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寺廟是看上一眼就足以感受到其深沉歷史的,位於甘肅天水市的南郭寺便是這樣。寺廟山門不大,門塗朱漆,那漆自然不是千餘年前建廟初期的遺存,後世塗了又塗,落了又落,已經不知覆了幾重,竟讓這兩扇門顯得如此斑駁又厚重。
時間回到唐代玄宗末年,安史之亂爆發,國家危難、百姓流離失所,許多人為避戰亂,為躲饑荒,攜家帶口翻越隴山抵達秦州(今天水),這其中也有投奔秦友的杜甫。
抵達秦州的杜甫在草堂外留下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南郭寺留下了“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就此這座寺廟因為大詩人杜甫的到來在後世又多了幾分華彩。
在杜甫到來之前,建於南北朝的寺廟已存在了百餘年,寺中如今已有2500年的古柏在杜甫來到時想必是風華正茂時,於是便成了詩中的“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這棵春秋古柏如同寺廟中最老、最有分量的“神仙”,一根分出三枝主幹,僅有西北向一枝已枯,南向和北向兩枝雖老態龍鍾卻枯而不死,即便已傾斜依然給人挺拔堅韌之感。
北向的一枝更加神奇,其劈開的枯乾中寄生著一株黑蛋樹(朴樹),和老樹"相依為命",據考全國只此一樹。
寺廟不只這一棵春秋古柏值得觀賞和讚歎,於是在若干千年古樹的掩映下,整座寺院顯得靜謐而安詳。正是初冬時節,萬物凋零,又增加了幾分蕭索肅穆。
大雄寶殿覆黃色琉璃瓦,雕樑畫棟,翹脊飛簷,看上去氣勢恢宏。走進殿堂,佛像林立,略顯昏暗光線中帶著幾分讓人參不透的神秘氣息。
天水舊時有“四大名泉”——甘泉鎮的甘泉、玉泉觀的玉泉、北道的馬跑泉,還有就是這南郭寺的北流泉。此泉因泉水自南向北流動而得名,水四時不竭,清洌甘甜,杜甫詩中“水號北流泉”寫的便是它。
這座依山而建的寺廟無疑是緬懷杜甫的好去處,處處可見和這位詩人相關的古物。《老杜秦州雜詩碑》刻於明成化年間,其上刻著杜甫在秦州的詩作50首,外加秦州知州傅鼐詠《秦州十景》詩10首,是目前國內發掘出的最早鐫刻杜甫秦州雜詩的詩碑,可謂國寶。
杜甫坐像身後的竹子挺拔茂盛,清瘦之姿像極了詩人留給世人的印象。這位憂國憂民的老人臉上總是寫滿了滄桑,雙眼卻又總是明亮而睿智。
古樹、古泉、古碑無一不訴說著屬於南郭古寺的榮耀歷史。它屹立千餘年,曾看過恢弘壯美的大唐,曾見過詩人的顛沛流離,曾聽過世人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