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街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一個現象,儘管很多品牌在撤櫃,但賣黃金的鋪子倒是越來越多了。
△在中國的傳統裡,人們迷黃金,比如《繁花》裡玲子說“黃貨壓邪”,“黃貨”就是上海話黃金的意思,因為傳說裡認為黃金可以護佑平安,同時生財
拋開那些傳說,更主要是因為經濟原因:穩健的黃金再次被看做好的投資物件。
黃金的價格已經在三四年內從每盎司1300美刀漲到了如今的2050美刀(最近價格在2000多浮動)。
不過提到囤黃金,我們腦海裡大概會冒出一些充滿壕氣 且土氣 的黃金製品的影子,比如金條,粗大的金項鍊等等。
那在全球有沒有什麼既值得收藏,又充滿設計感的黃金類奢侈品牌?
當然有。
今天要推薦的這個品牌,很多人大概都沒聽過。但我們並不能用“小眾”這個詞來形容,而是應該用“神秘”更準確。
因為這個牌子到現在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很多皇室貴族和高管都收藏過這個品牌的作品,只不過,目前依然是家族私有,產量很少。
它的名字叫Wellendorff,來自德語,翻成中文名字,唸作“華洛芙”。
在邁巴赫還沒有被賓士收購的時候,曾經找華洛芙一起合作,打造過裝飾有黃金內飾的限量版本。
△2004年邁巴赫推出的62 Wellendorff版,鑲嵌有毫米級的黃金內飾,當年售價1200萬港幣
日本的上皇后美智子在維基百科的資料圖片中戴的就是華洛芙的白金項鍊
△有趣的是,華洛芙這款項鍊就名為Princess
PS:這條項鍊最出名的是黃金版本,不僅光澤柔和得像絲綢,據說戴在身上的質感也像絲綢一樣,後面我們會再詳細說說。
蘋果原全球營銷高階副總裁Phil Schiller也曾在採訪裡說過:“我收藏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只有少數幾個品牌是我的心頭之愛,像百達翡麗、保時捷和華洛芙。”
△經常在蘋果大會中出現的這位男人就是Phil Schiller,也是喬布斯當年最好的朋友
據說Schiller還給自己的老婆送過一枚華洛芙的“Angel Of The Night黑夜天使”吊墜,用冷琺琅做出黑夜的效果,再搭配上白金像是流動的光,寓意黑夜中也能相互守護,可以說是既藝術又浪漫了。
但就是這麼牛的一個牌子,卻很少有人聽過,因為它幾乎不在大眾媒體打廣告,最多偶爾在一些雜誌大片中露露臉。
△Rosie Huntington在德國版《VOGUE》大片中佩戴過一條華洛芙限量版項鍊
至於這牌子究竟有多神秘,用佳士得拍賣行曾經寫下的一段推薦語可以窺見一斑:
去年五月,佳士得舉辦腕錶拍賣,其中有一枚朗格的鉑金腕錶。
朗格很多人都知道,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頂級腕錶品牌。然而亞洲佳士得的腕錶總監Alexandre Bigler在這款表的推薦下這麼寫道:
“這款鉑金 Lange 1 是朗格的珍品之一, 它的最大亮點,就是由久負盛名的珠寶製造商華洛芙 (Wellendorff) 為朗格打造的精緻、品質卓越的實心鉑金錶鏈 。 該公司為朗格設計了多種錶鏈,就像之前為百達翡麗所做的那樣,現在華洛芙不再生產錶鏈,由於當時造價高昂,所以產量極少,因此配備華洛芙錶鏈的Lange 1極為稀有。如今依然能找到配有此款錶鏈的腕錶,對收藏家來說是一個驚喜。”
在全世界頂級的腕錶推薦下寫著它最大的亮點,竟然是錶鏈,乍聽起來有點冒犯,但要是瞭解背後的原因才可以理解。
實際上,要為頂級腕錶製作貴金屬錶鏈,並非我們想的那麼容易,只有很少的珠寶商和工匠可以實現。
△華洛芙除了為朗格,也為百達翡麗的製作過錶鏈,去年他家成立130週年的時候還請來百達翡麗的總裁寫了賀詞,提到了當年的合作
畢竟腕錶需要每天配戴,錶鏈必須根據人體工學設計出精妙的結構,在兼顧美感的同時,也能考慮到舒適性,使用時足夠順滑。
總之,要既像是藝術品,也依然是日用品。
△據傳說,百達翡麗上世紀傳奇的the Cheese Grater黃金錶鏈就是由華洛芙製作,有著非常神奇的結構
美國版《GQ》雜誌這麼評價:“華洛芙製作的錶鏈被一些收藏家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貴金屬錶鏈’。“
