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香港,人們總會習慣性聯想到尖沙咀的燈紅酒綠,港島的高樓林立。旅人帶著記憶裡對香港電影、TVB、港樂的熱愛,追尋影音而行,走入一段鎏金歲月,也在這顆東方明珠熠熠生輝的光彩間,被維港飄搖的微風溫柔擁抱,心醉於復古與摩登交匯的迷人風情。
不過,如果你想試圖避開人氣爆滿的地標,逆著人從眾的浪潮尋覓與眾不同的香港視角,位於香港大西北的「元朗」,絕對會讓你看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香港。
有人說,它是最有“古早味”和煙火氣的香港城區,舊日時光被按下了暫停鍵,即便是在繁華之都,人們的腳步也會不約而同就此Slow Down。
Hong Kong 01
馬路上隨處可見的“SLOW DOWN 慢駛”,在抵達元朗的那一刻,像極了一句鄭重宣告。
自宋朝開始,最初被稱為“圓蓢”的元朗,寓意完整、豐滿的開闊土地。這裡曾在連綿的農田和魚塘間盛產鹽、珍珠和香港人最愛的“元朗絲苗”稻米,如今,這間“香港糧倉”也成為60萬港人的家。
不過最能體現元朗的「古早味」,還是元朗標誌性的輕鐵。在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天水圍、屯門這片“新市鎮”,輕鐵是特有的交通工具。伴隨著清脆的“叮叮”聲,輕軌已經和元朗的數十萬居民一同經歷37年的每一個日出日落。
乘坐輕鐵穿梭在元朗的街道間,透過車窗,像是看電影般,一幀一幀看過這裡本地居民的生活。車站開放式的站臺設計,配合著蜿蜒曲折的陸上軌道,更是讓人彷彿回到了曾經的香港。
而且輕鐵是無人售票,只支援現金或者八達通卡上車,偶爾會有工作人員上車查票,逃票的話可是會面臨高額罰款的!這一點也和小時候坐火車的場景非常像。
車子搖晃著前行,恍惚間分不清身處鎌倉還是某座漫畫裡的舊日之城。哪怕只是在一些站點隨機上下車,都可能偶遇特別的風景,闖入港韻老故事裡,捕獲一隅獨特記憶。
站臺等候時,和一位本地大叔用不太熟練的粵語閒聊。作為本地居民,他跟我說起了這裡近幾十年的變化,且非常驚訝我們會跑老遠來這邊拍照。他給我指了好幾個適合拍攝的打卡點,並且很自豪說:兒時玩膠捲相機的時候,就已經去過了。
同時,他也建議我在元朗或是天水圍一帶住上一兩日,可以感受到不同於其他區域的風土人情,在他的眼裡,“這裡是老香港”,文化氛圍更加純正。
車水馬龍的主街道「青山公路」,在元朗人口中有著“大馬路”的親切暱稱。無論是生活還是旅行,元朗與大馬路緊密相連。從主街道到小巷子,到處都可以看到與市區紅色計程車完全不同的「復古綠色計程車」,在新界地區通用,也成為元朗的專屬色調,演繹著鮮活的元朗式life style。
每一輛綠色計程車都像是為復古電影準備的道具,讓你隨手一拍就能得到充滿年代感的大片。
左右滑動檢視
遍佈在元朗街頭的一幢幢矮式住宅樓,從六十年代起興於南洋。灰暗的外牆,無聲傳頌著滄桑的舊日時光,創造過香港繁榮景象的上一輩人就這樣在身邊擦肩而過,拎著剛斬的燒鵝或新鮮的魚蝦,居住在此享受晚年安寧生活。
熟悉的香港,陌生的元朗,這裡沒有鱗次櫛比的大廈樓宇,卻像一位老友,溫和包容,等待相逢,相視一笑。
Hong Kong 02
位於香港十八區中最西北的元朗,與深圳隔海相望,乘坐直通巴士即可輕鬆抵達,哪怕只用一日遊的時間也能完全感受到最特別卻最尋常的香港風光。的確,這裡沒有尖沙咀的人潮洶湧,沒有銅鑼灣的商業氣息,卻在地道港味的霓虹燈與廣告牌伴隨下,呈現出屬於香港日常生活的質樸與活力,安靜、低調。
在歷史裡,居住於深圳河附近的農民與漁民都順應元朗的周邊水系交易各自的商品,於是,商業的興旺推動起茶樓酒肆的發展,也令元朗自古便有著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遍佈地道美味老店,成為資深老饕的心頭好,一站式滿足遊客對香港美食和港風Citywalk的嚮往。
9:00
元朗早餐,從“冬菇亭”開始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公共屋村附近建立的居民熟食攤檔就像一個個香菇造型的小亭子,裡面卻滿溢香氣,承載著元朗的本土風味與煙火日常。位於建業街的熟食市場,可以坐在本地爺爺奶奶身邊,找喜歡的亭子品嚐小籠蒸點、腸粉、粥粉面。其中,香港唯一的碳爐燒味添記燒臘,帶著濃郁南乳味的叉燒燒腩飯極具特色,脆皮叉燒油潤豐盈,搭配甘梅醬,傳承著兩代人的用心。
地址:元朗建業街56號
10:30
吃一塊鐘意的老婆餅
如果你聽說過那句經典的TVB臺詞“你肚唔肚餓啊?我煮碗麵俾你食啊?”另一句屬於元朗的專屬味道,則必定是“我專登去元朗買你鐘意食嘅老婆餅俾你”。
