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無處不在,
美育無處不在。
在中原一帶長大的孩子,對江南水鄉有著怎樣的想象?
當千百年前的詩歌變成一幅畫,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色?
用怎樣的方式,能讓青花瓷背後的中國美學走進鄉村?
在封丘縣應舉鎮柳園小學的芭莎美育教室裡,孩子們用五彩的繪筆,勾勒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們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沒有出過遠門,更別說千里之外的江南了。”劉校長介紹道,柳園小學位於周邊三個村落的交會處,學生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即使少數父母在身邊的,對他們的關注也十分缺少。
“但透過芭莎美育課程以及老師們的積極引導,一幅幅詩意江南的景色躍然紙上——小橋流水、白牆青瓦、垂柳綠蔭、煙雨濛濛——我看到之後非常的驚喜!”
●孩子們筆下的江南水鄉
1月初,學校舉辦的畫展上,有一個特別的主題叫《畫說古詩》。老師們別出心裁地在孩子們的繪畫作品背後附上一張詩歌名的小卡片,讓參觀的家長、同學們互相猜一猜。
“你看到這幅畫之後,會發現原來這首詩是《望天門山》,如果你再猜一幅畫,會想到這是《江雪》,或者你再看另一幅,你會發現它是《大林寺桃花》。”
劉校長生動地為我們展示著畫展當天大家踴躍互動的情景:“孩子們用他們的畫筆把古詩的意境全都呈現出來了,非常了不起!”
●孩子們創意十足的作品
除了古詩,青花瓷也同樣是這次畫展的主題之一。中國是瓷器大國,青花瓷又是中國美學尤其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品。“我們的美育和各學科都緊密相關,讓孩子們可以從繪畫、書法、閱讀、音樂中,都瞭解到更多傳統文化與知識。”
在劉校長繪聲繪色的分享中,我們看到了一所充滿美的鄉村學校,而每一幅作品,也都承載著孩子們對美的刻畫與想象。
自1999年來到柳園小學,劉校長已經任教25年之久,她開玩笑說,自己拉高了學校老師的平均年齡。“我們有著一批有活力、有想法、有愛心的年輕老師,他們不怕吃苦、肯想肯幹,大家都一心想著為孩子們好,這才有了學校如今五育並舉、欣欣向榮的氛圍和環境。”
同樣不可或缺的,還有在2022年引進並落地的“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
“社團、畫展、藝術節……這些在芭莎美育專案引進之前,都是沒有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學校的整個美育情況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柳園小學待了二十多年,劉校長也見證了學校各方面條件一步步進步與完善的全過程。
● 學校美育作品展上成果豐富
在這之前,由於課程資源和教具物資短缺,老師們基本只能按照課本上簡單給孩子們介紹一些基本理論知識,真正動手、繪畫的教學非常少。
“芭莎美育專案到來我們學校以後,最大的改變是為學校提供了幾乎源源不斷的教學物資,油畫棒、馬克筆、素描紙、水粉紙……師生們都不用為了這些花費巨大的美術耗材發愁,很快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育課的學習中去。”
物資的補給、豐富的課程資源,讓許多家庭條件不那麼好的孩子也可以敞開心、放開手地大膽創作、盡情發揮,讓他們對美育的熱愛,更加純粹、更加自由。
●孩子們在芭莎美育教室認真創作
不僅如此,當家長們來到學校參觀,看到孩子們能在這樣一間明亮、嶄新且物資豐富的美育教室中學習,看到孩子們活靈活現的作品,他們的觀念也因此發生了轉變,更加願意支援孩子們在美育方面提升和進步。
孩子們的天賦,被徹底釋放,他們也在創作中學會了如何捕捉身邊的美景與內心的美好。
彷彿“蝴蝶效應”一般,“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的到來,讓學生、家長,以及老師們對美育的感受和理解,也都變得更加深刻。
“孩子畫一幅畫,是美的;發現了一件美好的事物,是美的;在上學的路途中,看到了落日,看到了朝陽,感受到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是美的;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作出自己想象中的東西,也是美的。”
●校園裡的創意和美無處不在
作為校長、老師,也同樣作為一名家長,劉校長感慨道:“美無處不在,美育無處不在。”
在以年夜飯為主題的書畫展上,一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他們的繪畫作品沒有高年級孩子那麼出彩,但他們手工做得非常靈巧,用各式各樣的彩泥做成紅燒肉、清蒸魚,十分逼真。
●孩子們創作的年夜飯手工作品
“不分年齡、不分好壞,只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就是美育的意義所在。”
2023年的金秋10月,劉校長參與了“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第二期校長訪學活動,在為期5天的美育工作坊和美育特色學校參觀後,劉校長也對學校的美育充滿著新期待:一定要將美育和本地的鄉土資源結合起來。
“例如我們的封丘金銀花,是有著1500多年入藥歷史的名貴中藥材,從它的種植、生長,到摘取、烘乾、裝罐,這樣的一整套留存,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本土意義,天然地能夠和美育進行結合、聯絡。”
劉校長堅信,美育並不是一個單箭頭、單方面的事情,它和各個學科、各類知識,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讓學生也更好地認識並瞭解我們本地的文化,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這是我希望未來美育能夠真正實現和發展的方向。”
* 圖片來源:本期專案校校長—劉建曉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Tong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