在二級市場上,不帶錶盤,卻帶有自家 徽標 的華洛芙錶鏈可以賣到6萬美元的高價,有時甚至超過手錶本身原來的售價。 這麼回頭一看,就不難理解佳士得總監的那段推薦語了。
△朗格錶鏈上那個W的標誌,就是華洛芙的logo
當然,我們今天並不是來介紹錶鏈的,而是想借著上面這些故事為切入點,來聊聊華洛芙的特別之處。
從側面來看,能滿足那些頂級腕錶和豪車的嚴苛要求,又能被皇室們買下收藏,說明這個以黃金而出名的品牌本身必定有些獨門絕活。
至於是什麼樣的絕活,讓這個牌子被評價得如此有收藏價值,下面來詳細聊聊:
01
讓金匠重回藝術家的水平
在開始前,要先稍微提一嘴關於黃金和藝術的歷史。
如今在我們國內提到黃金製造,好像並沒什麼光環,但其實早在早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知名藝術家都曾經是金匠,比如波提切利、達芬奇的老師韋羅基奧都接受過金匠培訓。
△左:韋羅基奧;右:他的作品Putto with Dolphin,韋羅基奧擅於利用自己的金匠技能結合在繪畫中學到的處理細節的能力製作雕塑
因為黃金製造以及藝術最早都是和宗教聯絡起來的,為了修建各類宗教藝術作品,早在中世紀,歐洲就發展出了非常發達的金銀製造工藝。
要將堅硬的黃金變成藝術品,一方面需要極強的藝術修養,一面又需要極高超的工藝技術水平,在這種嚴苛的要求下,“金匠”成了一種藝術界集大成者的代表,這也是為什麼倫敦大學最著名的藝術學院被叫做“金匠學院”。
△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油畫《店裡的金匠》區域性,展示了那個年代金匠們的作品已經很先進並藝術了
之所以要提黃金和藝術的歷史,是因為如此才可以理解華洛芙為什麼在歐美收藏家們的心裡地位很高。
這個德國家族做金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那個時候,德國有位貴族巴登大公爵在自己的家鄉Pforzheim成立了歷史上第一間珠寶學校,因專門教授各種自古傳承下來的工藝而出名。
△左:全世界最大的珠寶專門博物館就在如今的Pforzheim,收藏了從古代到現在的各種金飾;右:他們為華洛芙辦的130週年專場展覽
華洛芙的創始人早年就曾在這間學校內學習,直到1893年,才成立了自己的工坊。
他繼承了不少古典金匠技藝,早年服務於貴族和皇室,給俄國沙皇貴族、英國皇室以及德國貴族定製各種珠寶和金飾。
△華洛芙檔案館裡的古董圖章戒指,是一種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貴族傳統
但能在收藏界變成傳奇倒並不僅僅因為古典工藝,而因為後期在此基礎上一些奇特的創新。
在二戰後,回到故鄉德國的華洛芙創始人發現自家的珠寶工廠當時已經是一片廢墟。
當時的接班人Alexander卻堅信:即使在戰後人們對昂貴珠寶需求量驟減,但只要用最頂尖的材質和最好的工匠合作,就能生產出更有收藏價值的珠寶,從而讓家族企業得以延續。
△五十年代,華洛芙工廠的金匠在鑽研新技術
其實在那時,歐洲貴金屬製造商包括華洛芙也依然會像我們國內如今的黃金品牌一樣按克數售賣金製品。
但到了70年代,家族的第三代傳人Hanspeter Wellendorff卻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宣佈“華洛芙”未來不再以重量為標準售賣黃金,只創作最頂級的金飾作品,並會在每件作品上打上自己的徽標。
△華洛芙W上鑲嵌鑽石的logo從1975年確定至今,據說當時這個決定惹怒了很多已經習慣按重量囤金製品的銀行家
這意味著他們必須讓這些作品有超出黃金本身的藝術價值。
於是到了1977年,華洛芙推出了一款可以被視作藝術品的金項鍊,也就是開篇日本上皇后美智子收藏的那個系列,讓他們直接在圈內成為了傳奇般的存在。
02
不必顯眼的藝術
然而,這條項鍊乍看並沒有那麼顯眼。
比如,美智子經常在出訪時戴著這條項鍊的白金版本,如此大件的金製品,卻戴出了溫婉低調的效果。
因為這根看似簡單的金項鍊並不是因為浮誇的外形,
而是因為觸感柔軟如絲綢一般而出名
△華洛芙用金絲編花打造的項鍊,模擬出Waterfall的效果
有沒有覺得這種設計似曾相識,很像歐洲古典窗簾裡用的金絲繫繩?
