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遊文寫道,滄海帶著徐霞客與顧僕,從樹上借路,遊覽了美麗的石城,見識了神奇的溪母樹。徐霞客離開雲南石城後,因暴雨,中途改道,分別夜宿歪瓦村和北衝村。
己卯年(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七月十四,早餐後,徐霞客和顧僕仍從原路往東南,本應往東下走,卻錯沿大路往南行。
徐霞客見渡江處在東北,立即轉彎,遇上往東下坡的路,就涉過坑谷,從田野中往東行。他們來到早龍川家,他是早龍江的弟弟,分居在此地,主管此處渡口。此時渡船還在江東岸,早龍川請他們坐下來等船。他的妻子女兒在旁邊紡織。
雨忽下忽停,早龍川拿出火酒與酒糟生肉給徐霞客吃。徐霞客只飲酒,不能吃生肉。直到上午,船才過到西岸。他們又等候船伕吃飯,正午才開船,雨勢大作。一同渡江的人說,猛賴東溪的水暴漲,橫架的木頭沉入水底,不能落腳。若徒步涉水,水將到胸部,過溪非常難。
最初因路費不夠,徐霞客準備仍住在早龍江家,第一天去松坡遊覽,第二天到瑪瑙山遊覽,不必麻煩帶路費,還可就近取回寄放的水簾洞石樹。如今聽到這話,他知道溪水難以涉過,就改由溪北岸溯流走,從北衝越嶺,免去徒步涉水的危險,還能見到分水的山脊,道路雖然稍遠,今天可以到達歪瓦,兩天時間就能到府城,走得反而快了。
路被草擁圍著,草被雨壓倒,幾乎無法找到路。幸好一個一同渡江的人見他們從這裡走,就來同行,並在前面引路。
他們到了峽口,沿峽谷北邊高突的山峰南麓向東進去,下方的溪水沸騰,十分洶湧。猛岡村在東山下,路傍著西山向北轉上坡。他們向東繞上東峰南的山頂,又向東,有峽谷自東南來,徐霞客猜那就是從猛淋來的小徑。於是他們折向北登上山坳,聽見狗叫聲,山峰環繞山谷閉合之中,有一塊平地,歪瓦村的四五戶人家靠山向南居住,他們便停下來住宿。
己卯年(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七月十五,天矇矇亮,他們便燒飯,黎明吃飯後上路。
雨色霏霏,他們沒有找路,只得抓著茅草登坡、登嶺,這才看見南來的路。有峽谷自東邊來,大溪則從北面峽中流來匯入其中,溪水彎曲處,藤枝林木掩映廕庇,下方唯見水勢騰躍。路仍向北轉溯溪走,於是他們前行中,漸漸與溪流逼近。
一路上,他們都是從溪右的窄崖間走,往東北溯流而行。山下邊,有田沿著溪流,或者田畝相連夾住溪流。山下的田野愈加開闊,路開始無竹木的遮蔽。有一列山,中間環繞成平地,土官就居住在此地。他們也姓早,是早龍江的侄子。
南面的峽谷,平緩拓展成田地,北衝村的村落環繞。此時才下午,但前方沒有住宿的客店,他們便停下來。這天是中元節。去年今日,他們在石屏,那裡的風俗還知道祭祖先,可此地卻寂然無聲了。
敬請關注“景緻記錄”看古今美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