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裡的東苕溪其實比較“野性”,岸邊隨風招搖的蘆葦一茬接一茬,水中裸露的泥濘一灘又一灘,碰到天氣陰霾的時候,還自帶渾濁不堪的氣質。然而,好像只一年多時間沒留意,除夕前一天到旁邊的瓶窯老街打卡時,突然被它煥然一新的“顏值”給驚豔到了!
真藍!既深邃又清新!眼前的靚麗風景,著實讓我喜極且迫不及待地隨手分享了兩張照片到朋友圈,有趣的是還被人“轉發”到群裡並謬讚為是杭州的“小九寨”。我的天,誇它水質好也就罷了,如此連綿不絕的藍綠色雖然漂亮,但個人覺得倒還真沒純粹到那個份上。
其實合理推測一下,前幾年我經過這裡的時候,東苕溪兩邊應該是有不少在建工地的,所以難免影響四周的環境,而它們也是造成溪水渾濁的最大原因。隨著各個工程專案的結束,本就是“活水”,加上多次暴雨天氣導致的“洩洪”催化,眼前的碧水如鏡倒顯得十分正常了。
東苕溪又名龍溪、霏溪、仇溪、餘不溪。素上源由南、中、北三個支流組成,其中以南苕溪為正源。在浙江省東北部。源出東天目山北部平頂山南麓,山峰海拔1166.8米,南流折東流,與中、北苕溪會合後,流至瓶窯後方稱東苕溪。
在歷史上,東苕溪是浙江省洪害嚴重的河流之一。自南而北蜿蜒流淌於杭嘉湖地區西部,左依崇山峻嶺,右接平原低地,居高臨下,勢如建瓴。東西苕溪上游均依天目山,是浙江省暴雨中心。而每次準備寫些關於它的文章的時候,“西險大塘”四個字總會首先從腦海中浮現出來。
很多杭州人可能不瞭解“西險大塘”,它其實是東苕溪的右岸大堤,因位於杭州之西,堤塘險要,故稱西險大塘。西險大塘起自餘杭的石門橋,經餘杭、瓶窯、安溪、獐山至湖州德清大閘止,全長44.94公里,其中杭州市境內長38.98公里。西險大塘可是杭州城市防洪和杭嘉湖平原的安全屏障呢!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影片素材可約,謝謝。)
大概是沾了打造瓶窯老街的光,現在的東苕溪兩邊不僅豎起了牢固的長堤,還同時建起數公里長的觀光遊步道,和杭州人比較熟悉的北苕溪南茹溪相比,風格截然不同。像我比較喜歡探路的,還在這裡發現一條尚未完工的,能跟水邊蘆葦蕩親密接觸的通道(後話,下篇分解)。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東茹溪的最佳觀景點在幾座橫跨其上的橋樑邊,但防止影響交通,建議還是到瓶窯老街旁邊的遊步道或者其對面的堤壩為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