品佈局高階市場,打造一條護城河,或許才是老牌顯示器品牌最好的選擇。
顯示器一直降價一直爽
顯示器不同於其他消費電子,用上七八年乃至十來年都很正常,近十年間全球接連經歷了《絕地求生》和疫情期間在家辦公兩波裝機潮,當前全球PC顯示器市場都趨於飽和,預計未來數年內全球PC顯示器銷量都會呈下滑趨勢。
為了在不斷萎縮的PC顯示器市場搶到更多的份額,廠商之間必然會爆發更激烈的競爭,顯示器產品降價也將成為常態。沒有足夠技術底蘊和品牌影響力的小品牌廠商,只能保持以價格換市場的策略,在低價位段的泥潭中競爭,尋找衝擊高階市場的契機。
海信、TCL雷鳥、三星、LG、華碩等大品牌,則可以透過Mini LED、OLED等技術,向利潤空間更大的高階市場發展。不過這些企業面對的局面同樣艱難,2K Mini LED螢幕價格已經來到了千元出頭,高階技術下放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大品牌需要不斷增加研發投入,確保技術和體驗的領先。
(圖源:雷科技攝製)
復興顯示器行業的前提是,讓消費者看到新技術、新功能帶來的體驗提升,老牌大廠作為行業的領頭羊,難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資源,去探索行業發展路線。但先驅者往往可以透過新技術在第一時間佈局市場,一旦實現技術突破,能夠獲得的利益將無比龐大。
在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Mini LED、OLED,以及Micro LED等更先進的技術,或許可以成為消費者更換顯示器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