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江蘇常熟,是一個江南水鄉。也許你沒有聽過常熟,但應該聽說過“沙家浜”或者“波司登羽絨服”。
“江南福地,常來常熟。”“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這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描述的都是我的家鄉常熟。
前幾天有個外地的朋友看了個影片,關於《十大常熟味道》。開玩笑的發訊息責問我:
怎麼他上一次來常熟的時候,很多沒有帶他去吃?
看了一下,”十大常熟味道”,分別是:
王四叫花雞、常熟蒸菜、沙家浜爊味、公望虎皮肉、白茆套腸、馬詠齋燻臘品、言子泉水豆腐、翁府鴨血糯、石梅盤香餅、虞山蕈油麵。
這可怪不得我。
說實話,這裡面的十大常熟味道,我作為一個常熟本地土著,有的我都沒有吃過,也不知道在哪買。
包括言子泉水豆腐,石梅盤香餅,公望虎皮肉,一般在常熟的餐廳都找不到。
我問了一下身邊的常熟本地吃貨,也不清楚在哪買。
這虎皮肉,上一次吃,應該是鄉下吃喜酒的時候,才會見到,一般餐廳很少能見。
恕我孤陋寡聞,言子泉水豆腐在哪可以吃到?沒有聽過呢。
王四叫花雞,也有很多年沒吃了。
王四酒家是常熟的老字號,這家餐廳始創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以其創始人的名字命名。
傳說是古時候有一個乞丐偶然得到一隻雞,沒有炊具,便將其簡單加工後烤制食用,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風味。
如今,王四叫花雞製作技藝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過這叫化雞啊,真空包裝的真的不好吃,一定要現吃。
其實在全國各地都有叫花雞的身影,上海的七寶叫花雞,杭州的叫花童子雞等等。
虞山蕈油麵的話,常熟大街小巷裡,很多面館都有,倒是常見。不過現在一碗蕈油麵,價格在30-40左右,本地人很少吃。
常熟本地人中午大多會吃個傳統的炒澆面,如生煎大排面、三鮮面、蝦爆鱔之類比較多。
倒是推薦可以去興福寺裡吃一碗蕈油麵,但一定要初春或者深秋。夏天悶熱,冬天溼冷,不是很好的體驗。
白茆套腸倒是去吃過幾次,但是有名的那家,是在白茆鎮上的一家蒼蠅館子,離市區比較遠。
就是那就餐環境,也不太適合帶外地的朋友去。
馬詠齋燻臘品是路邊菜場旁的連鎖店,一般買菜的時候會買一份燻魚。不過,一般不會帶外地的朋友去家裡吃飯,也不會去菜場吧。
吃沙家浜爊味的話,要跑到沙家浜去吃才正宗。除了傳統的爊雞、還有爊鴨、爊鵝、爊鵪鶉、爊豬爪、爊蛋、爊豆腐乾等。
沙家浜爊味品牌繁多,如鼎香、錢氏、何氏、鄒氏、阿興、吳英、四妹、二妹等,不過常熟本地人也是不常吃,偶爾吃吃還是不錯的。
鴨血糯我倒是經常吃,上面是一粒粒松籽,軟糯香甜,一般傳統的常熟菜餐廳都有。
不過這翁府鴨血糯在哪,我就真不清楚了。
希望常熟本地的美食屆和有關部門,把這些傳統美食發揚光大,變成外地遊客隨時想吃就能吃到的本地特色美食。
畢竟很多吃貨,有時為了一樣美食,就可以去某個城市打卡,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