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在4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有3名航天員正在中國空間站執行飛行任務,他們分別是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神舟十九號飛船在2024年10月30日發射升空,從發射升空至今已經在軌飛行接近3個月時間了,他們今年要在中國空間站上歡度新年。在2025年1月28日除夕節這一天,這3名航天員從中國空間站上發來了太空祝福,給大家拜年。
雖然他們在外太空執行飛行任務,不能在家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但是在中國空間站上的“年夜飯”還是非常豐盛的。他們的年夜飯有餃子、八寶飯、道口燒雞、醬牛肉、添福燻魚、水晶肘子、糖醋排骨、海藻沙拉、雜燴蔬菜、蟲草菌菇、鮮炒豆角、肉沫生菜、紅心銀耳湯、西紅柿雞蛋湯、濃香山菌湯、橙汁、祝福糖果大禮包。
相信很多網友都看到了這3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發回的祝福語,3名航天員再次同框。從空間站傳回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這3名航天員的面部要比執行飛行任務的時候“胖”了一圈,而現在官方也公佈了中國空間站上的“年夜飯”,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可能有不少網友認為是空間站上的伙食很好,所以航天員就長胖了。其實,實際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不可否認,空間站上的伙食不差,畢竟我們的貨運飛船內部空間很大,一次可以攜帶幾噸物資到中國空間站,而且我們的空間站上有冰箱之類的設施,能夠很好地儲存食物。這是載人航天初期沒法相提並論的。不過,雖然空間站上的伙食很好,但這不是航天員“發胖”的真正原因。
因為外太空的環境和地面的環境截然不同,在地面有重力的束縛,但是在外太空飛行期間,航天員幾乎是處於失重的狀態,也就是沒有重力束縛。在這樣的情況下,空間站、飛船內的一切都會漂浮起來,我們看到航天員在空間站、飛船內工作時就是這樣。
失重狀態下有利有弊。像在地面我們很難舉起很重的東西,但是在失重環境下就可以輕輕鬆鬆將重物託舉起來。當然,失重的情況下生活、工作也會存在諸多不便,航天員的身體也會因此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早就已經適應了地面的環境,在進入太空後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所謂的“太空病”,例如肌肉、骨質會加速流失。而且,由於沒有重力的束縛,航天員身體的體液就會重新分配,這是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期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發胖”的原因。
在地面,由於有重力的作用,我們身體的體液會很自然的流淌到下肢,留在上肢的體液就不是很多。但是進入太空後,由於失去了重力的作用,我們身體體液就沒法很自然流淌到下肢了,這樣一來留在航天員上肢的體液就會增加,於是航天員的面部就出現了“浮腫”,看起來好像“胖”了一圈。
所以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僅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一樣會如此,這是目前沒法避免的。畢竟現在我們的航天器都還不能像科幻片中自帶有重力。
雖然會出現“浮腫”、“發胖”,還會出現骨質、肌肉加快流失等情況,但是這些問題都不大,當航天員返回到地面後,他們的身體會重新適應地面的重力環境,身體的各方面漸漸地都會恢復到正常水平,恢復以後,他們又會繼續投身到航天員的訓練中,為下次出征太空做準備。
怎麼保護隱私
單獨一艘飛船的內部空間比較小,所以在沒有空間站之前,我們的載人飛行任務時間都不會很長,而有了空間站以後,航天員就有了更大的生活、工作的空間。畢竟和載人飛船相比,空間站的空間更大,相當於“太空別墅”。在我們的空間站內,有航天員的休息區、衛生區、工作區,還有廚房以及健身器械等,很齊全。
雖然空間站內部的空間比較大,但是始終都沒法和地面的環境相比。因為空間站內還有很多裝置、設施,給航天員生活、工作的區域是有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男女航天員一起生活、工作半年時間,他們是怎麼保護隱私的呢?
這估計是很多網友都好奇的話題,不過大家不需要擔心,在空間站內執行飛行任務是不會存在隱私暴露的風險的。畢竟這些問題都在工程師們的考慮之中,肯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航天員平常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天和號核心艙內生活、工作,這裡是中國空間站最重要的核心艙段。在天和號核心艙內有3個睡眠區,以及一個衛生區。這已經足夠3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生活、工作了,可以保證每一位航天員都有一個獨立的“床位”休息。
除了天和號核心艙外,問天實驗艙上也有類似的設施,也有3個睡眠區、1個衛生區。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的空間站上其實是有6個“床位”的,可以支援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生活、工作。
當前中國空間站上只有3名航天員在軌執行飛行任務,所以睡眠問題完全不需要擔心。而且,這些睡眠區也是封閉的,休息的時候是不會存在暴露隱私的情況。至於衛生區,那也不需要擔心,這肯定也不會暴露隱私的,都是封閉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