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明亮(大連海洋大學)
在遼寧省盤錦市的遼河入海口,有一片儲存完好的大規模溼地——紅海灘。這裡魚蟹肥美、稻花飄香,丹頂鶴、斑海豹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遼河從這“紅毯”裡日復一日地流過。
世界紅色海岸線
遼河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東遼河和西遼河在遼寧省北部的昌圖縣匯合後,一路流向西南,於盤錦市附近注入渤海三大海灣之一遼東灣的北部海域。該海域平均潮差約2.7米,水動力條件(包括水的流速、流量、水體擾動等條件)較弱。
河口附近有遼河、大遼河、大淩河三大水系,遼河和大遼河的入海徑流較大,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區堆積,形成了多個淺灘,並伴有廣大的潮間帶(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岸灘)區域。
紅海灘與遼河入海口
河口區形成的泥質海岸鹽鹼豐富,有機質含量高,適宜鹽沼植被生長。由於鹽地鹼蓬、蘆葦等植物具有良好的抗鹽性,並對遼河口潮灘的泥質、氣候等條件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因此成為該區域的優勢植被群落。
遼河將河口分成東西兩岸。東側海岸有18餘千米的防潮海堤,像一條蜿蜒的長龍。一簇簇鹼蓬被眾多樹枝狀的潮溝水系環繞,組成了一條紅色海岸線。
紅海灘的紅色“染料”
紅海灘之所以看上去是紅色的,並不是因為沙灘和土壤是紅色,而是因為在遼河入海口兩側的灘塗上,生長著一種獨特的潮間帶鹽沼植物——鹽地鹼蓬。
鹽地鹼蓬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紅海灘的優勢鹽沼植被,也是一種優質蔬菜和油料作物,可以鮮吃,也可以曬乾貯藏。鹼蓬每年2~3月發芽,8月中旬開出豔麗的黃色小花,11月種子成熟,完成了整個生長過程。鹼蓬植株上的紫紅色橢圓形果實,如一頂頂小燈籠,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它於秋天落在鹽鹼地上,在第二年春天發芽並長出新的植株。
鹽地鹼蓬生長初期為綠色,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在潮水的浸潤下慢慢變紅,到了8月紅得更加濃烈。鹽地鹼蓬的顏色和土壤含鹽量密切相關,土壤含鹽量在4克/千克~10克/千克時,生長的鹽地鹼蓬是綠色的;含鹽量超過10克/千克左右時,鹽地鹼蓬由綠色變為紅色;當含鹽量大於16克/千克時,鹽地鹼蓬的生長受到抑制,開始枯黃、死亡。
中國其他地區也有鹽地鹼蓬生長,但只在遼河口出現由綠變紅的現象。這是因為鹽地鹼蓬中的葉綠素被鹽鹼破壞,顯現出紅色的花青素。河口淡水和海水鹽地的週期性交替,誕生了“淺海水域-裸灘-鹽地鹼蓬群落-鹽地鹼蓬蘆葦群落-蘆葦群落”的自然景觀格局,形成了由海洋向陸地紅綠分明的帶狀分佈。
鹽地鹼蓬植物群落的分佈特徵與其淹水時間、淡水入流形成的鹽度梯度、營養供給等環境因素密切相關。自然條件對鹼蓬植物群落的演替興衰也有較大影響,例如海平面上升、降水與蒸發變化等。也有研究發現,在濱海溼地群落中,海洋生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對鹽沼植被的生長也有重要影響。
溼地——“地球之腎”
遼河口的濱海溼地位於海陸交會區域,屬於沿海灘塗溼地型別中的一種,受潮水與鹹淡水週期性淹沒影響,具有開放性、複雜性、複合生態性等特徵,溼地鹽沼植物-水-地貌-生物-氣候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明顯。
溼地的生長發育受河流入海徑流量和輸沙量影響較大,也與人類活動緊密相關,近海海洋工程與養殖池塘建設、近海環境汙染等都會改變溼地的面貌。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遼河口紅海灘作為鹼蓬溼地的典型代表,固碳能力遠超陸地和海洋,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緩衝區。紅海灘是許多海洋生物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繁殖地,也是眾多候鳥遷徙的“中轉站”;它可降解海水中的汙染物,是天然的汙水處理廠,還可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固灘護堤等生態功能。
東亞-澳大利西亞(地理概念,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周邊部分島嶼)遷飛區是世界上9條主要的候鳥遷徙路線之一,全球43%的候鳥在此遷飛,而遼河口的溼地區域是遷飛路線的關鍵組成部分。這裡不僅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嘴鷗在世界上種群數量最大的棲息地和繁殖地,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丹頂鶴自然繁殖地的最南限和越冬地的最北限;遼寧省盤山縣三道溝海域則是全球斑海豹8個繁殖區在中國唯一的產仔地。
紅海灘不僅是調節環境氣候的重要區域,還是多種野生動物的家園。讓我們走進“紅色海洋”,看一望無際的鹼蓬連海接天,熾烈如火;看動物們嬉戲、棲息、覓食、飛翔。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萬頃紅霞——紅海灘科考記》,作者張明亮,有刪改,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現訂購2024年
只需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