這件作品的靈感確實來自窗簾上的金繩——當時華洛芙思忖,如果能將黃金打造出絲綢般的質感,撫摸時就會很像金絲緞從手指間滑落的感覺。
但別忘了,黃金是一種極堅硬的貴金屬。
因此,要完成這項設計,他們最終想了個辦法,由最頂級的金匠透過不斷對金絲進行加工和精煉,讓它們變得極細(0.3毫米),再進行純手工編織。
△《法蘭克福日報》曾經把這種華洛芙金絲比作10根頭髮絲,因為一根頭髮絲大概0.03毫米
這項特別的技術叫做“金絲編花工藝”。
一條長度40釐米的華洛芙金絲編花項鍊,要由160米長(一個足球場周長才90-120,可以想象下)的18K金絲手工纏繞製作,並飾以細小的螺旋紋,讓一條金項鍊最後的觸感竟然像是德芙描述的那種絲滑感。
他們甚至能使用18K黃金編織出純金的腰帶,完全貼合身形,並如窗簾上的金繩般纏繞在一起。
△這條腰帶長33英寸,靈感來自希臘神話裡愛神阿佛洛狄忒的腰帶
因為不是那種流水線的製作,一個金匠通常需要花幾周的時間來獨立完成製作一條普通金絲編花項鍊的所有工序。
儘管現在工業科技也很發達了,但金絲編花工藝有個機密至今沒法破解:據說當年華洛芙的金匠們精妙地設計了一種結構,能讓纏繞的金絲牢牢地貼合在一起,又依然能順滑靈活。
也難怪開篇那些頂級腕錶品牌會找他們定做結構複雜的錶鏈。
發展到今天,金絲編花工藝有四代不同粗細和形狀的版本,來搭配不同的主石和風格,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
△大嫂Rosie在開篇德國版《VOGUE》中戴的那條華洛芙金絲編花項鍊,用纖細的金繩創造出了一種古典效果
03
用來感受的細節
華洛芙家族現在的成員Claudia Wellendorff曾經描述過一句話:
“真正的奢華是靠感受,而不是隻用來看的。”
這句話以前可能經常在羊絨圈看見,在奢華的高階珠寶圈還挺少見。不過,放在華洛芙身上倒是很合適的。
他們家的18K黃金會讓你隱隱有種感覺,更溫潤低調
△阿嬌戴的就是華洛芙的金絲編花項鍊
這其實是因為色調的關係——他們會使用一種獨家的合金技術,比國際通用標準要求的75%更多的黃金,可以打造出略帶紅暈的暖色調。
插一嘴,當年邁巴赫之所以要找華洛芙聯合打造黃金版本,據說是因為一位中東客戶想要定做特別炸裂的黃金內飾,但並不符合邁巴赫自己的價值觀。
於是他們最終覺得這個任務只有華洛芙可以實現——既用黃金,又保留低調和韻味。
△邁巴赫57S 華洛芙版黃金內飾
這種暖暖的金色確實更具有古典氣息,類似油畫般的效果。
一般來說,欣賞一件珠寶,主要是讓眼睛大快朵頤。
但華洛芙家的金戒指靠看去欣賞,只能獲得一半的樂趣。
因為它最妙的地方在於,每一層戒圈都可以旋轉
據說這個設計源於歐洲的一個傳說——轉動戒指三圈,就會實現一個願望。
明明兩個戒環的距離僅有0.01毫米,空隙比一根頭髮絲還要細,還能夠保持獨立旋轉,且沒有任何損耗。
這需要百分之一毫米範圍內的精密加工,看來金匠們是按高科技的精密儀器標準來製作的。
△後來華洛芙技術升級,就算有鑽石的主石,依然可以轉動
除此以外,華洛芙還會因為感性因素而發明一些工藝。
比如,因為覺得戴手鍊的過程很難, 他們竟然花了17年 研發 出了一種原本圈內認為天方夜譚的技術—— 讓黃金也可以變成彈簧一樣的 彈性效果 ,就捨去了卡扣的煩惱。
可愛的是,這個系列的名字被取做“EMBRACE ME 擁抱我”。
因為戴上這枚手鍊的過程,就像黃金給了手腕一個溫暖的擁抱,也是隻有佩戴者本身靠感受才能悟到的愛意了。
04
在收藏界的熱門款
最後拉回到現實來說,來說說華洛芙目前最受收藏圈歡迎的款式。
除了那些高定款和已經絕版的珠寶及錶鏈,第一次接觸華洛芙的話,可以看看他們每年的“Ring Of The Year”(年度指環)。
△Lauren Hutton佩戴華洛芙2021年度旋轉指環
第一是因為這款指環每年都會推出一個獨特的主題,採取限量發售的形式。
這也意味著未來一定會絕版。
第二則是因為這些戒指用到了一些獨特的工藝。
這 些戒指乍看用的就是 普通的黃金搭配琺琅 ,但實際上用到了冷琺琅搭配黃金微雕的技術。
華洛芙家的金匠們會在顯微鏡下用尖端僅0.1毫米的工具先手工雕出戒指造型,接著再在上層鋪上冷琺琅。
所謂“冷琺琅”就是用低溫燒製琺琅,他家這種獨特的技術,能讓琺琅呈現出半透明的效果,依然能隱約看到下方微雕的黃金造型。
最後的效果就像是一幅水彩鋪陳的畫,充滿層次感,特別夢幻
△華洛芙2017年的年度指環
當然,和他家任何一款戒指一樣,戒圈還是可以轉動的,轉起來會更夢幻。可以 理解為什麼有很多收藏家喜歡。
我個人還蠻喜歡他家2024年的年度指環:“Feelings of Happiness”。
這枚戒指的主題是:
“Life is a journey. We find happiness along the way, not at the destination!”
