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1964年,彭先覺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原子工程系畢業,分配至二機部九院理論部從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及設計工作。開啟了自己與核相伴的征途。
60年的時光疾馳而過,彭先覺畢業從事核武器研究,再到現在投身核能利用,始終對國家和事業抱有強烈的熱愛。回顧半個多世紀的科技生涯,他認為自己是幸運的:“我衷心希望人類真正的原子能時代早日到來,並願意為此繼續堅持和奮鬥終生。”
彭先覺院士。(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拍攝)
為一個遙遠的目標而奮鬥終生,是彭先覺那一代人內心源源不絕的能量,到底來自哪裡?隔著漫長的半個多世紀,想要試圖理解彭先覺,並非易事,但他對科研的堅定和核能和平發展事業的熱愛,可以在採訪中輕而易舉地捕捉。
綠色能源 “核”力向新
核能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開展核能綜合利用,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的關鍵能源品種,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綠色電力證書與節能降碳政策銜接 大力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的通知》,提出實施可再生能源、核電等非化石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
“我認為核能應該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力,因為它具備清潔、可規模化和永續性等優點。”當被問及未來綠色能源的主力是誰時,彭先覺向封面新聞記者解釋道,核能的能量密度非常高,與化學能相比,它在能量轉換效率上有著顯著的優勢。“核能的使用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佔用的地球資源也較少,這使得它在解決能源供應和環境氣候問題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如何比較核能與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和風電的經濟性?彭先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比較核能與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時,主要考慮的是建造成本、年發電量、執行成本以及設計使用壽命等因素。“以核電站為例,其設計壽命通常為60年,而光伏系統的設計壽命為30年。透過計算,核電站的單位成本發電量遠低於光伏系統。此外,核能還具有熱電聯動的潛力,能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經濟成本,而光伏和風電則無法實現這一點。”
近10年來,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核能的安全性有了顯著提升,而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和風電則存在間接性問題,需要額外的成本來解決儲能問題。
“核能每年消耗的核燃料非常少,與燃煤電站相比,佔用的地球資源和對環境的影響都相對較小。”彭先覺直言,目前,核能的鈾資源利用率雖然不到1%,但隨著技術進步,如四代堆技術的發展,其資源利用效率有望得到顯著提高。
核聚變研究的現狀:
優勢與挑戰並存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漫長曆程中,能源始終是推動文明進步的關鍵因素。被視為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鑰匙”之一的可控核聚變,也被寄予厚望。
聚變能源是否真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彭先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雖然傳統觀念認為聚變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例如,純氘系統無法作為能源使用,因為它無法滿足輸出能量遠大於輸入能量的條件。當前的聚變系統都是有限的,聚變能源並非無限制。”
從物質的角度來看,透過聚變獲得無窮無盡的能量這一設想是不成立的。即使我們大膽地提出這個觀點,它也與傳統概念不同。彭先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基於基本理論和現有資料的判斷表明,如果要實現聚變燃燒,需要的能量遠超過系統釋放的能量,因此它不能成為一個能源系統。
目前,聚變研究有自約束和慣性約束兩條主要路線。慣性約束聚變要求驅動器在極短的時間內提供極高的能量,這對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彭先覺指出,當前,聚變能的應用面臨諸多挑戰,如建造規模大、週期長、成本高,以及實現商業化困難等。“特別是聚變堆的材料,必須能夠承受長期的高能中子輻照,而目前的材料還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新型混合堆大有可為
在彭先覺看來,混合堆技術被認為是聚變研究的一個必然方向。在核聚變研究中,混合堆技術的作用是什麼?“它能夠顯著降低聚變功率,減少中子輻照強度,從而解決高溫中子輻照問題。同時,混合堆利用裂變來補償聚變的不足,能夠解決聚變堆的一些主要瓶頸問題,透過聚變和裂變的互補,混合堆技術有望建造出一個具有優良性質的能源系統。”彭先覺說。
混合堆的概念其實早就有人提出,但按照當時的研究方案,混合堆的執行要用10噸以上的鈽,還要進行大量的後處理,與快堆相比,毫無優勢可言。
“我們現在提出的混合堆和過去完全不一樣,是聚變中子源和次臨界能源堆相結合的新型混合堆,我和課題組從2008年開始研究,提出了這種全新概念的次臨界能源堆技術路線。”彭先覺及其科研團隊潛心研究的“Z-箍縮混合堆”專案,將透過核聚變技術,從根本上解決當前裂變反應堆所面臨的諸多挑戰,為人類社會的能源需求提供長達數千年乃至萬年之久的穩定供給。其中,“Z-箍縮混合堆”不僅極大提升核能的安全性,還實現了熱電聯供的高效模式,顯著提高了能量的綜合利用率。
研究表明:這種堆,可以以天然鈾、反應堆乏燃料為核燃料,在聚變中子源驅動下獲得十倍以上的能量增益,可保證氚的有效迴圈,且在核燃料迴圈中可不斷新增貧化鈾及釷,達到不斷燒鈾-238和釷的目的,因而可為人類提供數千年的能源。
這種堆還有的突出優點是:換料時間可延長至五年或更多;核燃料迴圈的後處理簡單、經濟,只需清除部分裂變碎片,不必進行鈾-鈽分離及鈾同位素分離;可實現放能和嬗變自身產生的錒系元素的雙重目標。
彭先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Z-箍縮混合堆”系統有望作為基荷能源,逐步替代火電等傳統能源形式,並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完美的互補格局,共同引領核能發展的嶄新方向,為核能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與其他聚變能源途徑相比,核爆能源有技術相對簡明、造價低廉、利於實施的明顯優勢,最重要的是它能為人類提供能源的時間也最長,所以我認為和平利用核爆炸是可行的,甚至可以說是簡便的。但也有困難,那就是讓人們接受起來不太容易,這也是這一路線實現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