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船舶719所訊息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黃旭華因病醫治無效
於2月6日20時30分在湖北武漢逝世
享年99歲
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
為中國的核潛艇事業的發展
作出了卓越貢獻
“我就像核潛艇一樣
潛在水底下”
黃旭華畢業於
國立交通大學(現)
船舶製造專業
1958年,作為國家最高機密的
中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
黃旭華參加了“核潛艇總體設計組”工作
成為最早參與核潛艇研製的29人之一
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四位總師合影(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
圖源:央視新聞
“第一,進入這個領域就不能出去
幹一輩子
第二,絕對不能洩露單位的名稱、地點
任務、工作的性質
第三,當一輩子無名英雄,不出名
人家問我能夠承受得了嗎?
我說能,參加核潛艇工作
我就像核潛艇一樣,潛在水底下
不希望出名”
圖源:央視新聞
核潛艇是個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
專案啟動之初
包括黃旭華在內的所有科研人員
都沒有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
他們想了很多土辦法
來解決尖端的技術難題
沒有計算機計算核心資料
他們就用算盤、計算尺
甚至用磅秤來解決核潛艇的重心問題
圖源:央視新聞
1970年12月26日
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核潛艇下水
1974年8月1日正式交付
編入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速度之快,震驚世界
圖源:央視新聞
“我必須下去
我要為這條艇負責到底!”
1988年,我國核潛艇研製工作
迎來了一個關鍵的日子
舷號404的“長征四號”核潛艇
按設計極限在南海進行深潛試驗
圖源:央視新聞
試驗前,參試人員心情忐忑
有人甚至寫下遺書
這種氛圍,與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
進行極限深潛航試驗時因事故沉沒有關
艇上129人無一生還
看到這個情況
黃旭華決定親自參與深潛
64歲的他也是全世界第一位
參與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
“作為總設計師
我要為這條艇負責到底
我必須下去”
最終,“404”艇抵達水下極限深度
成功完成預定的深潛試驗
黃旭華深潛歸來 圖源:央視新聞
“對國家的忠
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由於核潛艇研製是國家最高機密
在黃旭華投身核潛艇事業的30餘年中
他一直沒有向父母透露
自己在哪個單位、做什麼工作
他曾說
“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父親去世,黃旭華沒能見到最後一面
母親去世後
黃旭華只在老人的遺物中
選了一條圍巾
“一到冬天,再好的圍巾我也不用
只用她這條
生前我不能陪她
她走之後,有這條圍巾
如同她永遠跟我在一道”
圖源:央視新聞
“這些年虧欠家人很多
現在,她做菜,我洗碗”
2020年,黃旭華獲得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採訪的記者捕捉下這樣一個瞬間
他的夫人李世英為他整理衣服
然後轉身離開
圖源:央視新聞
在妻子眼中
黃旭華始終是個
“有時候有點傻”的大男孩
嫌理髮店排隊浪費時間
他讓妻子給自己剪了幾十年的頭髮
為了支援黃旭華的事業
李世英一人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圖源:央視新聞
晚年的黃旭華說
“這些年虧欠家人很多
現在,她做菜,我洗碗”
“希望透過我的捐贈
讓更多人關注、關心、支援
科研、教育和科普事業”
2021年,黃旭華向中國船舶719所
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
中國船舶719所
遵照黃旭華本人意願
設立“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
該獎勵基金每兩年評選一次
用於獎勵為推動裝備研製事業創新發展
作出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
據悉,黃旭華已將個人所獲得的
各級各類獎項的獎金約2000萬元
幾乎全部捐獻
用於國家的科研、教育及科普事業
黃旭華與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一起
圖源:央視新聞
他說,“自主創新
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希望透過我的捐贈
讓更多人關注、關心、支援
科研、教育和科普事業”
圖源:央視新聞
來源 | 央視新聞、21影片(編輯:柳潤瑛)
SFC
本期編輯 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