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未費一兵一卒,
美國就拖垮了曾經最強大的競爭對手,蘇聯。
在其中居功至偉的,正是里根總統在1983年宣佈的“計劃”。
它的正式名稱是戰略防禦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SDI),目標是把外太空也納入科技體系,以微波、鐳射、高能粒子束、電磁動能等武器,防止敵對國家(蘇聯)對美國和盟友的核打擊。
總投金額是,
1 萬億美元。
等於美國全年的GDP。
看到美國的這個石破天驚的數字,蘇聯坐不住了,
立刻也發動舉國體制跟上,
高峰時期,蘇聯80%的投資用於軍事工業,軍費佔到了GDP的23%,
造成了國民經濟的嚴重失衡,最終是國力透支,外債高企,商場裡貨架空空,人們不滿情緒日益增長,蘇聯轟然倒塌。
“星球大戰”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個騙局,美國人吹PPT的風格大家都熟悉,他們也實打實的砸了1000多億美元。
它就是個“資訊化、三維化、網路化”的科技與軍工競賽,蘇聯玩不起而已。
在這個龐大的計劃中,
美國的“軍民融合”模式、“產學研結合”模式等日臻成熟,
洛克希德馬丁、通用電氣、飛機等巨頭獲得了大量的訂單,
催生了、高通等未來巨頭,
半導體、計算機、積體電路、通訊網路等產品的效能不斷提高,GPS全球組網成功。
幾年後,美國就在這個基礎上發起了網際網路革命,把人類帶入了全新的世界。
02
就在昨天,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宣佈,
由甲骨文公司、OpenAI和日本軟銀集團聯合起來,要一起出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名為“星際之門”的AI基礎設施。
一個人年輕時候的偶像和風格,將會影響其一生,
懂王是里根的鐵粉,這個計劃充滿了80年代的美國特色和里根風格,很顯然,他想用這個模式,再贏一次。
那麼,川普的計劃能成功嗎?
恐怕很難,時易世變,今天的東西大,反而像當年美蘇掉了個。
第一是產業結構。
當年的美國,擁有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大量的民營和中小企業,任何新技術開發出來,都能快速的轉化為民用,能見著回頭錢。
而蘇聯在趴在軍事和重工業上,花錢是乾燒。
今天誰的產業更全,誰更偏科嚴重呢?
第二是造血能力。
科技和軍備競賽是要持續砸錢的,美國當時是第一大製造國,可以拿冰箱彩電汽車源源不斷的賺回利潤,
而蘇聯只能依靠賣石油、小麥、礦產,再加點軍工產品。
今天的第一大製造國是誰,是誰天天鬧著要把大豆石油賣到中國來?
第三是系統能力。
星戰也好,算力也好,都是精密而昂貴的裝置,需要強大的保供和系統能力。
然而即使在美國科技最發達的加州,停電也是家常便飯,起了火救災是磨磨唧唧,
就問什麼機房架得住這種折騰。
說白了,里根當年,
主要是因為國內產能過剩,就業蕭條,預期不足,大家資產荒,
所以才忽悠了一個星球大戰的噱頭,好讓大家去買地砸錢拉就業,還能順便逼一把蘇聯,一魚兩吃。
你說現在誰更需要這種專案呢?
建國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03
螢幕前的各位,如果仔細捋一下最近20年的經濟,
你就會清晰的發現財富的軌跡,
20年前,我們大幹快上房地產,
15年前,我們大幹快上網際網路,
10年前,我們大幹快上新能源,
5年前,我們大幹快上造汽車,
每一輪,都成就了無數的傳奇和富豪,哪怕是打工人也在其中身價暴增,
大王稱之為“國運主線”,
那麼今天,這條線已經非常明確了,
早在12月,大王就在星球裡講,算力基礎設施的AIDC機房,全部要重新看一遍了,電源、冷卻、連線、晶片、應用等,都有全新的機會和空間。
如今你再看他們,很多都走出了歷史新高,還將持續上漲。
在主線中折騰,意味著天花板上限高,容錯空間大,成長速度快。哪怕是在其中炒股、打工、當個供應商,你也能蹭到時代的紅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04
就在昨天,剛剛大漲過的股市因為懂王一句,
可能要在2月1日對東大加徵25%的關稅,而整整萎靡了一天,
就在盤後,央行、財政、證監等六部委印發了《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方案》,並將在今日9點召開釋出會。
我們也是透過這個舉措告訴懂王,
你這個牌我跟了,這招我接了。
叫地主?
搶地主。
你說這牌,咱加倍嗎?
歡迎關注並星標,獲得過第一時間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