人生是一段華麗的旅程。我們沿途一路尋覓快樂與幸福,而非在終點等待。
為了呼應主題,戒指如同一段旅程般,用到了很多精彩的細節——在八種顏色的冷琺琅下,隱約看到微雕的鑽石造型的黃金。其中還藏著一顆白色冷琺琅製成的愛心。
給人一種開年好寓意的感覺。
那就藉著這枚戒指,祝大家新年都能在旅程中收穫美好的東西和滿滿的幸福。
買買買的Tips:
01目前華洛芙在中國有三家門店,分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西安SKP、杭州大廈購物城(不過1月底好像還會在北京王府中環新開一家)。
價格從三萬多人民幣起,到上百萬不等。
就算不買,也可以去店裡感受一下那種轉動戒指的感覺。
PS:前面提到的年度指環屬於限量版本,一般主要先預定給VIP顧客,當然,感興趣的話也可以登記個Waiting list試試。
畢竟華洛芙目前還沒有淪為爆款,依然是有機會的。
02就算等不到年度指環,也可以看看其他有收藏價值的指環。
比如131週年紀念款指環,相對來說更好買一些,但其實因為每年主題不同,也有收藏價值的
△華洛芙131週年紀念款指環,主打一個色彩繽紛,從左到右:My Journey; My Life; Spring Feeling; 4-572
順便說一句,如果喜歡這種獨一無二的感覺,那麼結婚戒指也可以考慮一下華洛芙,因為他家就就連鑽戒也是可以轉動的,很有趣。
03除了W logo以外,華洛芙家每個指環和每個吊墜中間會精心雕刻一枚守護天使圖案。
這個設計背後還藏著一個挺暖心的故事。
有位顧客曾經在給華洛芙的信裡說:一場巨大的火災燒燬了她的所有財產,包括她心愛的珠寶。但只有一件珠寶在這場火災中幾乎毫髮無損:是一條裝飾有守護天使的華洛芙項鍊。
後來,他們就把這個天使的圖案變成了自家的標誌。也是一種奇蹟的象徵。
04雖然一直有男客戶收藏華洛芙家的黃金,但從總體上來說,他家的設計是偏柔美的,但最近兩年也推出了專門的男士系列,就是在原先的設計基礎上,變得更加低調簡約一些。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些經典系列,都有更適合男人的白金版本
05因為華洛芙到現在依然是家族品牌,有比較傳統的定製業務。
他們會用傳統的奢侈品雜誌的方式給客戶分享一些珠寶的故事,裡面就會提到一些不曾在網上看過的神秘定製故事。
△直到現在,品牌還是靠雜誌去維護客戶群,分享資訊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加州的一位IT男曾特地找到華洛芙共同研發設計過一條項鍊,用不同切工切割的鑽石組成了一組二進位制程式碼,這組程式碼敲出來剛好是他妻子的生日。
翻翻這些故事,感覺回到了沒有社交網路的時代,還能收穫一些送禮靈感,還是挺有趣的。
網上有句調侃的話,叫“用愛發電”,而這年頭能堅持家族經營的品牌,多少都有點這樣的情結在裡面。
△華洛芙目前家族成員的合影
最後,為了寫華洛芙這篇文章,我搜索資料還是費了不少力氣,因為網上的資料實在是太少,只能從個別拍賣行和雜誌的Archive資料和品牌官網以及內刊裡扒拉一些有用資訊。
但也正因為如此,越寫越讓我覺得這個家族品牌是塊真正的璞玉,它在大眾市場的名氣正在等待閃閃發光。
而現在這樣的品牌已經越來越少,我們且買且珍惜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