元朗人婚嫁中必備的禮餅“老婆餅”,甜而不膩、入口即化,賣到全世界、赫赫有名的榮華餅家也正是出自元朗。旅途中,不妨去試試創立於1920年的恆香老餅家,用現做現賣的一口熱乎美味,記錄著屬於元朗人傳統的甜。
地址:元朗青山公路元朗段66號
12:00
好到底面家
1946年開業的好到底雲吞麵,是元朗人的童年記憶,也是香港人的舊日情懷。經過餐廳門外仍留存的40年代廣告牌,深吸一口氣,仍聞得到湯頭的醇厚芬芳,幾十年不變的“好料”,源於豬骨、大地魚、蝦頭、蝦殼慢火熬煮的濃郁和鮮甜,薄皮雲吞標誌性的“金魚尾”也是日復一日練就的正宗功夫。
地址:元朗阜財街67號
13:00
錦上路跳蚤市場
搭車前往錦上路站,無需導航,也能輕易辨識跳蚤市場的小攤位。復古玩具、手作香薰、懷舊小吃、港風裝飾,一秒穿梭回黃金歲月,在老物件傳承的生活氣息裡,聽一些故事,重逢一段記憶。
跳蚤市場
14:00
錦田Citywalk
只有真正走在錦田,才能理解為什麼這裡被稱為最不香港的街區。顏色清淡的住宅區、安靜空曠的街道、精緻小巧的咖啡館,這裡有著日式的安靜與臺系的文藝,陽光散落、樹影斑駁。紅磚屋裡可能偶遇不同主題的市集,NGO性質的“一間”咖啡館,咖啡隨心意付錢,不定期還有live show或隨機的表演。
14:30
菜田上的比比書屋(隱藏玩法)
寸土寸金的香港,卻在菜田上開了一間“比比書屋”,位於元朗錦田大江埔的一片農田中,一週只開週五週六兩天,需預約,從錦上路西鐵站要走40分鐘。
遺世而獨立的書屋由一對退休社工夫婦主理。這裡有個很有趣的規則是可以用你喜歡的書換農家菜(最多3本)。到了飯點,可以和老闆一起吃到超級新鮮的農家菜。和一般的咖啡打卡不同,這裡可以聽鳥叫,看藍天,呼吸新鮮的空氣,吹來自田野的風,沒有負擔舒服地享受慢悠悠的時光。
17:00
永順豬扒面
答應我!哪怕什麼都不幹,離開元朗之前一定要去這家茶餐廳!本地人印證過的好吃,平日下午1點還是會有很多人排隊。沙爹牛肉麵和豬扒是必點,有的人甚至會專門從深圳跑來,只為一碗麵。
沙爹面的湯底不是開玩笑的,非常濃郁,面可以選煮的軟硬度,還可以轉其他粉面,醬汁包裹每一根面線,一口吸溜不要太滿足。牛肉也是大塊嫩滑,價效比很高。
豬扒可以選擇炸,也可以煎,外殼炸得鬆脆,但肉質完全不柴,吃起來也不油膩;牛油西多士是很多女孩子很喜歡的一道菜品,多士雖然不是很厚,但炸得恰到好處,搭配融化的黃油,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不過這家店只營業到17:30,還是儘量早去哦。
安寧路2-18號冠煌樓F鋪
19:00
勝利牛丸
如果錯過了前面的「永順豬扒面」,別慌,還有另一家美食店——「勝利牛丸」。
再次返回“大馬路”,夜幕中更顯熙熙攘攘。勝利牛丸彈牙的質感和濃厚的牛肉本味,瞬間喚醒對《食神》裡牛肉丸能打乒乓球的記憶。一口咬下,爆漿的肉汁一試難忘,據說,店主帶著“香港精神”一路將一家小攤位開至三家門店,真正用最好的牛肉呈現牛肉丸的絕佳狀態,搭配粉面、燜煮入味的牛筋牛腩,成就了本地人和遊客心中的元朗之味。
地址:元朗康景街1號裕景坊20號祥發大廈
21:00
B仔涼粉(現更名為佳記甜品)
遠遠望去,招牌上大大的“B仔涼粉”早已成為元朗人心中關於1985年開業的這間佳記糖水店的代名詞。在舊日故事裡,名為“B生仔”的熟客要求用水果拌涼粉,也令這一原創的糖水就此成為店內的招牌主打,直到如今。堪稱“盆”裝的B仔涼粉,在燒仙草上堆疊十餘種水果,每一口都能挖到驚喜。
店內的蒜蓉香辣雞翼尖、糖不甩、混醬腸粉也是必吃之選,在越夜越美麗的旅途中,填飽胃,也令心滿滿當當。
地址:香港元朗金輝徑33號
離開元朗的人,彷彿更懂了香港的美。無論是值得一“嘆”的早茶、痴心不改的老字號,還是深夜的大排檔、糖水攤,“最不香港”的元朗,給出一個關於香港古早味的答案,串起對香港繁華和日常間AB面的解讀,也帶著港韻的風土人情,成為不會失望的滿分心選。
交通
①「深圳出發」
深圳出行的朋友,建議走「福田口岸」,過關後跟隨指示牌再乘坐「香港公交B1」到達元朗站(巴士路程約25min),注意出口岸後不要直接坐電梯去落馬洲地鐵站,一定要找B1公交車!
B1公交車車費:14港幣,上車可刷八達通、信用卡、微信、支付寶以及用現金,可以提前準備好哦。
②「香港出發」
香港出發的朋友可以乘坐港鐵屯馬線,直達元朗站B口,方便快捷。
策劃 / 悅遊編輯部
編輯 / Mia
撰文 / 小暖
圖片來源 / @HOSIQI、@Loneliness、@淨系識食、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